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空间有多大?

天下第一郭靖


内部构造相当节省,毕竟是去打仗,不是观光旅游。

早期坦克mark I 型需要8人操作,8个人在不到2米长,2米宽,1.6米高的空间内执行任务,引擎和武器同在一处,加上没有减震和消音装置,甚至武器开火后的硝烟都无法排出,还要忍受50°的车内温度。环境真心不好,车内充满一氧化碳废气、汽油、机油和火药味道,不少乘员在战斗中就晕厥过去。这是坦克刚出现时的状态,毕竟坐在里面“感觉”上不会死掉。

后期坦克随着机动、防护、武器的提升开始为乘员设计单独的区域执行各自的任务。二战时,基本“空间”最宽筹的就是装填手了,毕竟需要“转身”去取弹药。其次是车长,时不时需要探出身体去车外“观察”敌情(危险系数很大)。最为窝屈的当属驾驶,“坐上去”根本无法回身。

二战后期随着工业水平的进步,“开坦克”逐渐与开汽车相差无几,内部空间人员逐渐固定,分别是驾驶员、通信员、车长、炮手、装弹手5人。区域逐渐成为,底盘驾驶和炮塔操作两个区域。如同家具装修中功能划分一样,这样的划分后,“空间感”显大!实际上,坦克的空间依旧十分狭小。装甲的厚度占据大部分空间,以至于在人员的招募上都有限制身高的要求。

现代坦克的自动化程度超越汽车,大量减少人为的干预。因此,舒适的和空间结构非常合理。比如装填手甚至能在车内站起来:

目前最先进的T-14坦克设计将车内人员减少到3人,无人炮塔结构。车内空间有很大提升,武器操纵官、车长、驾驶员一起坐在坦克底盘前部,面对三块液晶屏,可以向开游戏一样操作坦克战斗。


未来,坦克也许“内部空间”大到“无限”。中国有坦克是这样开的:

W君说:视野开阔啊!


军武数据库


坦克,陆战之王,开始出现于一战战场,名曰马克1型,由英国人研发投入战斗,后来二战中的德国发挥装甲部队的机动特长,开发全新战术名曰闪电战,坦克于此正式开始成为战场不可取代的力量,坦克主要用于掩护步兵进行作战和消灭敌方装甲力量。在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步兵面前是几乎无敌的存在,而坦克内部则由至少四名成员控制,他们在坦克内部作战的空间是怎么样的呢?

坦克,至少由四名成员组成,二战坦克则普遍是五人成员组,他们分别是驾驶员,通信兵(现代坦克取消了该职位,由车长兼任),车长,装填手和炮手组成。他们在坦克中的位置各不相同,通信兵和驾驶员位于底盘前部,其他三人则在炮塔当中。驾驶员的位置最苦逼,他的位置是整个坦克装甲最厚重的位置,但是一旦被击穿,当场去世,且位置极为窄小,坐下后甚至连转身都做不到。

炮塔的空间也很不是很富裕,但是装填手的位置还是相对很宽敞的,毕竟装填手需要转身拿取弹仓内的弹药在进行主炮的装填,需要空间转身,而车长的位置其次,有个座椅能坐着,平时需要探出头观察外部情况(该举动十分危险,很容易被对面的机枪等武器蹦了)炮手的位置最小,他只需要在车长指挥下控制炮塔旋转和主炮开火任务,不需要太大的空间,现代坦克空间相比二战其实总空间没有变大多少,但是因为模块化布置的关系,为成员组提供了尽可能大的空间,所以感觉会空间更大一点。


楠竹一


坦克结构紧凑,底盘、炮塔、装甲、弹药集合在一块,所以内部空间相当有限。

早期坦克功能低下,需要较多成员操作,一般有4~5名。后来随着通信系统的发展和自动装填机的出现,坦克乘员减少到3人。未来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将进一步减少到2人。

到于内部的结构嘛,这个文字说不明白,还是上图吧。

▲二战美国 M4 谢尔曼坦克“小馒头”

▲二战苏联功臣,赫赫有名的T-34/85坦克

▲二战美军M3李/格兰特中型坦克


▲二战德国明星: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

▲二战德国 重达69吨的重型坦克:虎王坦克

▲二战后美国 M48 巴顿坦克内部模样

▲美国 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德国豹I坦克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坦克的内部结构,基本大同小异。坦克兵也真辛苦啊,那么小的空间,还要长途跋涉,还要完成各种战斗任务,让人敬佩!


和风漫谈


很多军迷都很好奇,武器装备的内部是什么样的呢?尤其是因二战而闻名的飞机、坦克和潜艇,很多人都对这些武器装备的内部构造十分好奇,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上有关与其内部构造的图片那么受欢迎,小编多年努力收藏了一些武器内部结构的图片,每天以微头条的方式分享给大家,有兴趣请关注本号吧!

下面具体通过我珍藏图片展示一下坦克内部空间的大小状况,下图是国外采用切割工艺抛开的英国“百夫长MK3”坦克,打过坦克世界的人都对这款坦克好评不断,通过这些图也能看出来,它确实做的非常精致。被从中间切开的百夫长正好可以看到里边的空间结构,上图先展示这辆百夫长被切开后的后视图,下图是内部空间的直观展示,被涂成红色的部分是钢铁制作的车体。原来炮塔向后突出的部分有效的拓展了炮塔内部的空间,而火炮的后膛几乎碰到了炮塔后壁,可见炮塔内部空间很有限。


