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登堡協奏曲》,巴赫另一首成名作

《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另一部為人們所熟知的音樂作品。今天,在我們學習交響樂,列舉有代表性的音樂創作時,即使再過精簡,巴赫的這部作品依舊穩居清單之首,赫然在目。

《勃蘭登堡協奏曲》,巴赫另一首成名作

協奏曲是巴赫音樂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721年,為了在政治之都柏林求得一份好的差事,更為了向當權者展示他的音樂才華,巴赫把之前所做的協奏曲其中的六首湊在一起獻給當時炙手可熱的勃蘭登堡選帝侯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起初,巴赫只把它叫做《六首不同樂器的協奏曲》,等待親自指揮演出的巴赫,不曾想到這些作品自送出以後就沒有被提起過。直到一百多年以後,這些樂譜才在勃蘭登堡檔案室裡被發現。《勃蘭登堡協奏曲》這個沿用至今的標題是19世紀發現手稿時候加上去的。《勃蘭登堡協奏曲》選用當時已經不佔主流的體裁形式大協奏曲寫成。所謂的大協奏曲是指,以一組獨奏樂器與樂隊相抗衡的協奏曲。在這部作品中,巴赫把大協奏曲的特色演繹得淋漓盡致。正如許多研究學者所說,巴赫用這首作品把大協奏曲推向了最後的高峰。

《F大調勃蘭登堡協奏曲第二首》因加入輝煌嘹亮的F調高音小號(Piccolo Trumpet)而備受青睞。巴洛克時期,小號還沒有活塞,沒有可以改變音高的裝置,但是,正由於無可限制,小號可以在高音區中為適應不同的音樂風格進行自由發揮。也正因為如此,在亨德爾和巴赫的音樂作品中,高音小號經常作為旋律樂器出現。

《F大調勃蘭登堡第二協奏曲》由快——慢——快的三個樂章組成,獨奏樂器組使用了長笛、雙簧管、小號、小提琴。作品具有“大協奏曲”的精神,音樂呈現出金色般的輝煌絢麗。

第一樂章,快板,採用迴旋曲式寫成,高聲部是主題的所在地,極具舞蹈性。旋律進行,活躍有力,生動明快。這一樂章,合奏和獨奏交替發揮,時而混合,時而分開,輝煌而肯定,共同推動音樂前進。在絃樂組的配合下,獨奏彷彿與其竊竊私語,進行著生動美妙的對話。該樂章從F大調出發,自由地轉到鄰近的大調和小調,經過一番酣暢淋漓的發揮後,音樂轉回F大調。豐富的調性佈局,同音樂的其他要素共同增強了恢宏壯麗的音樂色彩。

譜例5

這個主題由獨奏部的長笛、雙簧管和小提琴以及合奏部中的第一小提琴演奏出來,因小號的加入,頗為明亮光輝。

《勃蘭登堡協奏曲》,巴赫另一首成名作

第二樂章,美妙的行板,調性以d小調為主,運用模仿式復調的手法寫成,音樂柔靜,純美。在本樂章裡,不得不佩服巴赫高超的創作水平,從第一樂章的輝煌明亮駛至本樂章的柔情和諧,不同音樂基調的旋律出現時順其自然,毫無突兀之感。在大提琴和羽管鍵琴演奏出的通奏低音的伴奏下,由小提琴、雙簧管和長笛之間緩緩地奏出帶有親切感的音符,與其說它們在進行優美真摯的三重唱,不如說它們正在描繪一幅靜謐素雅的田園景色。

譜例6

《勃蘭登堡協奏曲》,巴赫另一首成名作

卡農式進行,音樂從d小調開始,在數次轉調後,最終輾轉結束在明亮的D大調上。

第三樂章,快板,四聲部賦格曲,音樂輕鬆、自由,洋溢著歡快的基調。大提琴和羽管鍵琴依然充當在第二樂章中的伴奏角色,用輕快的踏步式的節奏,送出由小號熱情演奏的旋風式的民間舞曲主題,在此基礎上,再由雙簧管、小提琴和長笛輪流奏出活潑的舞曲風格。在小號最後一次呈示主題後,全曲在歡快雀躍的節慶氣氛中結束。正是這樣獨創性的樂器演奏安排,終曲才這麼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