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金匱要略》經方方歌

《金匱要略》方歌

中醫經典——《金匱要略》經方方歌

1、栝蔞桂枝湯

太陽證備脈沉遲,身體几几欲痙時,

三兩蔞根薑桂芍,二甘十二棗枚宜。

2、麻黃加術湯

煩痛溼氣裡寒攻,發汗為宜忌火攻,

莫訝麻黃湯走表,術加四兩裡相融。

3、麻黃杏仁薏仁甘草湯

風溼身痛日晡時,當風取冷病之基,

薏麻半兩十枚杏,炙草扶中一兩宜。

4、防己黃芪湯

身重脈浮汗惡風,七錢半銖五甘通,

己芪一兩磨分服,四片生薑一棗充。

喘者再入五分麻,胃不和兮芍藥加,

三分分字去讀,七錢五分今不差,

寒取細辛氣衝桂,俱照三分效可誇。

5、瓜蒂湯

暍病陰陽認要真,熱痛身重得其因,

暑為溼戀名陰溼,二七甜瓜蒂可珍。

6、百合病總方歌

百合病起百脈成,起居冒昧各難名,

藥投吐利如神附,頭痛參觀尿更明。

7、百合知母湯

病非應汗汗傷陰,知母當遵三兩箴,

漬去涏沫七百合,別煎泉水是真針。

8、百合滑石代赭石湯

不應議下下之差,既下還應竭舊邪,

百合七枚赭彈大,滑須三兩效可誇。

9、百合雞子黃湯

不應議吐吐傷中,必伏陰精上奉功,

百合七枚洗去沫,雞黃後入攪混融。

10、百合地黃湯

不經汗下吐諸傷,形但如初守太陽,

地汁一升百合七,陰柔最是化陽剛。

11、百合洗方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熱留戀肺不清,

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餅不和羹。

12、栝蔞牡蠣散

洗而仍渴屬浮陽,牡蠣蔞根並等量,

研末飲調方寸匕,寒兼鹹苦效愈常。

13、百合滑石散

前此寒無熱亦無,變成發熱熱堪虞,

清疏滑石宜三兩,百合烘篩一兩需。

14、甘草瀉心湯

傷寒甘草瀉心湯,卻妙增參三兩匡,

彼治痞成下利甚,此醫狐惑探源方。

15、苦參湯

雄黃燻法

苦參湯是洗前陰,下蝕咽乾熱更深,

尚有雄黃燻法在,肛門蟲蝕亦良箴。

16、赤小豆當歸散

眼眥赤黑亦多端,小豆生芽曝令幹,

豆取三分歸一分,杵調漿水日三餐。

17、升麻鱉甲湯

赤斑咽痛毒為陽,鱉甲周圍一指量,

半量雄黃升二兩,椒歸一兩草同行。

18、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湯

身痛咽痛麵皮青,陰毒苛邪隸在經,

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黃務去特叮嚀。

19、鱉甲煎丸

鱉甲煎丸治虐母,十二鱉甲六柴胡,

黃薑桂葦樸紫葳,夏膠芍甘蟄蟲五,

葶參各一曲麥二,赤硝十二三芩婦,

烏扇蜂窠各四分,六羌二桃效桴鼓。

20、白虎加桂枝湯

白虎原湯論已詳,加桂三兩另名方,

無寒但熱為溫瘧,骨節煩痛嘔又妨。

21、蜀漆散

陽為痰阻伏心間,牡瘧陰邪自往還,

蜀漆雲龍平等杵,先時漿服不踰閒。

22、牡蠣散

先煮三漆四麻黃,四蠣二甘後煮良,

邪鬱胸中須吐越,驅寒散結並通陽。

23、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

柴胡去夏為傷陰,加入蔞根四兩珍,

瘧病邪因可灼液,蔞根潤燥且生津。

24、候氏黑散

黑散辛苓歸桂芎,參姜礬蠣各三同,

菊宜四十術防十,桔八芩須五分通。

25、風引湯

四兩大黃二牡甘,龍姜四兩桂枝三,

寒滑赤石紫膏六,癱癇諸風個裡探。

中醫經典——《金匱要略》經方方歌

26、防己地黃湯

妄行獨語病如狂,一分己甘三桂防,

杯酒淋來取清汁,二斤蒸地絞和嘗。

27、頭風磨散

頭之偏痛治何難,附子和鹽等分磨,

軀殻外生需外治,馬膏桑飲亦同科。

28、桂枝芍藥知母湯

腳腫身羸欲吐形,芍三姜五是前型,

知防術桂皆需四,附子麻甘二兩停。

29、烏頭湯

歷節痛來不屈伸,或加腳氣痛未均,

芍芪麻草皆三兩,五粒烏頭蜜煮勻。

30、礬石湯

腳氣衝心礬石湯。煮須漿水浸之良,

溼收毒解兼熱,補卻靈樞法外彰。

31、古今録驗續湯

姜歸參桂草膏麻,三兩均勻切莫差,

四十杏仁芎兩半,古今錄驗主風邪。

32、千金三黃湯

風乘火勢亂心中,肢痛節拘絡不通,

二分芪辛四分獨,黃芩三分五麻攻。

二分黃加心熱端,消除煩滿枳實單,

虛而氣逆宜參補,牡蠣潛陽悸可安,

增入蔞根能止渴,各加三分效堪觀,

病前先有寒邪在,附子一枚仔細看。

33、近效術附湯

一劑分服五錢匕,五片生薑一棗餌,

枚半附子鎮風虛,二術一草君須記。

34、黃芪五物湯

血痺如風體不仁,桂枝三兩芍芪均,

棗枚十二生薑六,須令陽通效自神。

35、桂枝龍骨牡蠣湯

男子失精女夢交,坎離救治在中爻,

桂枝湯內加龍牡,三兩相勻要細敲。

36、天雄散

陰精不固本之陽,龍骨天雄三兩匡,

六兩桂枝八兩術,酒調錢匕日三嘗。

37、黃芪建中湯

小建湯加兩半芪,諸虛裡急治無疑,

急當甘緩虛當補,愈信長沙百世師。

氣短胸滿生薑好,三兩相加六兩討,

若逢腹滿脹難消,加茯兩半除棗姜;

