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考核「供給側」 促高質量發展

時下,考核仍是上級抓基層落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我們常說考核是“指揮棒”,意味著“考什麼”決定了工作的方向,“如何考”影響著落實的方法。考核仍是推動工作落實、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之一。

“上面偏一寸,下面偏一丈。” 考核屬於上層設計,是基層工作指標的“供給側”。一旦出現重複檢查的“產能過剩”、機械考核的“結構不合理”、形式評比的“重表輕裡”,那考核反而變成了影響工作落實的“攔阻索”。因此,改革考核“供給側”,科學配置考核形式和內容,才能最大限度促進高質量發展。

“同質化”考核要“去產能”。考核不可或缺,但是一些地方,不同職能部門的考核內容同質化,不同類別的考核指標重複化,基層為了迎接檢查考核,往往同一項工作要做“好幾套材料”,嚴重束縛了基層工作開展。給基層“鬆綁”,給考核“去產能”“擠水分”,才能讓基層“擼起袖子”“捲起褲管”實實在在抓落實。

“機械化”考核要“轉升級”。考核要摒棄“一刀切”思想,要因地、因事、因崗而異,設置分層次、差異化、針對性的科學考核指標。考核設置中,要發揮考核“風向標”作用,以鼓勵激勵機制調動基層工作積極性;要發揮考核“試金石”作用,用能上能下機制選金陶沙;要發揮考核“定心丸”作用,通過容錯糾錯機制解除幹部幹事創業的後顧之憂。

“過場化”考核要“重質量”。個別地方考核重表輕裡、走馬觀花,在“盆景”前津津樂道、臺賬中自欺欺人,完全喪失了考核傳導壓力的作用。考核要重過程,更要重實效、重質量,要在綜合考核對象主觀思想、客觀現實的基礎上,突出以實幹顯擔當、憑實績論英雄、用實績兌獎懲的價值取向,把考核的壓力轉化為落實的動力、創新的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凝聚力。(常州市天寧區 李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