《道德经》浓缩的十句精华,每一句都醒悟人生

《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开山立派的经典,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

1/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鲜:小鱼。治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不到位。做事情也是如此,如果解决方案定下来,除非不得已,否则就不要轻易去改动,倘若毫无节制地改来改去,事情会越来越复杂,最后也没有办成,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2/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毋伐。

战胜了不要骄傲,战胜了不要狂妄,战胜了不要夸耀。

《道德经》浓缩的十句精华,每一句都醒悟人生

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江海之所以能汇集百川,是因为它甘于处在下游。比喻谦虚可以使人变得伟大。

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

《道德经》浓缩的十句精华,每一句都醒悟人生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有三件宝贝,需要保持: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去参与你争我夺的利益纷争。慈爱,有柔和、博爱之意。柔和使人充满愉悦,化解心中的危机。博爱,爱一切众生,心胸更加开阔,包容对待身边的一切。俭,有节俭、节制之意。人应该克制欲望,过一种俭朴的生活。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木粗大。毫末:幼苗,比喻细小。意思是说,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形象地论证了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道理。

《道德经》浓缩的十句精华,每一句都醒悟人生

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8/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弗為,则无不治。

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知无欲的益处。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无用武之地。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道德经》浓缩的十句精华,每一句都醒悟人生

9/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刻意招贤,使民众不去争名;不稀罕难得之货,使民众不为盗;不见引发欲望的根源,就不会产生动乱的动机。

1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捶而棁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自满自夸,不如适时而止,因为水满则溢,过于自满的人,必会跌倒。锋芒毕露,这种锐势总不能长久保住,因为过于刚强则易折,惯于逼人,必易遭打击。金玉满堂的人虽然富有,但却不能永久守住他的财富;那恃富而骄的人,最后必自取其祸。只有功成身退,才合乎自然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