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匈奴是不是汉代的匈奴?

王潮涛


这还是一个在国际上有争议的话题,但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两者间的联系不大。

根据与匈人同时期的罗马史料记载,匈人体型矮小,鼻梁扁平,眼睛小而细,因为野蛮习俗而经常被形容为长得不像人,

(人工带来的畸形头骨)

而匈奴人是欧罗巴人种与蒙古人种的混血,体型高大,鼻梁高挺,很多人有着蓝色眼睛,可以说是相貌堂堂了。



很多人甚至认为匈人实际上是南下的爱斯基摩人,比如缠裹颅骨使其变形,和吃生肉的习惯。而实际上与匈人血统最接近的就是爱斯基摩人和今天的蒙古人。

如果说匈人曾经或者说是和西迁的北匈奴有联系的话,那么不应该匈人的武器和装备反而没有几个世纪前的匈奴人先进,匈奴人在公元前3世纪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铁质箭簇了,但匈人采用的是马赛里努斯一直强调的骨制箭头。

并且建造和农耕水平如此低劣,甚至比不上被征服的哥特人。直到阿提拉时代,才有了简单的住房。而匈奴人可是相当的农耕和城市建造技术,不然哪里来的范夫人城和致支城呢。同时匈人也并不像匈奴人那样有选举最高领袖可汗的惯例,即便是阿提拉也是先通过杀害布莱达后,才成为匈人唯一的统治者的。而即便是阿提拉,也无法完全征服所有的匈人部落。

所以可以说,无论是生产水平还是组织结构


还是军事水平,匈人都是落后于匈奴人的,与其说这些与匈奴人更接近,倒不如说是和欧洲的哥特蛮族部落更接近——社会结构松散,生产能力低下。可以说,匈人和匈奴人之间的联系要比阿瓦尔人和柔然人之间的松散遥远多了。

另外就是北匈奴西迁后史料的记载。由于匈奴在西迁征服栗特之后,并没有史料能够证明其是否继续西迁征服了阿兰,所以这就形成了记载的断档。而后根据栗特史料的记载,西迁北匈奴在栗特停留了三代的时间,此时欧洲的匈人已经接近尾声。

所以说,匈人和匈奴人相似之处是有一些的,到不同之处却是更多。即便匈人和匈奴人有一定的联系又能代表什么呢?代表大汉帝国军事实力天下第一?大汉远超罗马?黄种人战胜白种人?不要像土耳其那样认祖归宗到冒顿单于建军2000年的笑话。


大唐安西节度使


我们很多人看过美剧《识骨寻踪》,主角往往能根据受害者的尸骨,分析寻获常人难以发现的线索。今天,我们同样借助于识骨寻踪的技术,可以明确判定欧洲的匈奴和汉代的匈奴不是一码事。

如果您想要进一步了解,就请花费两三分钟的时间,读完下面这篇短文吧。

匈奴,作为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曾经是亚欧草原上无可争议的霸主。

不过,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被一个问题所迷惑,那就是公元35年前消失的汉代匈奴,和400年后出现在欧洲的匈奴,究竟是不是同一种族。

曾经,他们都是游荡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同样是定居民族的最大噩梦。

前者,曾经威胁秦汉两个王朝数百年,后者,在欧洲攻城略地,被称为“上帝之鞭”。

无论是中国史学界,还是欧洲史学界的记载,他们都是头大、身壮、腿短,把马当成自己床的游牧民。

不过,借助于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人类学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在匈牙利的博物馆里,珍藏有一具古代匈人的遗骨。这具尸骨发现于1961年的布达佩斯,为了修建道路,这座匈人墓葬无意间再见天日。

根据技术测定,尸骨下葬的时间为公元5世纪中叶,这和历史记载的喀尔巴阡匈奴人末期高度吻合。

根据现代还原技术可以发现,这是一个身高大约160厘米的20岁年轻男性,颅骨特征属于高加索——蒙古人混合类型。

不仅如此,墓葬中还发现了马的头骨,昂贵奢华的马具以及镶嵌有石榴石的金腰带

此外,墓葬方式也与欧亚草原上遍布的匈人墓地一致。

因此,以上特征可以肯定,这是一座匈人的墓地无疑。

然而,通过分子人类学检测DNA发现,这个匈人小伙子的Y染色体单倍型属于L类型!