及療肺虛損不足,補氣還須開竅早。

三兩半夏法宜加,蠲除痰飲為至寶。

薯蕷丸

三十薯蕷二十草,三姜二斂百枚棗,

桔茯柴胡五分勻,人參阿膠七分討。

更有六分不參差,芎芍杏防麥術好,

豆卷地歸曲桂枝,均宜十分和藥搗。

38、酸棗仁湯

酸棗二升先煮湯,茯知二兩佐之良,

芎甘各一相調劑,服後安然足睡鄉。

大黃蟄蟲丸

幹血致癆窮原委,暖中補虛大治旨,

螬蛭百個蟄半升,桃杏虻蟲一升止,

一兩乾漆十地黃,更用大黃十分已,

三甘四芍二黃芩,五勞要證須用此,

此方世醫勿驚疑,起死回生大可恃。

39、肘後獺肝散

獺肝變化少人知,一月能生一葉奇,

鬼注冷勞宜此物,傳屍蟲蠱是專司。

40、甘草乾薑湯

二兩乾薑兩炙甘,姜須炮透旨須探,

肺中津涸方成痿,氣到津回得指南。

41、射干麻黃湯

喉中咳逆水雞聲,三兩幹辛款苑行,

夏味半升棗七粒,姜麻三兩破堅城。

42、皀角丸

濁痰上氣坐難眠,癰勢將成壅又堅,

皀角蜜丸調飲下,綢繆需在雨之前。

43、厚朴麻黃湯

杏仁夏味半升量,升麥四麻五樸良,

二兩姜辛膏蛋大,脈浮咳喘此方當。

44、澤漆湯

五兩參姜白前,三升澤漆法分煎,

桂芩參草同三兩,半夏半升滌飲專。

45、麥門冬湯

火逆原來氣上衝,一升半夏七升麥,

參甘二兩粳三合,棗十二故是正宗。

46、葶藶大棗瀉肺湯

喘而不臥肺癰成,煩滿咳痰數實成,

葶藶一丸十二棗,雄軍直入奪初萌。

47、桔梗湯

膿如米粥肺煩清,毒潰難支藥要輕,

甘草二兩桔一兩,土金合化得生生。

48、越婢加半夏湯

風水多兮氣亦多,水風相搏浪濤濤,

全憑越婢平風水,加夏半升奠巨波。

49、小青龍加石膏湯

小龍分量照原方,二兩膏加仔細詳,

水飲得溫方可散,欲除煩躁藉辛涼。

50、千金生薑甘草湯

肺痿唾涎咽燥殃,甘須四兩五生薑,

棗枚十二參三兩,補土生津運肺傷。

中醫經典——《金匱要略》經方方歌

51、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皀角湯

桂枝去芍本消陰,痰飲挾邪迫肺金,

一個皀驅粘膩濁,桂枝運氣是良箴。

52、千金葦莖湯

胸中甲錯肺癰成,煩滿咳痰數實成,

薏半升桃五十,方中先煮二升莖。

53、奔豚湯

氣衝腹痛號奔豚,四兩夏姜五葛根,

歸芍芎芩甘二兩,李皮須到一升論。

54、栝蔞薤白白酒湯

胸為陽位似天空,陰氣彌淪痺不通,

薤白半升蔞一個,七升白酒奏奇功。

55、栝蔞薤白半夏湯

胸背牽痛不臥時,半升半夏一蔞使,

薤因性溼唯三兩,斗酒同煎滌飲奇。

56、栝蔞薤白桂枝湯

痞連胸脅逆攻心,薤白半升四樸尋,

一個瓜蔞一兩桂,四枚枳實徹浮陰。

57、茯苓甘草杏仁湯

痺而短氣孰堪醫,甘一茯三淡瀉之,

更有杏仁五十粒,水行氣順不求奇。

58、橘皮枳實生薑湯

痺而氣塞又何使,枳實辛香三兩宜,

橘宜一斤姜半斤,氣開結散勿遲疑。

59、薏仁附子散

痺來緩急屬陽微,附子十枚切莫遲,

更有薏仁十五兩,筋資陰養得陽歸。

60、桂枝生薑枳實湯

心懸而痛痞相連,痰飲上逆客氣填,

