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系列1:战争起源

二战系列1:战争起源

英法绥靖政策的产物

人们常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内战的一部分,这场内战始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战系列1:战争起源

这样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至少在欧洲,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就是英德的矛盾,这是两场战争发生的核心。

二战系列1:战争起源

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英国有能力或愿意以和平的方式维持其自身的霸权地位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无从得知,因为英国最终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在试图挫败德国获得欧洲大陆霸权的过程中,英国最终也失去了整个殖民帝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曾拥有着占世界面积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在这种背景下,两次世界大战对英国都是危险的,不仅危及英帝国的存在,更不可避免的削弱了其本土的实力,使英国在战争结束后最终无法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

二战系列1:战争起源

而在德国看来,战争不仅危险,还最终摧毁了几乎所有的城镇、乡村,肢解了国家,两次大战共损失了40%的领土,12万平方公里的家园不再属于德国。但是德国在1850年时,还仅仅是个分裂的邦国,没有核心的领导阶层,也未完全形成独立的民族意识,之后他们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并通过国家的意志,积极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继续和平发展,势必会超过英国,并在经济上统治欧洲。当然,经济霸权的建立,势必会带来政治霸权的开启,这样就使得德国不可避免的与原有的霸主成为了对手。

1910年,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如果没有受到英法的遏制,可以说,如果不需要战争,德国也能超越英国,并在20世纪中期成为欧洲的霸主,实现德皇和俾士麦的梦想。然而,如果终究只能是如果。

二战系列1:战争起源

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虽然伴随着协约国的临时占领、通货膨胀以及法国所带来的侮辱,德国也仅是倒退了几年,在工业生产方面,1927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一战前水平,1929年取得压倒英法的优势,生铁产量达1320万吨,钢达1600万吨,而英国为980万吨。化学工业产量比英国多1.5倍,比法国多2倍。电机工业方面更是占据绝对优势,1925年超过英国2倍,超过法国4.5倍。国际贸易方面,德国更是占据了世界第三,仅次于英美,而英美在当时拥有着广阔的殖民地市场,而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在一战后几乎全部丧失,这也是德国这么急于开战的原因之一,即为了更加广阔的市场。而192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则为希特勒的上台铺平了道路,他上台后采取了国家社会主义政策,集中全国力量发展经济,使德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到1938年二战爆发前一年,德国在欧洲的实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英国不得不再一次面临同样的问题。她能让德国继续发展吗?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二战系列1:战争起源

1938年,一些保守派,如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意识到了这一威胁,并心照不宣的维持这种现状,以避免自身的帝国陷入一战那般的泥潭之中。而其他的托利党人,如丘吉尔、工党和自由党,都试图再次打压德国,再现帝国的荣光。假设,此时的希特勒如果再谨慎一点,准备的更充分些,不那么张扬,或许张伯伦他们的绥靖政策可能会成功。德国最终会扩大她在欧洲的影响力,英帝国也会得以维持。但这又是在问一个不可能的问题,即希望希特勒不是希特勒。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被占领,英国的政策因此蒙羞,张伯伦也因此被迫下台。

二战系列1:战争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上演非常像典型的希腊悲剧,剧中的灾难元素在开场之前就已经出现端倪了,但这场灾难是不可避免的,也注定了这场战争中的原有主角双方必定以悲剧而收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