我们知道,单倍群L,并不是欧洲常见的类型。但也不是汉代匈奴人所在的东北亚类型,因为蒙古、新疆等匈奴墓中检测出的,匈奴父系类型主要是Q1,R1,N1a和C2。

唯独没有L!!!

那么,L来自哪里呢?

这个单倍群在今天的西南亚和南亚分布较多,此外,在现代哈萨克等中亚民族中大概有2%左右。

那么答案无疑就很明显,布达佩斯这个匈人小伙子的父系L类型,极有可能是来自于中亚南部的地区。

所以,结合《汉书》的记载,我们可以这样推理:

北匈奴在遭到东汉军事力量连续打击后,逐渐消失在茫茫无际的中亚。此后,他们在这里与当地的原住民杂交,父系L也就在这段时期内,逐渐融入了匈奴。

当他们逐渐恢复力量后,又继续向西进入东欧草原。

最后,随着不断的战胜,他们先后纳入了阿兰人,斯拉夫人和东哥特人,直到形成一个强大的匈人集团,从而驱赶着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并最终横扫欧洲。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这个匈人母系线粒体属于北亚常见类型D系下面的D4j12,因此,这个匈人大概率是,来自中亚的父系和来自北亚的母系结合体。

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了,当年汉代匈奴的男性,大概率被东汉屠杀殆尽,从而导致残留的女性只能纳入当地男性传宗接代。

因此,欧洲的匈人,尽管和汉代的匈奴,无论是在文化上或者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欧洲的匈人并不简单等同于汉代的匈奴。

结论:严格来说,他们是早期匈奴人中的一部分,在数百年的漫长西迁生活中,不断融合同化中亚原住民而产生的新族群。


小奔说史


曾有一种说法,在汉武帝时期,匈奴人被汉朝军队彻底击败后,大部分都被迫西迁了,现在的匈牙利人,就是古代匈奴的后裔。

可以肯定的说,这种说法基本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匈奴和匈牙利除了在读音翻译上、也就是这个额“匈”字上有偶然的重合外,其他没有一毛钱关系。

试想,匈奴人被汉朝军队击败西迁是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的事,而欧洲东部出现所谓的“匈人”(huns)入侵是在公元4世纪的事,两者相差最起码400年。

可想而知,西迁的匈奴人怎么可能会在400年后横跨欧亚大陆而突然出现在东欧呢?



要知道,当时的欧亚大陆可不是一望无际、绝无人烟的大草原之类,每经过一个地方就是一场残酷的杀戮,如果战败的匈奴人能如愿杀到东欧,那真是奇迹了!

在者,经过这四百年时间的推移,西迁的匈奴人几乎逐渐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中,又怎么可能化身沉默的军团,然后从土里重新钻出呢?

事实上,欧洲历史上的匈人是本土民族,之所以和匈奴人混同,主要是因为拉丁文Hvnnvs的中文音译为混努斯,而混奴与匈奴发音接近,因而法国汉学家Joseph于1756年在其史学著作《匈奴通史》中推测匈人的来源即中国汉代时期北方游牧部落的总称——匈奴。

这一说法,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甚嚣尘上,由此也误导了很多人。



从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代北方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没有任何历史渊源,更不要说什么匈人是西迁的匈奴人的后裔了。

当然,匈奴人也不是凭空消失。事实上,目前汉族(也包括其他民族)中,就有很多混同了匈奴血缘,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可以说是匈奴后裔。

比如笔者这个金姓,据族谱(见下图)所言是金日磾、也就是那位被俘虏的匈奴小王子的后人,还有一些刘姓等,也是匈奴后人。

从历史渊源看,在匈奴人被击败后,很多部族开始南迁河套平原等并被陆续汉化,在南北朝时期还建立过一些独立的小王国。但是最终,都混为了汉人。



不过也一点都不奇怪,汉人本身就是各民族混血而成的么。

至于那些西迁的那些匈奴人,其在西迁过程中或消灭或被混入了其他如波斯人之类的血统了吧!历史上消失的部落民族多得很,这没什么好惊讶的。


坑爹史册


结论先行:欧洲罗马帝国后期的【匈人】当然不是中国汉代的【匈奴】,二者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匈人】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是相当【稀薄】的。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白最关键的两点是:欧亚大草原并不是空的!二三百年的时间间隔也不会毫无作用!