三兩桂姜五兩枳,驅寒散逆並攻堅。

61、烏頭赤石脂丸

徹背徹胸痛不休,陽光欲熄實堪憂,

烏頭一分五錢附,赤石椒姜一兩求。

62、九痛丸

九種心痛治不難,狼萸姜豆附參安,

附需三兩餘皆一,攻補同行仔細看。

63、附子粳米湯

腹中切痛作雷鳴,胸脅皆膨嘔吐成,

附子一枚棗十個,半升粳夏一甘烹。

64、厚朴七物湯

滿而便秘脈兼浮,三兩甘黃八樸投,

二桂五姜十二棗,五枚枳實效優優。

65、厚朴三物湯

痛而便閉下無疑,四兩大黃樸倍之,

枳用五枚先後煮,小承變法更神奇。

66、大建中湯

痛嘔食難屬大寒,腹中頭足觸之難,

乾薑四兩椒二合,參二飴升食粥安。

67、大黃附子湯

脅下偏痛脈緊弦,若非溫下恐遷延,

大黃三兩三枚附,二兩細辛可補天。

68、赤丸方

寒而厥逆孰為珍,四兩夏苓一兩辛,

中有烏頭二兩泡,蜜丸硃色妙通神。

69、大烏頭煎

沉緊而弦痛繞臍,白津厥逆冷淒淒,

烏頭一個煮添蜜,傾刻顛危快挈提。

70、當歸生薑羊肉湯

腹痛脅痛急不堪,羊斤姜五並歸三,

如今豆蔻香砂法,可笑依盲授指南。

寒多增到一斤姜,痛嘔宜加橘術商,

術用一兮橘二兩,祛痰止嘔補中方。

71、烏頭桂枝湯

腹痛身痛肢不仁,藥攻刺灸治非真,

桂枝湯照原方煮,蜜煎烏頭合用神。

72、外臺走馬湯

外來異氣傷人多,腹脹心痛走馬搓,

巴杏二枚同搗細,衝湯捻汁好驅邪 。

73、旋覆花湯

肝著之人慾蹈胸,熱湯一飲就輕鬆,

覆花三兩蔥十四,新降通行少許從。

74、甘姜苓術湯

腰冷溶溶坐水泉,腹中如帶五千錢,

術甘二兩姜苓四,寒溼同驅豈偶然。

75、甘遂半夏湯

滿從利減續還來,甘遂五枚芍五枚,

十二枚夏指大草,水煎加蜜法雙該。

中醫經典——《金匱要略》經方方歌

76、木防己湯

喘滿痞堅面色黧,己三桂二四參施,

膏枚二個如雞子,辛苦寒溫各適宜。

77、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

四兩苓加不用膏,芒硝三合展奇韜,

氣行復聚知為實,以軟磨堅自不勞。

78、澤瀉湯

清陽之位陰邪乘,眩冒頻頻苦不勝,

澤五為君術二兩,補脾制水有奇能。

79、厚朴大黃湯

胸為陽位似天空,支飲填胸滿不通,

尺樸為君調氣分,四枚枳實六黃攻。

80、小半夏湯

嘔家見渴飲當除,不渴應知支飲居,

半夏一升姜八兩,源頭探來病根除。

81、己椒藶黃丸

腸中有水中帶幹,腹裡為腸按部觀,

己椒藶黃皆一兩,蜜丸飲服日三餐。

82、小半夏加茯苓湯

嘔吐悸眩痞又成,四苓升夏八姜烹,

膈間有水金針度,淡滲而卒得病情。

83、外臺茯苓飲

中虛不運聚成痰,枳二參苓術各三,

姜四橘皮二兩半,補虛消滿此中探。

84、桂苓五味甘草湯

青龍卻礙腎元虧,上逆下流又冒時,

味用半升苓桂四,甘三扶土鎮衝宜。

85、桂苓五味甘草姜辛半夏湯

咳滿平時渴又加,旋而不渴嘔驅邪,

冒而必嘔半升夏,增入前方效可誇。

86、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