由于炮塔空间狭小打完的弹壳抛弃在底部都显得碍事,因此最好还是立马扔出去。而且,炮塔内壁上还要安放各种电子设备和管线,这进一步挤占了炮塔空间,需要经常转身活动的填装手活动十分不便,上下两图都是炮弹填装手。填装作业的填装手在五名坦克乘员中也有自己的逃生窗口,当然他也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个。不要以为火炮两侧的成员可以来回走动,在装满炮弹的情况下炮手车长和填装手几乎都被禁锢在自己的座椅上(填装手还没有座椅)想要活动只能到车外去。
上图反映了车长和炮手的位置,请注意他们都位于炮塔里,车长还可以打开顶部的舱盖站起来,而炮手就只能坐在座椅上了!注意看炮塔向后突起的部分确实极大拓展了炮塔的内部空间,车长身后的空间一般都会放置炮弹。五名成员最惨的是驾驶员,如上图他的坐姿是最痛苦的一个了!当然这张图中展示的坦克在被切开之前已经拆除了大部分设备,驾驶舱看上去很简洁,其实战斗状态的驾驶舱里布满了显示发动机数据和坦克行走数据的各种仪表,复杂的有些让人头晕,而驾驶员基本就被各种仪表包围着?
被切开的百夫长坦克前视图,最惨的还是驾驶员,由于驾驶员后方被一块钢板阻挡,他根本不可能移动到炮塔内部或者车体中部空间去,能让他出入的也就只有顶部的舱盖了。不要小看了驾驶员,著名的装甲死神魏特曼和卡利乌斯都是坦克驾驶员出身。英国人切开了自家生产的百夫长,而德国人选择切开苏联的T55以展示这款坦克的拥挤,从被刨开的侧面和正面看过去,这款坦克的倾斜装甲进一步导致坦克内部空间狭小。
从侧面看过去,T55的成员座位布局与英国的百夫长差别不大,驾驶员一样不能到车体内部去,其坐姿远比百夫长上的驾驶员更难受,很显然驾驶员是最容易疲劳的,这是为了降低坦克车身高度而有意为之。而且,苏联坦克的圆型炮塔内部空间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狭小,虽然比不上百夫长但也没有太压抑。

好了,分享到此结束!如果你有兴趣观看更多让人震撼的照片,就请关注本号吧!


兵器世界


坦克从一战到如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坦克一直是陆军火力强大威猛著称,被誉为“陆军之王”美称。我们了解看到的都是从电影电视里的坦克画面。一般没当过兵的人很少了解坦克的真容。坦克内部构造,乘员几人,几十吨重的钢铁家伙还跑的那么快,还边跑边开炮?内部空间有多大?这么说吧,履带拖拉机我们都见过,坦克的构造大体上与履带拖拉机外观相似。一个是用于机械化耕地,而坦克是用于军事作战,它有全地型履带,坚固的钢板外壳和炮镗延伸炮管,炮塔上有机关枪。坦克的更新换代,现在的坦克高度降低了,平板身子主炮塔也随着坦克体降低了,设计成流线型增强了运动中速度使乘员更为舒适。坦克内部分为搡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四部分。一般每辆坦克乘员4人包括炮长(车长)通讯填弹手,现在都是全自填弹。内部空间有限,这么说吧活动不便,中俄美等国家设计坦克是按人体身高来设计的,中国军人一般在1.7米左右,太高了就不行。真正作为一名坦克手,非常辛苦里边闷热和刺鼻的燃油味道,不是军人是体会不到的。





喀秋莎61589681


那得看哪个时期的坦克,毕竟每个时代的坦克都不一样。

一战:这个时期的坦克构造最简单基本和汽车的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个炮塔装甲厚了点多了两条履带。

二战:这个时期的坦克稍微先进了点,这个时期的坦克里面多了瞄准镜,校准仪。装甲也比之前的提升了一个档次而且还装备了无线电增加了坦克之间的默契值。

50——80年代:这个时期的坦克有些到现在还在用因为这个时期的坦克机动普遍都在50左右,装甲也都用了反应装甲而且坦克都偏矮,炮塔大部分都是卵蛋型能大大提升跳弹概率。而且炮弹种类也增多了提升了穿甲能力,而且升级了炮控,瞄准器,校准仪并且能边跑边开炮这种技术在这之前都是没有的,而且火炮都普遍采用滑膛炮,口径也都在100——150mm之间。

现代:坦克普遍采用反应装甲,放弃卵蛋型炮塔选择了楔型炮塔周围挂上反应装甲,并且把许多的配件都升级了其它的都没太大变化。(注意坦克的空间一般都比较小所以坦克都普遍采用半自动装弹机)

成员位置:车长在炮塔的入口,装填手和炮手都在主炮的两边,驾驶员在车体的入口底下。(在现代坦克的通讯兵已经取消了)


向伟大的苏联国土进发


首先一点,坦克的内部空间十分狭窄,而且里边布满了各种设备。有一点可以作为例子就是坦克兵的身高是有限制,坦克车长的身高不能超过1.75米,驾驶员的身高不能超过1.70米,这个可以去查查每年高考提前招生的招生简章,有关于军校报考的身体要求。

在北京阳坊的坦克博物馆里,我曾经钻进59的内部,里边的空间十分狭窄,炮塔正中间是坦克主炮的炮尾部分,车长和炮长分别在两侧,好像是炮长在炮尾的左侧,车长在右侧,装填手在车长的后边,这个是59坦克的一个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就是装填手要用左手把炮弹推进炮膛,炮塔内壁上还有几组搭扣可以固定炮弹。不过当时的炮塔里边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的。

驾驶员不在炮塔内,驾驶员的位置在车体左前方,现在有的坦克的驾驶员是在车体的正中间,不过驾驶员的空间也不大。

这样都是根据我的记忆写的,去坦克博物馆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最近坦克博物馆闭馆维修,没有再去了,有些细节可能会记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