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有些快遞包裝不能再用了

9月1日,新修訂的《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正式生效實施。標準對快遞包裝提出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三大新要求,包括:倡導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大幅減少油墨的使用;降低快遞封套用紙的定量要求,推廣低定量、高強度原材料在快遞業的應用;鼓勵快遞包裝箱重複使用等。

只要安全,材料可以“減減減”

對比2009年的版本,新標準對快遞封裝用品中的封套、包裝箱、包裝袋3個部分都做了“減法”。

在封套的規格尺寸方面,新標準保留 了L號封套,取消了S號封套,同時將330mm×240mm作為快遞封套的推薦尺寸。

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快 遞封套的尺寸主要集中在L號範圍內(長320~360mm,寬225~255mm),S號(長210~300mm,寬155~200mm)封套的使用量非常小,取消S號封套有利於促進規模化生產,減少生產廢料,提高原紙利用率。

此外,新標準降低了封套紙板材料的定量—應不低於200g/m2。記者對比2009年標準發現,封套材料原技術指標中的材料定量為250 g/m2 和 300 g/m2,新定量最多減少了 100 g/m2。

包裝箱的“減法”體現為修改了材料要求。前述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人士表示,考慮到包裝技術發展和輕量化要求,經過大量試驗,在保證快件寄遞安全的前提下,結合GB/T 6544《瓦楞紙板》國家標準有關規定,標準分別針對不同型號的包裝箱提出了耐破、邊壓和戳穿強度等指標要求,而不再對單雙瓦楞材料的選擇作出具體規定。

對 於塑料薄膜類包裝袋,新標準將塑料薄膜的最低厚度調整為0.03mm,範圍即 0.03~0.08mm,對比2009年標準中的0.06~0.08mm,最低厚度降低了一半。降低厚度的同時,標準中增加了對包裝袋的穿刺強度要求,可滿足快件安全寄遞的前提要求。

那麼目前快遞包裝袋的質量如何呢?

本刊“實驗室”欄目2016年曾委託天元集團以北京為樣本對六家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基層網點使用的包裝袋進行了測試。在抗擺錘衝擊能(抗穿刺)實驗中,4個樣本低於當時的標準,且 4個樣本均為再生料製成的包裝袋,而新料製成的包裝袋質量過關。不達標的包裝袋可能會在運輸途中破損,導致快件缺失,同時也因為要進行二次保護而造成資源浪費,不利於環保。

天元集團董事長周孝偉向記者表示,由於新技術和新材料的不斷髮展和應用,快遞包裝袋可以在厚度變薄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較好的韌性,所以2009年的標準已經不太適用。

按照新標準,快遞袋厚度的標準降低,可以節約資源,更利於環保,但“由厚變薄”的前提是,必須滿足質量安全方面的要求。

新標準做的“減法”將在包裝材料減量化方面達到怎樣的效果呢?最直觀的效果將體現在紙板、瓦楞紙板和塑料薄膜的減量方面。

根據《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2017)》,2016年,我國312.8億快件中有34億件使用了封套,有86億件使用了包裝箱,有147億件使用了塑料包裝袋。按照新標準對封套紙板材料的定量,34億個封套將最多節約33%的紙板材料,節約的材料可多生產11億個封套。

雙瓦楞包裝箱改為單瓦楞包裝箱,也可以節約一定比例的原材料。浙江平湖景興包裝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忠華對記者表示,雙瓦楞改為單瓦楞,不是簡單地減少一道瓦楞,還要在單瓦楞的基礎上增加克重,所以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可以節省10%~20%的原材料。

“單瓦楞紙箱對於一些操作規範的快遞公司來說基本夠用,但對存在亂拋亂扔、操作不規範的快遞公司來說,雙瓦楞都不能保證不破損。所以新標準的實施還需要企業的積極配合。”胡忠華說。

著眼環保,新的技術“加加加”

新標準在輕量化方面做足了“減法”,在綠色化、可循環方面,新標準也提供了“加法公式”。

借鑑發達國家經驗,參照現行國標和行標,對快遞封裝用品中的重金屬等物質提出限量要求,是新標準“加法公式”中的主要一項,目的是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和對人體的危害。

