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頭條,貼地飛行

編者按:趣頭條的核心價值不是其推薦的內容,而是基於社交關係鏈的會員體系,打破傳統定式,趣頭條貼地飛行。

近日,拼多多上市,對“山寨產品”的質疑,使得其創始人黃崢還沒來得及慶功,就忙於應對輿論危機。

“五環外”的生活再度成為談資。在2018年前後,因為拼多多、快手、趣頭條為代表的產品強勢崛起,下沉市場成為了互聯網人口紅利消亡後的新標地。

趣頭條,貼地飛行

在8個月的時間裡,拼多多率先跑上市、快手上市在即。相比而言,趣頭條要顯得低調很多,其創始人譚思亮鮮有露面。

1

在2018年前,趣頭條還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其slogan為讓閱讀更具價值,但一旦你打開App,會被其畫風雷到,其內容與“價值”毫無關係,反而是由明星八卦、小道消息、搞笑惡搞等Kill time 的“low”內容支撐。

趣頭條,貼地飛行

但趣頭條在資訊行業的紅海中,用三年時間,以與以往資訊產品完全不同的邏輯,悄然無息盤踞在今日頭條之後,位居第二。

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截止7月21日,趣頭條日活為3325.08萬。在過往數據的回顧中,趣頭條的增長從成立之初就有勢如破竹之勢。自2016年6月上線以來,到2016年12月,趣頭條已經有500W+活躍人數,2017年12月,其活躍人數達3417萬。

讓趣頭條跑出線的背後,是在把握下沉市場的時間窗後,與拼多多相似的用戶邏輯。

2015年,譚思亮在考慮創業方向時,選了互聯網資訊與流量市場。這一時間點再做資訊類APP,從大面上說,時間窗幾乎過去。但讓譚思亮洞悉到機會本身的是下沉市場的價值。

根據之前工信部的數據,2016年移動電話的用戶滲透率為72%,而一年後,該數字已經到達82%,移動互聯網總人數達12.5億戶,而三線以下的用戶佔據了移動互聯網人口的一半以上。

當所有人在討論人口紅利消亡的同時,三線以下城市卻在2016年前後悄然進入到移動互聯網爆發的時間點。

這一年手機行業的明爭暗鬥也能折射出下沉市場正跑步進入爆發期。長年耕耘線下的oppo、Vivo憑藉其對三四線城鎮的攻城掠地,逆勢上揚,回到國內手機排名前三,迫使小米一度式微。

無論是黃崢還是譚思亮,他們率先感受到了在“中國摺疊”下,城鎮用戶的廣袤與不同,這裡蘊藏著巨大的能量,一旦找到閥門,將噴薄而出。

2

相比一二線用戶的需求,三線以下人群對產品的體驗沒那麼挑剔,更為單一,甚至說刺激點更為明白直接。

譚思亮將趣頭條的內容定位於“輕閱讀”,以娛樂化為主題,提供輕鬆的內容。面對外界對內容價值的疑問,譚思亮認為,這不是由我們決定,是用戶需求決定。

在龍門君對趣頭條的觀察中,從本質上,趣頭條目前的核心價值不是其推薦的內容,而是基於社交關係鏈的會員體系。

趣頭條的會員體系建立在兩大基礎上。

一方面是賬號體系。在其他信息流app中,註冊登陸並非必要,產品內核是算法推薦,用戶更多是將其作為閱讀工具,但趣頭條必須進行手機登陸,對會員體系的把控是極強,有賴於從創立之初,譚思亮確定只能跳脫流量買賣的傳統模式,憑藉社交關係的裂變式傳播,趣頭條才有可能突圍。

龍門君曾從今日頭條的員工獲悉,今日頭條最後也不得不向百度這樣的大渠道購買流量,再進行流量分發,在流量極奢的狀況下,流量買賣的怪圈容不下創業公司,這種商業模式也已經難以奏效。

另一方面是補貼用戶。與傳統信息流資訊集合平臺的不同,還在於其補貼機制。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選擇給作者補貼,搶佔內容;而趣頭條是屁股先坐在了用戶這一側。

內容無法壟斷。這一點譚思亮想得極為明白,三線城市以下的用戶喜愛短平快的娛樂內容,而這一類型的內容幾乎沒有任何門檻,也很難形成頭部內容,“搶佔內容”很難成立,那麼在面對作者和用戶的二選一,趣頭條是先匯聚用戶。

由此,趣頭條建立的“收徒機制、金幣機制”,以毛為單位的微利進行補貼刺激、激活用戶。一旦登陸趣頭條,可以通過簽到以及完成任務來獲取更多的金幣乃至紅包。

趣頭條,貼地飛行

在邀請好友的機制中,一旦完成一天邀請6位好友,且每位好友閱讀收益30金幣,邀請人一天則可獲得60元收入。此外,喚醒好友等行為還將給予可兌換紅包的金幣。

按照統計局在2018年2月28日發佈的公報中顯示,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中位數為22408元。換言之,大多數家庭的月收入不到2000元。《公報》還將全國的收入細分為五等分,更能直觀看到,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過3000元。

趣頭條,貼地飛行

那麼,趣頭條的收徒及金幣機制,最為理想的情況是一個用戶通過完成任務一個月可得到1800元,逼近大半個月的工資。有消息稱,目前趣頭條榜首的師傅收徒弟超過4萬,總收入超過8萬元。

趣頭條,貼地飛行

這和拼多多的拼團砍價省錢一樣:動動手指就能有便宜。一時間城鎮用戶蜂擁而至,繼而通過趣頭條的深度運營,讓用戶以“參與遊戲“的狀態養成使用習慣,並進行用戶沉澱。

微利補貼背後是趣頭條獨特的獲客成本。目前成熟點上平臺獲得新客的成本超過140元,O2O的獲客成本逼近200元,而手機預裝App,費用也已經上漲到8元安裝,10元以上激活。而這個數字,在趣多多的補貼機制下,僅為3~4元。

用金錢換時間的方式,在網約車、外賣市場已經被用的爐火純青,但在趣多多的運營機制下,顯然補貼更有效。

在一套成熟並有效率的運營機制被應證後,趣頭條迴歸到內容本位的時候,出現了斷層。龍門君發現,趣頭條內容的推送在3個小時內,僅更新10條左右,而且大量的同質化。在今年3月份趣多多完成2億美元融資後,譚思亮也認為建立內容的臨界點要到了,一旦日活到達5000萬,讀者將難以被滿足。

相比拼多多的購物需求,下沉市場對資訊的需求也更次級。龍門君認為,用戶體系的運營已經為其爭取到了時間,但在內容的建設上,趣頭條還會有一段很長的路,一旦逼近臨近點,趣頭條的內容仍無亮點,很快用戶的留存將會下降。

趣頭條,五環內的人看著它會覺得low,但看其生長脈絡,它貼地飛行,目標清晰,航線順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