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不再是你想像中的農村

農村,不再是你想象中的農村

在不少人眼裡,農村,或鄉村,山清水秀的地方,有想象中很溫情的一面。比如,有些人厭煩了城市的鋼筋水泥叢林,心生厭倦,嚮往田園牧歌似的生活,會在潛意識裡嚮往並且美化他們所接觸不到的農村。

平時我們在新聞聯播裡,在《鄉村愛情》這樣的虛構電視劇裡,通過媒體報道,通過網絡,看到的漂亮的農村當然也存在,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那些農村更像是城鎮,是過去我們說的城鄉二元結構的中間地帶,較真一點說,那不是真正的農村。

真正的農村有獨特的顏色,有獨特的聲音,也有獨特並且糟糕的氣味。你不在那裡,感受不到。

諸君,或許在你們出去旅遊的路上,在民宿短暫停留的時候,多走幾步,多留意一下,去看看農村人的生活,就會發現更多關於農村的細節。

對於城市出生,城市裡長大的人來說,農村並不是你理解的那樣。在農村生活過,才會知道農村過去是什麼樣子,才會知道農村現在是什麼樣子,才會知道未來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子。

比如,有些人說農村人純樸善良。持有這樣想法的人可能去過幾個旅遊景點覺得當地人還不錯,然後形成的一個印象。與此相反,農村人不再純樸善良。因為經濟不發達,信息閉塞(感謝移動互聯網,現在好了很多),就那麼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吵來打去的勾心鬥角堪比宮廷戲,家長裡短流言蜚語骯髒陰暗下流間或有之。或許對闖入的外人能短暫體現出來一點純樸善良,但如果你在那裡生活一段時間,就會知道這些都是表象。

我估計有人反對,那麼你思考一下一個例子:農村重男輕女嚴重還是城市重男輕女嚴重?重男輕女的後果是什麼?是棄嬰,是溺嬰,是墮胎,這些是純樸嗎?是善良嗎?值得警醒的是,這些現象在一些地區仍然存在。

說農村人不再純樸善良會傷害很多人的感情,有必要強調的是,確實有些地方因為傳統文化仍然起到很強的約束作用,古風尚存。但這些最珍貴的東西也已經在不斷瓦解,被稀釋。最終變成一些我們所向往的價值觀念。

好的經濟條件不會讓所有人道德高尚,但沒有好的經濟基礎談道德又有什麼意義。

農村現在其實沒有好的自然環境。很多人嚮往農村,說空氣新鮮,水乾淨,蔬菜水果都是有機的。真實情況是,農村汙染嚴重,無論是空氣還是水資源,都嚴重汙染,去農田裡看一下,滿地的塑料薄膜垃圾,更不要說過度使用農藥這件事情了。說空氣不好似乎違背直覺。當你步行在一些村鎮裡就會明白了,隨處可見的柴油機動車,隨意焚燒垃圾,焚燒橡膠材料,那空氣好得了嗎?

短短几十年裡,農村最寶貴的資源,已經破壞殆盡。

北京人抱怨空氣糟糕,那是你們能發出聲音來,你考慮過諸如河北一些城市的汙染情況嗎?河北一些城市考慮過那些家門口就有小作坊小工廠的農村人的感受嗎?你看到過他們門口的河水的顏色嗎?與他們相比,你們那點空氣質量問題不值一提。

農村人口空心化嚴重。青壯年在往外走,求學,工作,打工,走出去就不再回來,農村難免凋敝、破敗。留在農村的多數是老年人和少年兒童,以及一些不擇手段榨取本地資源的人。對後者來說,只要能賺錢,誰還顧及幾十年之後,誰還考慮道德,誰還考慮別人死活?

對那些留守兒童來說,誰來在意他們的心理健康,誰會在意他們的成長環境?在這個社會里,他們還有多大的機會?

素質教育直接堵住了農村人的社會階層上升通道。素質教育的後果是農村教育得不到更好的資源投入,從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進而惡性循環,越差越得不到好的資源,翻身難。也還會有人魚躍龍門,但更多的是,被教育機制碾壓。

這不是我個人的主觀結論,今年來的招生數據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不是否認素質教育,而是想問,素質教育出了 Bug ,需要給出什麼樣的「補丁」來解決問題?

農村存在著比城市還嚴重的信仰危機。農村在瓦解,農村存在問題,農村人面對一些內心的問題無法求解,加上傳統宗教信仰被消解,基督教等宗教趁虛而入,在農村快速擴張,據說目前農村基督教信教人數已達兩億之多。不止如此,甚至一些邪教也在農村氾濫。比如此前的「全能神」,甚至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路線,可謂與時俱進。這個話題比較敏感,點到即止吧。

只有更多人知道農村的糟糕,農村才有機會重新(真正)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