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Uber打车被司机辱骂,投诉却是滴滴接电话

市民李某于8月14日,使用uber约车上班。由于定位不准,司机又开错了方向,她只能向司机表示要取消订单,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司机却对其进行了长达数分钟的人身攻击与言语侮辱。而其后客服对于此事的处理态度更加火上浇油。

用Uber打车被司机辱骂,投诉却是滴滴接电话

“当我打电话投诉时,一名声称为滴滴快车的客服表示,没办法查到我的订单,接下来该客服便直接将我的投诉转接给滴滴出租车投诉客服。由于转接的业务线错误,我的投诉被再次转接。就这样投诉被客服转接了数次后,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当记者问到,为何不直接将订单截图直接传给uber客服?对此,李某解释,她也曾经尝试了这种方式,但却发现uber根本没有人工在线客服。就这样由于客服查不到订单,李冉又无法自证,一起本来很简单的投诉,在耗费了5个小时后,在当日下午才得到解决。

那么,如果我们使用uber出现问题,到底是由滴滴和uber哪家公司承担责任?提出投诉后,是否还需要证明投诉人是乘客呢?

用Uber打车被司机辱骂,投诉却是滴滴接电话

据了解,目前中国区域所使用uber软件,是滴滴公司于2016年在和uber全球公司合并后所开发推出的新版软件。由于它们两者所进行的合并,只是一种互相持股的战略与业务融合,从法律上看,这种合并不改变二者各自的法律主体地位,所以,uber中国的所有者仍然是uber公司,作为战略合作方,滴滴公司对该软件并无直接监控权。一旦乘客使用uber软件乘车时出现安全事故,乘客应找uber公司维权。

不过既然滴滴公司平台负责对uber业务进行安全监管,根据立法上的“谁管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一旦乘客因为uber的安全监控平台存在监管漏洞而出现人身伤害时,uber公司在承担责任后,可以后续追究滴滴公司监管失责。

用Uber打车被司机辱骂,投诉却是滴滴接电话

对于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乘客确实有义务证明其所投诉的订单确实存在,即需要先证明自己是乘客,但是一旦乘客通过相同的手机号接进了约车和投诉后,初步的举证责任就已然完成。至于后续所进行的对该乘客的订单数据调取、以及确定订单和投诉电话号码是否存在关联性等内容,则是投诉平台后续所应该承担的证明责任,而这些内容与乘客无关。

另外要提示大家的是,向客服投诉并不是乘客权利被侵犯后的唯一维权途径。他建议,乘客还可以向北京市区交通执法总队进行举报投诉,待查证属实,涉事司机将得到严厉的处理结果。

用Uber打车被司机辱骂,投诉却是滴滴接电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