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拥有几十万明朝降军,为何没能挡住满清?

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阶级矛盾,而非民族矛盾。

因为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所以联虏平寇,就是当时的主要潮流。虽然说盖棺定论时,史可法、马士英、吴三桂那就是天上地下之别,但是在联虏平寇这一点上,他们是没有本质差别的。

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拥有几十万明朝降军,为何没能挡住满清?

站在民族的角度,汉民族就应该抛开阶级矛盾,一致对外。但问题是,站在阶级的角度思考,显然不是这样的。

最简单而言,你让李自成、张献忠等底层叛乱力量,与史可法、左良玉、吴三桂、高杰等明朝旧势力实现联合,这可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站在阶级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史可法、马士英、吴三桂等明朝旧势力,与满清合作一块对付李自成张献忠,这显然是可能的。更主要的是,这就是事实。所以联虏平寇,是当时明帝国旧势力的普遍选择。

因为类似的原因,导致了满清虽然是异族力量,却得到众多明朝旧势力支持。

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拥有几十万明朝降军,为何没能挡住满清?

吴三桂后来变得迎风臭十里,绝不是因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而是因为吴三桂造了满清王朝的反。

事实上,当时支持联虏平寇的人多的去了,所以吴三桂选择联清灭寇后,得到明朝旧势力的普遍欢迎、称赞。

因为当时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吴三桂振臂一呼,大家都跟着他联虏平寇去了。关键是,整个大江南北支持吴三桂这样做的人,多的去了。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满清进入长城,很快就席卷北方,并且很快过长江了。在当时背景下,李自成缺乏与满清单挑的机会。

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拥有几十万明朝降军,为何没能挡住满清?

因为北京城内,希望李自成灭亡的明朝旧势力太多了。因为整个北方地区,希望李自成灭亡的明朝旧势力也太多了。当然了,整个大江南北,希望李自成灭亡的明朝旧势力实在太多了。

在这种背景下,李自成的军队,绝大多数都得用于内战,而不能用于外战。明朝旧势力有多大呢?我们且不说他们在政治、法理上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们单说它的实力。整个江淮以南都在明朝旧势力的控制下,它的人力、物力、财力远远超过北方。至于军队嘛,都不用说别的军队,就是左良玉、江北四镇的军队加起来,大言不惭时也可以拥兵百万。

李自成北边需要应付满清、关宁军队。南边需要面对明朝旧势力,在这种背景下,李自成被打败,有什么奇怪的?

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拥有几十万明朝降军,为何没能挡住满清?

因为李自成失败了,所以人们说起当时阶级矛盾尖锐时,总认为这是李自成造成的。问题是,明末的阶级矛盾从崇祯上位时就愈演愈烈,这关李自成什么事呢?

许多人喜欢说,如果我是李自成,我肯定不会残酷打击明朝旧势力,如果是这样,就能如何如之何了。

这就是典型的书生之见。

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拥有几十万明朝降军,为何没能挡住满清?

以前,崇祯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在帝国财政出现危机时,自然只能开口闭口,老百姓太可怜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我绝不会向老百姓加税的。问题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只能暂累吾民了!

面对崇祯这种愚蠢的作法,许多人都喜欢说,如果我是崇祯,我肯定不会这样做。问题是,持这种说法的人,就好像说,如果我是饥民,我每天吃三碗肉粥,就啥问题也解决了。

面对崇祯这种愚蠢的作法,有人说,现在的权贵、官僚、富绅、大商人家里富得流油,只要您从他们身上想办法,自然啥事也没有了。问题是,崇祯之所以是崇祯,就是因为他是这些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你让他站在这些人的对立面,他肯定是不想混了。所以,崇祯听到这种观点也是食指大动,但是在忧国忧民者的激烈反对下,终于不敢采取行动了。

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拥有几十万明朝降军,为何没能挡住满清?

李自成作为底层叛乱的代表,在无数追随者天天要吃要喝的背景下,从哪里闹钱呢?

虽然人们都说,你一再逼权贵、官僚、富绅、大商人会让自己树敌过多的。但是,李自成也只能这样做。因为谁也知道,饿了,吃碗肉粥就不饿了,问题是肉粥从哪里来呢?

李自成不逼权贵、官僚、富绅、大商人,大家的吃喝用度从哪里来呢?总不成,李自成也像崇祯学习,那就是一再高呼,暂累吾民一年吧!

总的来说,在利益面前是没有温情可言的。

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拥有几十万明朝降军,为何没能挡住满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