欧亚大草原不是空的!

在欧洲腹地与华夏腹地之间,是绵延6千公里(12万里)的草原、沙漠与戈壁,在这12万里的土地上,除了蒙古高原与南北疆的沙漠与戈壁,更多的是草原(图兰平原、南俄草原)与绿洲(天山周围),在匈奴被两汉不断击溃、不断西迁以前,便有大量绿洲城邦、草原部落乃至农业国家分布。西迁的匈奴人在这6千公里的迁徙过程中,不断与路上的族群融合,本来人数就不多的西迁匈奴人自然会在血统、习俗与外貌方面被不断“稀释”,很大一部分匈奴人压根就没有机会抵达欧洲,便已经被路上的族群所同化。匈人虽然仍旧自称为Hvnnvs,但很难说还能与阴山南北的匈奴人还有保持多少相似性了。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的匈奴伊稚斜单于形象】

二三百年的时间间隔!

从匈奴被东汉帝国彻底击溃西迁的公元1世纪左右到阿提拉的上帝之鞭(公元5世纪),时间已经过去了至少200-300年,也就是说,从匈奴到匈人,一共用了200-300年。古人的平均寿命不长,没有稳定农业基础的游牧族群人均寿命更是短促,二三百年的时间足够6-10代人更替了。数量不多的西迁匈奴人,在这6-10代人的世代交替中,绝不可能完全依靠族内通婚,必然会引入迁徙路上的其他族群人口。那么,经历6-10代人的通婚之后,尤其还是与中亚、南俄一带的人种通婚以后,匈人之中绝不可能还留存有多少匈奴的血统、习俗、外貌与语言。

【阿提拉的影视形象】

综上,我们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思考匈奴西迁,便能明了为什么【匈人】不再是【匈奴】,并且会认识到:【匈人】只是【匈奴】西迁过程中,结合中亚、南俄的土著族群,形成的一个全新族群,两者并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

觉得本答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还望点赞转发支持

如果您有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如果您喜欢寒鲲的文字,可以点击回答上方的头像关注


寒鲲


这里想问的应该是: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匈奴(Xiongnu)与出现于公元370—375年欧洲的匈人(Huns)之间有何关系,两者是否是一回事?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匈奴与匈人并不是一回事,两者其实并没有关系的。

持匈奴、匈人族源相同论者,多以匈奴的发音与huns相似,而且在huns抵达欧洲以前,西方已使用huni等与之相近的名称,故由此断定欧洲古籍中的匈人就是匈奴。这个判断是毫无道理的,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语言学和历史学的能力,就可以提出反驳意见。

例如,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Strabo 64 BCE-23 CE)的《地理志》(Geography)提到,希腊巴克特里亚诸王将国土扩展到Seres和Phryni等地。一些同源论者认为Seres是中国,Phryni是匈奴;事实上,当时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势力范围根本就不可能与匈奴有接触。

事实上,中国古代对匈奴的体质有非常细致的刻画。例如,《汉书·金日磾传》提到:“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日磾长八尺二寸

,容貌甚严。” 《晋书·刘元海载记》指出:“刘元海(就是刘渊),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鬚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 ”

关于匈人的相貌外观,我们可以参考曾经出使过匈人帝国并面见阿提拉的罗马外交官、历史学家普利斯库斯(Priscus)的描述:

