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前首席工程師倪光南院士力爭發展晶片,最終被聯想掃地出門!

聯想前首席工程師倪光南院士力爭發展芯片,被聯想掃地出門

現在的年輕人說起聯想,可能都有點陌生感了,這個曾經輝煌過的民族企業現在也在慢慢黯淡。更有甚者,經歷過幾次沉浮之後,聯想被冠上了不愛國的帽子。縱觀現在的聯想,隨著智能手機行業的興起,電腦製造行業逐漸下沉的同時但在電腦製造行業頂端的聯想也在下沉。聯想的智能手機業務也並不出色,造成了現在的聯想內憂外患的局面。

聯想前首席工程師倪光南院士力爭發展芯片,最終被聯想掃地出門!

倪光南院士

倪光南,1939年生於浙江鎮海現在的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1961年畢業於,現在更名為東南大學,中國工科強校,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曾擔任聯想集團首任總工程師,主持開發了聯想式漢字系統、聯想系列微型機,確立了聯想公司早期的主營業務。聯想集團的名字怎麼來的,聯想集團就是以倪光南院士主持開發的聯想式漢字系統起家並由此而得名。

聯想前首席工程師倪光南院士力爭發展芯片,最終被聯想掃地出門!

倪光南一生致力於鑽研計算機技術,也致力於發展中國的計算機基礎技術,在1994年被遴選為首批,2011年和2015年分別獲得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和。

聯想前首席工程師倪光南院士力爭發展芯片,最終被聯想掃地出門!

倪光南加入聯想,立下汗馬功勞

根據上面的敘述,可能大家對於倪光南院士的貢獻,都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在聯想集團成立初期,倪光南院士曾立下過汗馬功勞。1984年,聯想成立的第一年,當時倪光南已經參與的"111"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和手寫文字識別機獲得成功名聲大噪。

聯想前首席工程師倪光南院士力爭發展芯片,最終被聯想掃地出門!

沒錯,現在我們使用的電腦可以方便的顯示和輸入漢字,但是在1984年的時候從國外興起的計算機剛開始是不認識漢字的。因為在計算機上難以應用漢字,當時的國民一度想廢除漢字改用拉丁文字。

聯想前首席工程師倪光南院士力爭發展芯片,最終被聯想掃地出門!

當時的柳傳志決定把倪光南挖到剛剛成立的聯想,懷有一腔報國熱情的倪光南與柳傳志一拍即合,立即同意了邀請加入聯想。倪光南加入聯想之後,主持研發出可以高效輸入漢字的聯想漢卡解決當時計算機不能輸入漢字的問題。漢卡利潤很高,一套價格為幾千塊的漢卡,成本往往只有一半,所以給初期的聯想公司帶來了很好的效益。與此同時,漢卡往往搭在微機上銷售,這也提升了公司微機的銷量。公司前三年的收入平均增長速度為500%,在前三年漢卡就為公司創造了1200多萬元利潤,在聯想式漢卡的10年壽命期中,總共銷售出16萬套,利稅上億元。初期的聯想獲得第一桶金,倪光南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在聯想集團裡成了地位僅次於柳傳志的人。

捲入聯想風雲鬥爭

當聯想漢卡的研發獲得巨大成功的時候,倪光南院士獨特的眼光和卓越的洞察力看到了許多年以後,他當時認為一個公司只有走技術研發路線,才能長久的生存下去。這一觀點和柳傳志產生了分歧。也就是在聯想公司內部產生了技工貿還是貿工技的問題。倪光南院士主張技工貿,也就是把科技放在第一位,工廠放第二位,貿易放在第三位,科技推動整個公司的進步;把柳傳志主張貿工技,認為應該是貿易推動公司進步,技術放在最後一位。當時倪光南力爭的發展科技,也包括現在困擾中國的芯片問題。

聯想前首席工程師倪光南院士力爭發展芯片,最終被聯想掃地出門!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科研出身的倪光南在手腕上肯定都不過柳傳志。當時的柳傳志聯合了所有能夠聯合的力量,在這場鬥爭中獲得了勝利,也徹底改變了聯想後來的命運。倪光南院士掃地出門,他為聯想工作了十年,沒有股份沒有任何哪怕名譽上的職務就被掃地出門,他從此在聯想銷聲匿跡。

聯想前首席工程師倪光南院士力爭發展芯片,最終被聯想掃地出門!

聯想與華為對比

和聯想不同,任正非主導下的華為一直堅持研發科技,也就是走了倪光南堅持的技工貿路線。當然技工貿路線在開頭並不佔優勢,因為研發要耗費巨大的資金。如下圖所示,1992年到2000年之間華為的銷售額是遠遠的被聯想甩在身後。

聯想前首席工程師倪光南院士力爭發展芯片,最終被聯想掃地出門!

但是過了2000年以後,以科技主導的華為開始反超聯想。華為以科技主導的優勢逐漸顯現出來。

聯想前首席工程師倪光南院士力爭發展芯片,最終被聯想掃地出門!

總結

如下圖所示,十年前(2008年)倪光南談中國電腦操作系統受美國微軟公司控制壟斷,那時候還沒有人會想到十年後的今天中國公司會被美國芯片扼住喉嚨。但是眼光深遠的倪光南看到了十年之後。

聯想前首席工程師倪光南院士力爭發展芯片,最終被聯想掃地出門!

生於亂世的他,從小立下科技強國的志向,並孜孜不倦地為之追逐了半個多世紀。倪光南院士離開聯想之後,不再為一家企業利益奮鬥,而為中國信息產業及國家自主創新奔走呼籲、搖旗吶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計算機事業。

參考文獻:

(1)聯想官方認可書籍《聯想風雲》作者:凌志軍;

(部分參考材料來源於互聯網,由作者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