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湿眼眶:甲午战争你不知的几个细节,定远舰主炮仅有3发炮弹

田夫子/文

1894年的甲午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先后沉没军舰5艘,合计9196吨,约战北洋舰队总吨数的四分之一多。其他各舰也均程度不同的遭受创伤。日本联合舰队5艘军舰受重伤,但未沉一艘。人员伤亡,北洋水师,也远超日本海军,可以说是惨败,许多人因此指责丁汝昌,舰船数量、总吨位数相差不大,战绩却天差地远。但是指责的人,并不知道这样几个细节:

泪湿眼眶:甲午战争你不知的几个细节,定远舰主炮仅有3发炮弹

一、北洋舰队严重缺煤,尤其是优质煤。

因为北洋舰队的军舰,都是靠煤来作为能源,因此煤是可谓是军舰的血液,无煤不行,更别说打仗了。但是在战争之前,北洋舰队的燃煤供应出了严重的问题。

丁汝昌说开始的时候,他得到的煤炭“吨数颇足”;后来,发现“稍有欠缺”。不久,他得到报告,有的时候应得287吨煤,过磅以后发现少了10多吨;有的时候应得进口煤60吨,过磅时候发现少了4吨;有的时候应该给“定远”舰5吨煤,拿到手只有3吨煤。

泪湿眼眶:甲午战争你不知的几个细节,定远舰主炮仅有3发炮弹

煤数不足只是一个问题,还有以次充好的问题,甲午首战丰岛海战后,丁汝昌忍无可忍地指出:所运之煤“煤屑散碎,烟重灰多,难壮气力,兼碍锅炉。虽在常时,以供兵轮且不堪用,况行军备战之时乎?”就是这样缺斤少两 ,质量下乘的煤,开战前还不送了,煤矿局说是因为路途遥远,“起卸不无吃亏”,干脆就不送了。

9月17日黄海大战时,北洋水师就是燃烧着数量不足的散碎之煤驶向与日军决战的战场,本来航速就不及日本的北洋舰队,更是被拖累的如老牛慢车。

泪湿眼眶:甲午战争你不知的几个细节,定远舰主炮仅有3发炮弹

二、北洋舰队严重缺炮弹

北洋舰队严重缺炮弹,大战之前,“定远”和“镇远”两艘主炮的战时用弹仅存3枚,唯练习弹“库藏尚丰”。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勇猛作战,在最后多处中弹,仍然驾舰想去撞沉吉野舰,写下了甲午海战悲壮的一幕。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黄海海战持续了5个多小时,致远号只激战了一个多小时,就没有炮弹了,致远号去撞吉野,恐怕也有这个原因。

据北洋海军总教习、德国人汉纳根在黄海海战后的报告,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在战前只补充了55颗国产普通“开花弹”,平均一门炮顶多分得十几枚。在海战中,仅一个半小时这类炮弹就打光了。剩余的3个多小时里,“定远”舰的305毫米巨炮只能发射根本不会爆炸的“实心弹”

泪湿眼眶:甲午战争你不知的几个细节,定远舰主炮仅有3发炮弹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主力舰的主炮在绝大部分时间内,一直在用练习弹与敌舰作战。在海战最后阶段,北洋水师连练习弹都告罄,只能相机撤退。我们看一下日本的舰队,日本“吉野”舰至海战结束时还剩余120毫米和150毫米炮弹1251发,各种机关炮弹6095发。

炮弹不足已经足以致命,而更可怕的是,就是这样的炮弹还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后续补充弹药,或者与火炮口径不符,弃之无用;或者质量太差,弹身布满小孔,炮弹未出炮口即炸膛……,这也就是大家在电影里面看到的北洋舰队的官兵不停用锉刀修锉炮弹的原因。

以这样的炮弹,甲午海战中没有直接击沉一艘日本军舰也就可以理解了。

泪湿眼眶:甲午战争你不知的几个细节,定远舰主炮仅有3发炮弹

三、北洋舰队严重缺速射炮

在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装备大型速射炮71门,小型速射炮154门;而北洋水师仅有大型速射炮2门,小型速射炮130门。与敌相比,大型速射炮远逊于敌。在10分钟内发射弹药,中日之比是33:185。唐德刚先生在《从晚清到民国》里的记载:日舰平均一分钟发射颗炮弹,而北洋水师平均5分钟发射一颗,战果不问而知。

泪湿眼眶:甲午战争你不知的几个细节,定远舰主炮仅有3发炮弹

据统计,日军装备的150毫米口径速射炮每分钟可5发至6发,而北洋舰队同口径之刚性炮架的后装炮每分钟才1发。日本舰队的速射炮“所发炮弹相当于清舰队同一口径火炮3~6倍”。

以这样的装备,就算是战神附体,也难以打赢,何况北洋舰队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战舰老化,被击沉的“超勇”“扬威”均为1881年(光绪七年)下水的陈旧兵舰,舰龄已达13年。且“舰中隔壁,俱为木造,施以油漆,粉饰外观”。这两艘战舰,老朽陈旧,速度迟缓,炮火不济,防御力极弱。自然是不堪一战,一击就沉。而日本的舰船多为新舰,虽然许多吨位不大,但是船速既快,防御又好,日舰“比睿”号也曾受到北洋舰队的围攻,结果虽受重创,却安然闯出重围。

昨天我写了《丁汝昌》一文,许多读者反问我,难道丁汝昌不该治罪,他断送了中国的北洋舰队,看了这篇文章,请你扪心自问,换做是你,你能打赢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