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趙勝,功與過,平庸乎棟樑乎?

平原君趙勝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同母弟,趙孝成王的親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趙國權貴,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對平原君趙勝忝列戰國四公子頗有微詞,究其原因,儘管司馬遷評價其為“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但他資質平庸,能力最差,可謂庸人一個。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點就被無限放大,表現為頭腦不冷靜、眼光不老到、用人不精確,以一己之力辦啥啥不成,所以司馬遷毫不客氣給了他“未睹大體”“利令智昏”八個字的評價。

然而這個人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待人厚道,是一個老好人,忠君愛國,是非分明,知錯能改,勇於擔當,關鍵時刻能以大局為重,毀家紓難,雖不能挽狂瀾於既倒,畢竟解了國之大患。所以蓋棺論定,荀子稱平原君為“社稷之臣也”。

那麼,平原君憑什麼能夠當得起荀子如此之高的評價,他究竟都做過什麼事呢?用一句話概括,平原君以“三無”遺禍趙國,憑“三有”為人稱道。所謂“三無”是說他無主見、無能力、無見識,“三有”是說他有擔當、有雅量、有節操。

平原君趙勝,功與過,平庸乎棟樑乎?


“三無”遺禍趙國

首先說他的“無主見”。有一件殘忍的事很體現平原君的無主見。平原君有一個瘸腿的鄰居,有一天打水時被平原君的一個愛姬恥笑,於是這鄰居要求平原君殺了愛姬,平原君認為這要求太無厘頭,拒絕了鄰居的要求,結果門下的食客覺得他重色輕士,紛紛離開。平原君一看不妙,趕忙斬下那個愛姬的人頭,親自登門向鄰居道歉。這件事反映出平原君沒有原則,處事失當,無主見。

平原君趙勝,功與過,平庸乎棟樑乎?

次說他的“無能力”。公元前265年,趙孝成王剛剛繼位不久,燕國攻打趙國,趙孝成王聽取平原君的意見,拿趙國濟東的三個大城市換取齊國的大將安平君田單率領趙軍抵抗燕軍。據《戰國策》記載,田單到了趙國之後,趙奢還專門找他辯論軍事問題,辯論結束後趙奢認為田單不僅能力已經落伍了,而且對趙國不可能忠心耿耿。結果,不出趙奢所料,田單因考慮齊國的利益,不想讓趙國強大,只是曠日持久地消耗趙之兵力,雖然擊退了燕兵,結果卻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再次說說他的“無見識”。平原君最受爭議的是贊成趙孝成王貪圖上黨之利給趙國招來大禍。長平之戰以趙國慘敗告終,趙國喪失了四十五萬大軍,從此失去了與秦國相抗衡的實力,戰國的均勢徹底被打破。長平之戰成為戰國的一道分水嶺。客觀地說,長平之戰趙國慘敗的直接原因源於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以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廉頗為將,最終被戰神白起痛下殺手。

【時代華商觀點】: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弱國要想自保,只能儘量不授人以柄。平原君看不到接收上黨的連鎖反應,所以蘇轍在其所著《古史》中說:“長平之禍成於勝之言,此皆貴公子不知務之禍也。乃欲使之相危國,拒強秦,難矣哉!”這都是不懂政治韜略和人情世故的貴公子惹的禍。


 憑“三有”尚保無虧

原君儘管能力平平,缺乏遠見卓識,但司馬光說他“臣人之節始終無虧”,這一點比孟嘗君和春申君可就好多了。事實上,平原君的優點遠不止此。他的優點是通過“三有”體現出來的。

首先是“有擔當”。這個有擔當,就是擔得起責任,扛得起道義。秦國圍攻邯鄲時,趙王曾派平原君去求援,當時擬推楚國為盟主,訂立合縱盟約聯兵抗秦。平原君打算挑選有勇有謀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國。平原君豪氣沖天地說:“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這時有個叫毛遂的門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薦。多虧了毛遂自薦,平原君才得以與楚國訂立盟約,為趙國解邯鄲之圍奠定了基礎。在國家有難的時候視死如歸、一往無前,就憑這一點,平原君的這種擔當精神就值得肯定。

其次是“有雅量”。“有雅量”就是有容人之量,胸懷寬廣。這方面我們也可以從兩件事上來看。一件事是義舉趙奢。趙國一個收田租的小官趙奢到平原君趙勝家去收租稅,他的家人不肯交。趙奢以法處置,殺了平原君家中管事人九名。平原君十分惱怒,想殺死趙奢,趙奢便說:“您在趙國是貴公子,如果縱容家人而不奉公守法,法紀就會削弱,法紀削弱國家也就衰弱,國家衰弱則各國來犯,趙國便不存在了。您還到哪裡找現在的富貴呢?以您的尊貴地位,帶頭奉公守法則上下一心,上下一心則國家強大,國家強大則趙家江山穩固,而您作為王族貴戚,難道會被各國輕視嗎?”平原君認為趙奢很有原則,便介紹給趙王。趙王派他管理國家賦稅。後來平原君還進一步破格舉薦趙奢率領趙軍抗擊秦軍,成就了趙奢一代名將的功業。

最後說說平原君的“有節操”。對政治家而言,“有節操”至關重要。平原君在邯鄲保衛戰中的表現就很有節操。平原君與楚王約好出兵救趙後回到趙國,這時楚國派春申君帶兵趕赴救援趙國,魏國的信陵君也假託君命奪了晉鄙軍權帶兵前來救援,可是都還沒有趕到。這時秦國急攻邯鄲,邯鄲告急,眼看就支撐不住了,平原君極為焦慮。邯鄲賓館吏員的兒子李談勸說平原君毀家紓難,於是平原君採納了李談的意見,組織起三千人敢死隊力退秦軍三十里,為楚、魏兩國的救兵到達贏得了時間。

【時代華商觀點】:講政治是領導者的第一要務。講政治就是要恪守政治操守。正因為平原君“臣人之節始終無虧”,所以當時的大學者荀子才說:“平原君之於趙,可謂輔矣。”

什麼是輔臣?能夠解除國之大患,能夠消除國之大害,能夠使君王享受尊榮而國家安定的,就是輔臣。平原君如楚定盟,在危急時刻毀家紓難,力保邯鄲不失,對趙國的政治外交均有重要影響,是當之無愧的輔臣。平原君才智有限,謀略差強人意,遠未達到知人善任,為國舉才的地步,不過心胸寬廣,能從大局出發,有容人之量,而且能夠聞過即改,這種好品質彌補了其才智有限的不足,保其終身富貴無憂。庸人為政而能有讓人稱道的地方,也算難能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