咳輕嘔止腫新增,面腫須知肺氣凝,

前劑杏仁半升煮,可知一味亦規繩。

87、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黃湯

面熱如醉心邪殃,前劑仍增三兩黃,

驅邪辛溫藥一派,別能攻熱制陽光。

88、栝蔞瞿麥丸

小便不利渴斯成,肺水留中液不生,

三兩蕷苓瞿一兩,一枚附子二蔞行。

89、蒲灰散

小便不利用蒲灰,平淡無奇理備該,

半分蒲灰三分滑, 能除溼熱莫疑猜。

90、

滑石魚灰與白魚,專司血分莫躊躇,

藥皆平等白調飲,水自長流不用疏。

91、茯苓戎鹽湯

一枚彈大取戎鹽,茯用半斤火自潛,

更有白朮二兩佐,源流不滯自濡沾。

92、越婢加術湯

裡水脈沉面目黃,風水相搏溼為殃,

專須越婢平水,四兩術斯去溼良。

93、越婢湯

一身悉腫屬風多,水為風翻湧巨波,

二草三姜十二棗,石膏八兩六麻和。

94、防己茯苓湯

四肢聶聶動無休,皮水情形以此求,

己桂芪三草二兩,茯苓六兩砥中流。

95、甘草麻黃湯

裡水原來自內生,一身面目腫黃呈,

甘須二兩麻黃四,氣到因知水自行。

96、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

黃汗脈沉出汗黃,水傷心火鬱成殃,

黃芪五兩推方主,桂芍均三苦酒襄。

97、桂枝加黃芪湯

黃汗都由鬱熱來,歷詳變態費心裁,

桂枝原劑芪加二,啜粥重溫令鬱開。

98、桂甘姜棗麻辛附子湯

心下如盤邊若杯,辛甘二兩附全枚,

薑桂三兩棗十二,氣分需從氣轉回。

99、枳術湯

心下如盤大又堅,邪之結聚驗其邊,

術宜二兩枳枚七,苦洩專療水飲愆。

100、硝石礬石散

身黃額黑足如烘,腹脹便溏晡熱從,

等分礬硝和麥汁,女勞疸病奪天工。

中醫經典——《金匱要略》經方方歌

101、梔子大黃湯

酒疸懊惱鬱熱蒸,大黃二兩豉盈升,

山梔十四枳枚五,上下分消要順承。

102、豬膏發煎

諸黃腹鼓大便堅,古有豬膏八兩傳,

亂髮三枚雞子大,發消藥熟始停煎。

103、茵陳五苓散

疸病傳來兩解方,茵陳末入五苓嘗,

五苓五分專行水,十分茵陳卻退黃。

104、大黃硝石湯

自汗尿難腹滿時,表和裡實貴隨宜,

硝黃四兩柏同數,十五枚梔任同揮。

105、千金麻黃醇酒湯

黃疸病由鬱熱成,驅邪解表杖雄兵,

五升酒煮麻三兩,春換水兮去酒烹。

106、半夏麻黃丸

心悸都緣飲氣維,夏麻等分蜜丸醫,

一升一降存其意,神化原來不可知。

107、柏葉湯

吐血頻頻不肯休,馬通升許瀕源流,

乾薑三兩艾三把,柏葉行陰三兩求。

108、黃土湯

遠血先便血續來,半斤黃土莫徘徊,

術膠附地芩甘草,三兩同行血證該。

109、瀉心湯

火熱上攻心氣傷,清濁二道血洋洋,

大黃二兩芩連一,釜下抽薪請細詳。

110、豬苓散

嘔餘思水與之佳,過與須防水氣乖,

豬術茯苓等分搗,飲調寸匕自和諧。

111、大半夏湯

從來胃反責衝乘,半夏一升蜜一升,

三兩人參勞水煮,納衝養液有奇能。

112、大黃甘草湯

食方未久吐相隨,兩熱衝來自不支,

四兩大黃二兩草,上從下取法神奇。

