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中暑」有多可怕?從中暑到熱射病,甚至可能致死!

人們常說的「中暑」有多可怕?從中暑到熱射病,甚至可能致死!

編前語

近日,全國多地持續高溫,各醫院急診中暑病人明顯增多。媒體更是接連曝出因熱射病死亡的病例。小編上網一搜嚇了一跳,據多家權威媒體報道,日本近期一天內因熱射病死亡33例,加拿大在一天內也有10多例死亡,而在2013年的英國因高溫死亡多達760人……炎炎夏日,我們的身體耐熱的程度到底有多高?從中暑到熱射病到死亡的人體變化是怎樣的?

人們常說的「中暑」有多可怕?從中暑到熱射病,甚至可能致死!

中暑還分輕重?嚴重中暑時臨床上該咋辦?

根據臨床表現,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先兆中暑

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等,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降溫,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中暑

體溫在38 ℃以上,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同先兆中暑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熱痙攣

短暫、間歇發作的肌肉痙攣,無神志改變;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平臥,補充鹽水或飲用電解質溶液。

熱衰竭

多汗、疲勞、乏力、眩暈、頭痛、判斷力下降、噁心和嘔吐,有時可表現出肌肉痙攣、體位性眩暈和暈厥。體溫升高,無明顯神經系統損傷表現。應迅速降溫,當血容量嚴重減少、電解質紊亂時需靜脈輸液。

熱射病

高熱(體溫>40℃)和神志不清(高熱、無汗、昏迷)、多器官損害;一是迅速降低核心溫度,二是血液淨化,三是防治DIC。

人們常說的「中暑」有多可怕?從中暑到熱射病,甚至可能致死!

熱射病到底是啥?哪種熱射病死亡率達80%?

熱射病是由於暴露在高溫高溼環境中導致機體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如譫妄、驚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統損傷的嚴重臨床綜合徵。

熱射病最為嚴重,是一種致命性急症,死亡率高達40~50%。

勞力性熱射病

又稱致死性熱射病,死亡率高達80%,熱射病+運動性橫紋肌溶解,見於健康年輕人 ,病情兇猛,發展迅速,在發病後十幾小時甚至幾小時即可出現MODS甚至MOF,病情惡化快,病死率極高。

經典型熱射病

見於年老、體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為逐漸起病。前驅症狀不易發現,1~2d後症狀加重,出現神志模糊、譫妄、昏迷等,或有大小便失禁,體溫高,可達40~42 ℃,可有心衰、腎衰等表現。

人們常說的「中暑」有多可怕?從中暑到熱射病,甚至可能致死!

熱射病會導致哪些全身損傷?相關機制如何?

直接損傷機制

過高熱使得熱休克蛋白 72 變性,從而失去對機體細胞的保護作用,造成胞內相關蛋白質變性,引起特定細胞死亡。

內毒素機制

高熱損害、缺血再灌注及炎症細胞募集效應,胃腸的通透性增加,使胃腸道菌群的內毒素透過黏膜進入門脈循環;同時,熱打擊會造成肝臟損害,導致肝臟清除能力減弱,內毒素將進一步進入體液循環,形成內毒素血癥,這會導致全身炎症反應、類膿毒症反應。

MODS?MOF?

炎症介質合成與釋放,炎症反應失控,SIRS/CARS失衡,肺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通透性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肺不張 ;毒素和細菌移位,誘導肺損傷……

詳情戳圖:

人們常說的「中暑」有多可怕?從中暑到熱射病,甚至可能致死!

人們常說的「中暑」有多可怕?從中暑到熱射病,甚至可能致死!

遇到有人中暑……院內院外分別該怎麼辦?

院外

1、脫離高熱環境,穩定氣道、呼吸(研究表明,20min內吸氧併發症更少)

2、測量肛溫,控制降溫措施

3、物理降溫,冷水浸浴

院內

1、酒精擦浴、冬眠合劑、床旁血濾以及冷流體靜滴等輔助措施快速降低患者體溫

2、鎮靜、給氧,保護腦功能(高壓氧療)

3、連續性血液淨化(CBP),有效清除炎症介質

6、腸內營養,維持腸道黏膜屏障完整

人們常說的「中暑」有多可怕?從中暑到熱射病,甚至可能致死!

中個暑也有這麼多危險!該怎麼預防呢?

1、喝水

大量出汗後,要及時補充水分 高溫作業一定保證充足的飲水 。每日飲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鈉0.3%~0.5%為宜。

2、降溫

高溫作業前,應該做好防曬的準備,最好準備太陽傘、遮陽帽,著淺色透氣性好的服裝。高溫作業時一旦有中暑的徵兆,要立即採取措施,尋找陰涼通風之處,解開衣領降低體溫。

3、充足的睡眠

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保證足夠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體能,並達到防暑目的、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保證足夠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體能,並達到防暑目的不飲酒或儘量少飲酒。班前6小時之內不要飲酒,特別是酒精度很高的白酒、合理飲水。

4、有任何不適,請及時撥打120!!!

人們常說的「中暑」有多可怕?從中暑到熱射病,甚至可能致死!

[1] https://mp.weixin.qq.com/s/jRMdlH_HYa4-4ARDjcCwew

[2] 李代波,周歡,劉樂斌.熱射病的發病機制及防治研究進展〔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誌,2017(12):1598.

[3] 《呼吸病學》第2版

人們常說的「中暑」有多可怕?從中暑到熱射病,甚至可能致死!

蘇欣

主任醫師,教授,博導;南京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感染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分會青委;江蘇省醫學會呼吸分會委員兼青委副主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