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將搜狐打造成爲「中國的時代華納」

導讀:2017年年初,搜狐提出整合業務與資源,以“搜狐ONE整合智勝”策略為搜狐媒體整體改革方向。志在必得的張朝陽毫不避諱地向外界傳達自己的雄心:將搜狐打造成為“中國的時代華納或新聞集團”。

本文摘自劉國華《張朝陽:重新出發》

張朝陽:將搜狐打造成為“中國的時代華納”

全媒體情節

從張朝陽的戰略調整中,可以看出他對全媒體深深的情結。搜狐視頻與搜狐新聞端的整合,不僅擴大了信息的傳播範圍,也使得傳播更加立體化。同時,這樣的整合還打通了搜狐的信息流、編輯流、推薦流,為用戶創造了更有體驗價值和參與價值的信息空間。

張朝陽的媒體情結最早可追溯到搜狐的前身——愛特信公司的創立。一開始,張朝陽就想成立一個以生產內容為主的互聯網公司。2000年12月29日,搜狐拿到登載網絡新聞的牌照,正式開始了資訊領域的探索與實踐。為突出與其他新聞門戶的差異性,搜狐在新聞資訊領域的定位是:做具有人文關懷、社會責任感和影響力的媒體。為此,搜狐還進行了大規模的宣傳造勢。

張朝陽:將搜狐打造成為“中國的時代華納”

搜狐媒體的巔峰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雖然在此之前,搜狐在新聞和資訊領域已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真正使搜狐走上資訊媒體領域巔峰的契機,非北京奧運會莫屬。作為北京奧運會唯一一家網絡媒體類贊助商,搜狐對北京奧運會進行了24小時無間斷直播,在第一時間向廣大用戶提供最全面、最專業的奧運新聞。同時,搜狐還在其媒體平臺上製作了有關奧運會的視頻資訊節目,深受觀眾喜愛。

在搜狐新聞和搜狐視頻上對奧運賽事進行連續報道,也是搜狐全媒體的最初模型。不僅如此,搜狐還創造性地將奧運新聞與數據結合,推出了搜狐奧運賽事信息系統,這是中文網站首次將“數據”整合成相關主題產品,納入奧運報道體系。

張朝陽:將搜狐打造成為“中國的時代華納”

全媒體的生成,得益於信息技術不斷髮展所帶來的媒體渠道、形式、內容、功能等方面的不斷融合。雖然學界還未正式提出全媒體的定義,但這一概念已成為廣泛討論的話題。全媒體關鍵在於“全”,強調的是融合,即將信息以多種形式(文字、動畫、聲音等),通過多種媒介(雜誌、電影、廣播等)在廣播電視網絡、電信網絡和互聯網中進行融合傳播,最終使得用戶可以在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屏上獲取想知道的信息。換句話說,全媒體是信息、媒介、網絡和終端深度融合的結果。在實踐中,人們更加關注的是,信息如何通過多種形式在多種終端中傳播。

與之前的傳播方式不同,全媒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它強調盡最大限度對信息傳播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傳播手段、形式、內容等)進行全方位的融合;(2)更加註重用戶的信息體驗,通過更立體的信息傳播,以實現消費者全方位的信息感知;(3)以提高用戶信息體驗為指導,強調信息生產和傳播的結合,從而為用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4)為使用戶得到他們所需要的信息,全媒體會針對用戶進行全面的細分。

總的來說,全媒體以用戶信息需求為導向,對受眾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細分,通過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向每一個用戶傳遞他們所需要的信息。這樣既滿足了用戶的信息需求,也實現了信息的全方位傳播。

搜狐希望創建一個融合圖文、聲音、視頻等富媒體形態於一體的全媒體平臺,將自身打造成為國內具有標杆性質的移動媒體。它所採用的全媒體戰略是融合式的,即在不斷囊括新媒體科技手段的同時,注重這些手段的有機結合。

比如,經過幾次更新換代後的搜狐新聞客戶端,便融合了搜索場景、社交功能和推薦功能,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依賴交互技術、展現技術及視頻技術,如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場景識別等技術,力求為用戶創造更加全面立體的信息體驗,使得用戶的廣告體驗和信息體驗可以無縫融合。

搜狐在全媒體領域中所追求的融合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融合,還包括內容生產與傳播過程的全方位融合。繼2015年中國最權威的廣播媒體《中國之聲》與另外兩個國家級媒體《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入駐搜狐新聞客戶端之後,近600家媒體紛紛入駐。由此可見,搜狐的全媒體平臺更像是一個巨大的容器,容納著各種媒體與技術,通過有機的融合,為媒體、用戶和品牌商創造了一個更加立體的交互空間。

對於媒體的未來,張朝陽說:“對媒體的需求只會更強,不會更弱,媒體不會衰落,我們正處於一個傳媒大時代的門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