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貼士:運動性腹痛、昏厥、中暑,發生時的應對方法

運動性腹痛,運動中出現腹痛是常見現象,在長距離運動或球類項目中常會有腹痛,通常不屬於疾病,隨著運動停止能緩解。應對:運動中發生腹部疼痛時,首先要考慮是否是急腹症可能,立即停止運動送醫院。腹痛在沒有明確診斷清楚前,不能服用止痛藥,因為易掩蓋病情,形成誤診。運動中有腹痛,適當減速,調整呼吸,用手按壓,如果不能止痛,要立即停止運動,先找出原因處理。預防:運動期間,要定期檢查身體,加強醫務監督。鍛鍊要講究科學,運動量增加應循序漸進,合理膳食,飯後1~2小時才能參加劇烈運動,鍛鍊前,不吃冷飲和難消化的食物。準備活動要充分合理,從較慢的身體舒展開始,逐漸加大活動量。

生活小貼士:運動性腹痛、昏厥、中暑,發生時的應對方法

運動過程中,注意呼吸節奏調整,失水較多時要注意補充水分和鹽分。運動性腹痛,是因激烈運動引起的暫時性機能紊亂,發生原因通常為:食物不當,暴飲暴食,運動前吃得過飽,喝得過多,或吃了產氣食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大豆、薯類、牛肉等。通常為上腹部疼痛,表現為鈍痛、脹痛,嚴重者會絞痛。空腹運動,胃酸過多,吸入冷空氣可能引起胃部痙攣。運動中肝脾區疼痛,運動初出現多為準備活動不足,進行速度過快,內臟器官不適應。腹直肌痙攣多在運動後發生,主要因為排汗多,鹽分丟失,水鈉代謝失調。腹部器官有慢性疾病,原患有慢性闌尾炎、潰瘍、盆腔炎或腸道寄生蟲病,激烈活動時,受到震動牽拉會產生運動性腹痛。

生活小貼士:運動性腹痛、昏厥、中暑,發生時的應對方法

運動性昏厥:運動性昏厥,是高強度運動或激烈賽事中或比賽後,因多種原因引起一時性廣泛腦供血不足,導致的短暫意識喪失狀態,發作後會因肌張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勢而倒地。應對:發生昏厥,首先要排除有潛在致命性的心源性昏厥,對症進行不同治療。有昏厥前期表現,立即在他人幫助下,慢跑或慢走一段距離後,躺下休息。採取仰臥下肢抬高位置,增加腦部血流量,鬆解衣領和褲帶,把頭轉向一側。必要時吸氧,刺激人中、合谷、十指尖等部位。心源性昏厥:是比較危險又常見的類型,常見於足球、籃球、長跑等強運動,發作與體位無關,有心悸、胸痛、臉色蒼白、大汗,有時會呼吸困難。

生活小貼士:運動性腹痛、昏厥、中暑,發生時的應對方法

因為心肌耗氧量增加,種種原因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發生心肌缺血而昏厥。體位性低血壓昏厥:又名重力性休克,多見於田徑運動。以下肢為主運動時,下肢肌肉毛細血管大量擴張,供血量增加20~30倍,跑到終點後突然停止活動,會使大量血液淤積在下肢血管中,迴心血量減少,心臟輸出驟減,血壓下降導致腦供血不足引起。迷走反射性昏厥:由於運動前情緒過於緊張激動或強烈精神刺激,通過迷走神經反射,誘發短暫的內臟血管擴張,迴心血量減少,導致腦供血不足引起。低血糖性昏厥:較常見類型之一,長時間劇烈運動後,身體糖儲備消耗,血糖下降,表現飢餓感、無力、冷汗、頭暈等。腦組織自身沒有糖儲備,對血糖下降極敏感,劇烈運動消耗後沒有及時補充,影響到腦組織能量供應,導致昏厥。

生活小貼士:運動性腹痛、昏厥、中暑,發生時的應對方法

運動性中暑:運動性中暑多見於較年輕的鍛鍊者,以驟然發生為多。表現為高熱,中樞神經系統障礙,皮膚髮熱,乾燥或呈粉紅色。患者會有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的先兆症狀,包括頭昏、無力、噁心,或頭痛、頭重、定向障礙。原本健康者突然出現虛脫、休克症狀,應當首要判斷為運動性中暑。預防:夏季炎熱的運動鍛鍊,要避免在一天中氣溫較高的時段進行。每鍛鍊50分鐘,至少休息10分鐘。飯後要有必要的休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

生活小貼士:運動性腹痛、昏厥、中暑,發生時的應對方法

安排好炎熱天氣下的鍛鍊,比賽時間的營養和飲水,注意食物中蛋白質的攝取量,設法提高食慾額外增加維生素的補充量。結合運動強度,合理安排水分、鹽分的供應,飲水要少量多次,運動後注意鹽分補充。應對:發現中暑後,要迅速把中暑者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於呼吸和散熱。可以用冷水毛巾敷頭部、腋窩、大腿根部等處,使體溫降到37°C~38C。嚴重者要及時送醫院治療。運動性中暑,是人體肌肉產生的熱量,超過身體散發出去的熱量,造成的體內過熱狀態。一般發病急,體溫上升,脈搏和呼吸加快,重者可能引起昏迷,嚴重者會因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造成生命危險。

生活小貼士:運動性腹痛、昏厥、中暑,發生時的應對方法

運動性貧血: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量低於正常值,稱為貧血。運動性貧血發病緩慢,表現為頭暈、噁心、氣喘、體力下降,劇烈運動後出現頭暈目眩、心慌氣短、四肢無力、心率加快、臉色蒼白。應對:運動中或運動後,出現頭暈、無力、噁心等現象,應適度減少運動量,必要時暫停。補充富含蛋白質和鐵的食物。口服硫酸亞鐵片劑和維生素C,治療缺鐵性貧血。預防:加強營養,保證食物中有充足的蛋白質和鐵質。鍛鍊要循序漸進,不超過自身的生理負荷。運動後適當補充維生素C、E,增強紅細胞抗氧化能力。

生活小貼士:運動性腹痛、昏厥、中暑,發生時的應對方法

由於運動時,機體對蛋白質和鐵的需求量增加,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運動性貧血。運動時,脾臟釋放的溶血卵磷脂能使紅細胞的脆度增加,加上劇烈運動時血流加快, 易引起紅細胞破裂,導致運動性貧血。平時有偏食或愛吃零食,影響正常的營養攝取,或有長期慢性腹瀉,影響營養吸收,運動鍛鍊時會發生運動性貧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