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幾代人的積蓄,中國城市問題只是住房問題嗎?

據調查,在中國,一對新人結婚買房往往需要雙方父母甚至親戚朋友幾代人的幫助,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也要面臨瘋長的房租,住房問題好像是我們生活不幸福的根源,但是住房僅僅是問題的表象,縱觀歐美髮達國家,其深層次的貧困問題可能會比房地產還嚴重的多,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城市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掏空幾代人的積蓄,中國城市問題只是住房問題嗎?

一、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過程

回顧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個現象,相比於歐洲的通過城市爭取城市自由乃至擺脫封建領主的事情在中國並沒有發生,中國的城鎮化具有著顯著的自然發展特徵,在客觀經濟規律的作用下,中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形成了譬如長安、南京、開封、成都、揚州這樣的特大城市,但是中國的城市人口依然在總人口的比重中佔據少數,幾乎沒有出現過像當年的荷蘭(尼德蘭)地區整個地區幾乎都在從商,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較大的情況。

建國之後,相當長的時間範圍之內,受到當時政策的影響,中國的城鄉之間處於一種絕對化的分割狀態,出生在農村的人除非是升學參軍招工等少數的機會,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只能在農村,人口被牢牢樹立在土地上。直到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人口才終於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按照著名發展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的觀點,正是從農村被擠出的勞動力形成了城市發展的人口紅利,這個人口紅利在中國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農民工“,正是大量的農民工通過自己辛勤地勞動促進了城市的大發展,而這個時間的區間並不太長,可以說中國的城市化加速也就是最近一二十年才有的事情。

掏空幾代人的積蓄,中國城市問題只是住房問題嗎?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的城鎮化道路還有著很長的道路要走,對比於世界其他國家城鎮化的發展歷程,中國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在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房地產問題,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發展中的問題。所以,當前中國經濟尤其是中國城市出現的這樣或者那樣的房地產問題,在大的範圍來看都是中國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短期問題,無論怎麼樣的一種價格機制的扭曲,最終都會迴歸到經濟規律所確定的原點上來。但是,隨著中國城市的不斷髮展壯大,一些世界經濟歷史上的共性問題已經開始露出了苗頭。

二、貧困化:城鎮化真正的危機

幾年前有一部很有名的電影叫《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我們驚歎於印度在如此繁華的城市另一側怎麼會有這麼貧窮的一個貧民窟的時候,卻不知道像孟買、里約熱內盧等等著名的世界級城市中貧民窟已經成為了一種讓人憂慮的現實。而即使是我們認為經濟最為發達的西方老大美國也有著讓人驚歎的城市貧困化問題,近年來關於芝加哥、底特律等美國著名城市的貧困化問題經常見諸於報端,讓大家能夠從一個側面窺探到一些城市貧困化的問題。

我們就以美國的芝加哥為例來說說城市貧困化的發展歷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經濟經歷了一場可謂是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良機,當時由於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優勢,美國的美元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世界貨幣,美國的艦隊遊弋於世界各地,美國的產品傾銷到世界的幾乎每個角落。藉助經濟發展千載難逢的良機,美國的城市開始了空前的大發展,在東部紐約、芝加哥、費城都、底特律都成為了著名的超級都市,在西部洛杉磯、舊金山也是超級城市的代表。但是,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內部的生活成本不斷提升,用工難度不斷加大,久而久之很多的企業都開始難以承受這種高昂的負擔,於是產業轉移開始了。

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到90年代,在近乎三十年的時間內,美國將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從自己的大城市轉移到了東亞、東南亞等國家,從而帶動了日本、韓國、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的崛起。以芝加哥為例,在城市內部,一方面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了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另一方面處於產業發展高級區域的工作則隨著企業向城郊轉移,緊接著就是大量的富裕階層為了更好的生存環境,開始了郊區城市化的浪潮,有錢人和工作機會都在向郊區遷移。形成了一個個以遠郊為核心的發展聚落,這裡聚集著企業與有錢人。

掏空幾代人的積蓄,中國城市問題只是住房問題嗎?

但是反觀城市內部卻是另外一番景色,像芝加哥這樣的城市,內城區出現了讓人恐怖的現象,由於企業遷出,大量的白人富裕家庭感覺到了城市的擁擠、堵車、汙染最終離開了城市,而中高級工薪階層也跟著企業一起離開,導致了城市資源的大規模流失,最終在城市中心形成了以窮人、黑人以及其他有色種族人群組成的連片的貧困區和貧民窟。城內的居民幾乎無法找到工作,並且因為拆遷成本高,大量的房地產開發商都放棄了這片昂貴的市中心貧民區,轉向了開發更為價格低廉的遠郊地區,放任所謂的貧困者們自生自滅。由於缺乏足夠的技能和高昂的通勤成本,這些窮人們即使願意去郊區尋求工作往往也是無功而返。市中心反而成為了城市最沒有希望的地區,不僅成年人如此,孩子的教育質量也在不斷下滑,而優質的教育資源都在往城郊遷移。最終工作機會的消失,教育環境的惡化,城市基礎設施與住宅的老化最終共同導致了貧困者生活狀況的改寫。他們在失去工作的同時,失去了相應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休假,從而讓治安進一步惡化,影子經濟與黑社會盛行,從而形成了恐怖的空心城市和城市貧民區。

與此同時,由於產業的轉型與升級,低門檻的工作被轉移到了東亞及東南亞地區,新興的金融、科技類的職位卻不是原先這些被淘汰的人群所能夠從事的行業,這些被科技創造出來的專業、技術和管理崗位都無法使用原先被產業轉移淘汰下來的人。最終的結果是:大量的窮人被困於這些所謂的城市中心之中,他們的親朋好友、社交人脈都集中於這些貧困區中,最終上演了一場城市中心的貧困階層固定化,最終導致了持續多年的連續性貧窮。

這就是美國的故事,不僅美國如此,英國的倫敦,包括孟買、里約都在上演這樣的故事,在世界有名的大城市都會或多或少存在相似的問題,扣除掉種族、膚色這些特殊因素的影響,我們可以總結下述的大城市貧困化發展脈絡:經濟逐漸發展,城市的規模逐步擴大,城市的房價逐漸升高,高房價逼走了城市中心的大多數企業,糟糕的交通環境、空氣質量、擁堵狀況逼走了原先的富裕階層,最終在城市中形成了以低收入人群為核心的低收入者,或者人煙稀少的空心城市,成為城市貧困化的惡疾。

掏空幾代人的積蓄,中國城市問題只是住房問題嗎?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發現,中國也正在走上相似的道路,已經到了高房價逼走賺錢的企業,較差的環境逼走富裕人群的階段,至於會不會形成類似的空心城市或者貧困城市,雖然還沒有到這一步,但是風險依然存在,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