113、茯苓澤瀉湯

吐方未久渴頻加,苓八生薑四兩誇,

二兩桂甘三兩術,澤須四兩後煮佳。

114、文蛤散

吐而貪飲證宜詳,文蛤石膏五兩量,

十二枚棗杏五十,麻甘二兩等生薑。

115、半夏乾薑散

吐而乾嘔涎沫多,胃腑虛寒氣不和,

姜夏等磨漿水煮,數方相類彼分科。

116、生薑半夏湯

嘔噦都非吐又非,徹心憒憒莫從違,

一升薑汁半升夏,分煮同煎妙入微。

117、橘皮湯

噦而乾嘔厥相隨,氣逆於胸阻四肢,

初病未虛一服驗,生薑八兩四陳皮。

118、紫參湯

利而肺痛是何傷,濁氣上幹責胃腸,

八兩紫參三兩草,通因通用細推詳。

119、訶黎勒散

訶黎勒散澀腸便,氣利還需固後天,

十個訶黎煨研末,米飲調和不須煎。

120、

乾嘔利兮責二陽,參芩三兩等乾薑,

桂枝一兩半升夏,棗十二枚轉運良。

121、薏仁附子敗醬散

氣血凝癰阻外膚,腹皮雖急按之濡,

附宜二分薏仁十,敗醬還須五分驅。

122、大黃牡丹湯

腫居少腹下腸癰,黃四牡丹一兩從,

瓜子半升桃五十,芒硝三合洩腸膿。

123、王不留行散

金瘡諏採不留行,桑蒴同行十分明,

芩樸芍姜均二分,三椒十八草相成。

124、排膿散

排膿散藥本靈臺,枳實為君十六枚,

六分芍兮二分桔,雞黃一個簡而該。

125、排膿湯

排膿湯與散懸殊,一兩生薑二草俱,

大棗十枚桔三兩,通行營衛是良圖。

中醫經典——《金匱要略》經方方歌

126、黃連粉

浸淫瘡藥末黃連,從中流肢順自然,

若從四肢流入口,半生常苦毒牽緾。

127、藜蘆甘草湯

體瞤臂腫主藜蘆,癇痺風痰俱可驅,

蘆性升提甘緩,證詳跌厥遍尋無。

128、雞屎白散

轉筋入腹脈微弦,肝氣凌脾豈偶然,

木畜為雞其屎土,研來同類妙周旋。

129、蜘蛛散

陰狐疝久難醫,在小攸偏上下時,

熬杵蜘蛛十四個,桂枝半兩恰相宜。

130、甘草粉蜜湯

蚘蟲心痛吐涎多,毒藥頻攻痛不差,

一粉二甘四兩蜜,煮分先後取融合。

131、桂枝茯苓丸

症痼未除恐害胎,胎安症去悟新裁,

桂苓丹芍桃同等,氣血陰陽本未該。

132、膠艾湯

妊娠腹滿阻胎胞,二兩芎草與膠,

歸艾各三芍四兩,六兩地黃去枝梢。

133、當歸芍藥散

妊娠=痛勢綿綿,三兩歸芎潤且宣,

芍藥一斤澤減半,術苓四兩妙盤旋。

134、乾薑人參半夏丸

嘔吐遷延惡阻名,胃中寒飲苦相縈,

參姜一兩夏雙兩,薑汁糊丸古法精。

135、當歸貝母苦參丸

飲食如常小水難,妊娠鬱熱液因幹,

苦參四兩同歸貝,飲服三丸至十丸。

136、葵子茯苓散

頭眩惡寒水氣幹,胎前身重小便難,

一升葵子苓三兩,米飲調和病即安。

137、當歸散

萬物原來自土生,土中涵溼隨生生,

一斤芎芍歸滋血,八術斤仿大化成。

138、白朮散

胎由土載術之功,養血相滋妙有,

陰氣上凌椒攝下,蠣潛龍性得真詮。

苦痛芍藥加最美,心下獨痛依芎是,

吐食不痛煩又加,加夏廿枚一細使。

139、枳實芍藥散

煩滿不臥腹痛頻,枳實微澆芍等平,

羊湯方應反看,散調大麥溫而新。

140、下瘀血湯

臍下著痛瘀為殃,廿粒桃仁三兩黃,