例如在第1部分,新標準增加了重金屬限量要求。快遞封套屬於紙製包裝品,其生產製作主要以紙板為原材料,同時輔以表面印刷及膠粘工藝。新標準提出快遞封套中鉛、汞、鎘、鉻總量應不大於100 mg/kg,以限制在油墨印刷、膠粘等工藝中隨意添加含有重金屬元素的助劑,產生不良影響。同時,新標準對第2部分包裝箱和第3部分包裝袋也提出了相同要求。

前述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人士表示,包裝袋在生產過程中添加的一些助劑,如塑化劑、穩定劑等,容易給生態環境、人體健康帶來不良影響。為限制以上物質的隨意添加,新標準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是增加了對鉛、汞、鎘、鉻四種重金屬總量的限制要求;二是針對塑化劑增加了對DEHP、DBP、BBP、DINP、DIDP和DNOP六種鄰苯二甲酸酯的限量要求;三是提出快遞包裝袋中溶劑殘留總量應不大於10mg/m2,苯類溶劑殘留量不大於3mg/m2。

那麼,目前快遞市場上使用的塑料包裝袋在重金屬含量方面究竟表現如何?本刊“實驗室”欄目2016年3月委託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對六家快遞企業塑料包裝袋的檢測可以作為參考。該檢測只針對包裝袋的重金屬(鉛、鎘、汞、鉻)含量進行測試。測試結果顯示,送檢的6個樣本均符合我國GB/T10004-2008對食品塑料包裝及其包裝廢棄物中的重金屬提出的限量要求:鉛+鎘+汞+鉻的總量<80mg/kg。該結果也符合新標準提出的快遞封套、包裝箱和包裝袋中鉛、汞、鎘、鉻總量應不大於100 mg/kg的要求。

快遞包裝要想實現綠色化,安全的特性是放在第一位的,進而才能追求材料的環保。新標準在第3部分加上了生物分解塑料包裝袋種類,“包裝袋宜採用生物分解塑料”,並相應增加了生物分解塑料包裝袋的生物分解性能要求、包裝及儲存期的不同要求等,以引導具備條件的企業和消費者選擇使用。

在生物分解塑料包裝袋方面,新標準之所以只是“引導”,原因在於成本。據周孝偉介紹,生物分解塑料包裝袋成本一般要比新料製作的包裝袋成本高出15%,這無疑是靠微利生存的快遞網點所難以接受的。2016年,我國快遞業約產生147億個包裝袋,就算每個袋子0.1元,成本消耗也高達14億元。如果全部換成生物分解塑料包裝袋,以目前加盟制末端網點所處的生存境遇是不能承受的。有的網點負責人甚至反映:“快遞價格這麼低,我們連現有的袋子都提供不起。”

那麼在快遞發展的現階段,如何推廣高質量甚至可降解的包裝袋?有業內專家提出,有兩種可行的辦法。一是快遞袋生產企業研發新技術,在保證包裝袋質量的同時減少原材料消耗,降低售價;二是快遞企業在採購時選擇能夠提供生產、配送等“一條龍”服務的大型生產商,集中採購、打包採購,通過減少中間環節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不給末端網點增加壓力。

快遞包裝在實現材料環保的同時,可循環使用也是綠色化的要義。新標準在第1部分還增加了封套二次使用的要求,提出“其材料技術指標應符合標準表2中一等品或優等品的規定,並設有兩條易撕帶和兩條封口膠帶”。在第2部分,新標準還提出,快遞包裝箱可重複使用,同時還增加了“包裝箱側面應印刷重複使用標誌”的要求,並在附錄B中給出相應的標誌式樣,以滿足對快遞包裝箱進行回收再利用的需要。

新標準的出臺,為快遞業包裝向綠色化發展點亮了一盞明燈。快遞業的“綠色”二字也越來越受到有關部門重視。2017年11月,國家郵政局、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環保部、住建部、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國家標準委聯合發佈《關於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要實現的目標。

在“綠色”政策密集發佈的過程中,包裝生產企業和快遞企業也在向著綠色化不斷前行。一撕得、灰度空間等已經研發出免膠帶、新材料製作的快遞包裝,並與京東物流、蘇寧物流、菜鳥網絡等合作,正在不斷擴大應用範圍;順豐速運也建立了自身的綠色包裝體系,在減量化、綠色化和可循環方面作出了貢獻。我們堅信,不久,整個快遞業將颳起一場“綠色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