他们(匈人)以其恐怖的面貌,加上丑恶的外观和黑乎乎可怕的皮肤,迫使阿兰人逃窜。他们的脸,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说,与其说是脸,不如说是某种没什么形状的肉块,他们的眼睛还不如说更像是针孔。……他们到老不生胡须,年轻人都不好看,因为脸上剑伤的伤疤破坏了自然胡须的优雅,身材不怎么高。……肩膀很宽,脖子很短,总是直挺挺的、骄傲的。

从这段简短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匈奴与匈人在体质上的差异,前者的胡须浓密,后者却与之相反,而且匈人矮小、黝黑的外貌,也与匈奴差距较大。

总而言之,汉代的匈奴不是欧洲的匈人。


HuiNanHistory


不邀自答。

东亚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完全是两回事。

第一,匈人和匈奴之间,时间上差了差不多两百多年。试想,当年蒙古西征从中亚一路行军到欧洲也不过短短数年,沿途还攻克了不少城市。为何匈奴从东汉时期西迁到在欧洲出现会有两百多年的时间差。这本身就说明了匈奴=匈人这一说法不靠谱。

第二,从历史记载来看,匈奴并没有缠头这一风俗。我们可以看一下下图,是欧洲考古团队发现了一处匈人墓葬,其中出土了一具匈人头骨。由于从小缠头,该头骨已经发生了变形,变得非常长,这也符合欧洲历史上对匈人的描述。而匈奴,由于长期和汉朝交流,受到了汉朝影响非常大,而且翻遍历史记载以及发掘的匈奴墓葬,即没有发现匈奴有缠头的记载,也没有这种变形的头骨。

第三,匈奴有着完善的语言系统,完善的政治军事制度,并拥有冶炼金属制品的技术。而匈人给欧洲留下的最初印象,却是用着石器、连语言都不完善的原始人。对于匈奴来说,其跟汉朝接触了两百多年,又可以接触到来自中亚的文化成果,铁制盔甲、兵器在匈奴并不是稀罕物;而如果匈人=匈奴的话,那为何两百多年来匈奴会退化的如此彻底?不仅丢了冶铁的技术,怎么连语言系统都发生了退化?这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匈人=匈奴是无稽之谈。


为什么匈人必须是匈奴?匈人=匈奴的说法,最初来自于欧洲,在考古并不发达的时期,很多欧洲历史学者都认为匈人=匈奴,这一说法在近代传到了国内,并被国人所接受,成为塑造所谓的“民族自豪感”的工具;可是,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历史记录的发掘整理,欧洲的历史学者们发现了匈奴和匈人之间的天壤之别,所以就推翻了这一说法。这一正常的考古结果却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国内上到学术界下到底层民粹的口诛笔伐,因为这一说法无情的击碎了被中国人奉为经典的匈奴不等式,即汉朝强于匈奴,匈奴强于罗马。这一说法,很明显的打碎了中国民粹们脆弱的玻璃心,毕竟近代的耻辱,打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白日梦,而梦醒之后,带给中国人的不是觉醒,而是自卑。自卑到不敢面对现实,继续躲在谎言的温床里,继续用这种“天朝上国”的白日梦来自我安慰。而欧美学着早年提出的匈奴=匈人的这套不成熟理论,无疑成为中国人构建由谎言组成的白日梦理论基础之一。

甚至到了21世纪,有些自卑的中国人还在用这种谎言来安慰自己,做着“老子自古以来天下第一”这种白日梦。


北洋海军炮手


所谓欧洲史上的匈人就是中国匈奴传言

这只是两百多年前一位法国历史学家提出的观点而已

到现在仍然只是一种假说 没有任何可信服的证据证明他们之间有联系

‌匈奴鲜卑最明确最直系的后裔就是今天的汉人 很多姓氏还在汉人中流传

基因检测也证明北方汉人最接近匈奴人


15850


匈奴叫Hans,本来就是黄白混血人种,可能被白人征服的黄种人游牧民族也叫匈奴!汉朝就有白匈奴与匈奴之分,说明匈奴本身就有黄种人和白人之分,而且还有混血(游牧民族不在乎混血,甚至热衷混血?)。匈牙利叫Hangary,是亚洲Gans与欧洲芬兰的(马扎尔人)Gary混血,成为匈牙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