更有蟄蟲二十個,酒煎大下亦何傷。

141、竹葉湯

喘熱頭痛面正紅,一防桔桂草參同,

葛三姜五附枚一,棗十二枚竹把充。

頸項強用大附抵,以大易小不同體,

嘔為氣逆更宜加,半升半夏七次洗。

142、竹皮大丸

嘔而煩亂乳中虛,二分石膏並竹茹,

薇桂一兮草七分,棗丸飲服效徐徐。

白薇退熱絕神異,有熱倍加君須記;

柏實之仁亦寧心,煩滿可加一分餌。

143、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白頭方見傷寒歌,二兩阿膠甘草和,

產後利成虛已極,而且緩急莫輕過。

144、千金三物三黃湯

婦人發露得風傷,頭不痛兮證亦詳,

肢若但煩芩一兩,地黃四兩二參良。

145、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

補中方用建中湯,四兩當歸去瘀良,

產後虛羸諸不足,調營止痛補勞傷。

服湯行瘀變崩傷,二兩阿膠六地黃,

若厥生薑宜變換,溫中止血用乾薑。

當是歸未有川芎代,此法微茫請細詳。

146、半夏厚朴湯

狀如炙臠帖咽中,卻是痰凝氣不通,

半夏一升茯四兩,五姜三樸二蘇攻。

147、甘麥大棗湯

婦人髒燥如悲傷,如有神靈太息長,

小麥一升三兩草,十枚大棗力相當。

148、溫經湯

溫經芎芍草歸人,膠歸丹皮二兩均,

半升半夏麥倍用,姜萸三兩對君陳。

149、土瓜根散

帶直端由瘀血停,月間再見不循經,

蟄瓜桂芍均相等,調協陰陽並自寧。

150、膠薑湯

膠姜肢厥證猶藏,漏下陷經黑色詳,

姜性溫提膠養血,剛柔運化配陰陽。

中醫經典——《金匱要略》經方方歌

151、大黃甘遂湯

小腹敦形小水難,水同瘀血兩瀰漫,

大黃四兩遂膠二,頓服瘀行病自安。

152、礬石丸

經凝成癖閉而堅,白物而流豈偶然,

礬石同三杏一分,服時病去不遷延。

153、紅蘭花酒

六十二風義未詳,腹中刺痛勢彷徨,

治風先要行其血,一兩蘭花酒煮嘗。

154、腎氣丸

溫經暖腎整胞宮,丹澤苓三地八融,

四兩萸薯桂附一,端教系正腎元充。

155、蛇床子散

狼牙洗方

胞寒外候見陰寒,納入蛇床佐粉安,

更有陰瘡糜爛者,狼牙煎湯洗何難。

156、小兒疳蟲蝕齒方

忽然出此小兒方,本治疳蟲蝕齒良,

葶藶雄黃豬點烙,闕疑留與後參詳。

中醫經典——《金匱要略》經方方歌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醫經典——《金匱要略》經方方歌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本頭條發佈的版權屬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存在不當,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與醫生成朋友,多個健康顧問,健康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