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边关|离天最近的我们与他们

我们镜头下的他们没有高大全,没有伟光正,记录的都是边防战士们最真实的一面。

阿里边关|离天最近的我们与他们

“95后”战士的手。

黝黑的面庞、枯槁的双手,很难想象这些照片的他们才十几二十岁,背井离乡离开家人,来到西藏阿里——离天最近的地方。

每当我们乘车来到连队和离开连队的这一刻,他们眼巴巴地望着我们,眼中满是期待和羡慕,这样的景象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以至于我不敢抬头多看他们一眼。

来到边防一线采访的次数越多,心里便越是愧疚,每来一次就给他们增添一份负担。整整齐齐的房间里,新换洗的被褥和床单还散发着淡淡的消毒液的味道,而我不能为他们贡献毫厘,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在天的另一边还有一群可爱的人在那里戍守着雪域边关。

阿里边关|离天最近的我们与他们

扎西岗边防连巡逻官兵向点位前行。

队列里响亮的一二三四,训练场上充满血性的呐喊,但当面对镜头的时候,他们却比小姑娘还要腼腆。其实这些战士们不是很好采访,每当面对面坐在一起的时候,目光中透露一丝茫然和疲倦。常年驻守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冻土之上,确实会对心理产生一些影响。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大多数人想要的东西基本都能得到满足,有的甚至更好,但就在同一片天空下,却有一群人,连喝一口干净的水这样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浑浊的河中抽出的是他们唯一的生活用水,每当打开水龙头,飞溅出的水花夹杂着些许泥沙,拍打在他们的脸上,也拍打在我们的心里。

他们的故事不胜枚举,但今天我还是想说说镜头后我们的故事。

阿里边关|离天最近的我们与他们

普兰边防连巡逻官兵顶风冒雪巡逻。

每次巡逻结束后,被汗水浸透的内衣,风一吹便紧贴着后背,冻得直打哆嗦,但跟着战士们巡逻后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现在与他们围坐在一起吃干粮的时候,本来如同木屑般难以下咽的压缩干粮,却变成了山珍海味,战士们说说笑笑好不热闹,这样的气氛瞬间驱散了所有的寒冷。此时此刻我不再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和他们一样是一名边防战士,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祖国的边关。

记得有一次冬天,单位接到求助电话,有一位老人因为不明原因,吐血不止,此时已进入漫长的封山期,那里已经成为了一个“雪海孤岛”。经申请,直升机前往救援,但由于风雪大雾,连续两天无法准确找到目的地的方位,直到第三天天气放晴,我们才终于发现了这个被大雪覆盖的村庄,茫茫雪海中,只能依稀看见星星点点的门窗,但真正让我们发现目的地的并不是这些门窗,而是村民们在将近两米的积雪中为我们挖开的临时停机坪。

阿里边关|离天最近的我们与他们

阿里边防军人。

原来村民们得知,我们无法确定目的地,全村用了两天时间,挖出一个简易停机坪,并在周围插满了彩旗,甚至将五颜六色的经幡缠绕在旗杆上,只为了给我们引路。

就在我们接上老人准备离开的时候,周围的村民将直升机围做一团,飞行员的脖子上挂满了哈达,滚烫的酥油茶一碗接着一碗,有的甚至将自家的风干肉和成袋的青稞塞进机舱,而老人的家属握着我们的双手热泪盈眶。在我们再三劝说下,老乡们才依依不舍的远离飞机,让我们安全起飞。这是我新闻路上最让我感到震撼的一次经历,我永远无法忘记老乡们湿润的眼眶和口中的金珠玛米,还有那风雪中飘扬着的经幡。

阿里边关|离天最近的我们与他们

罗乐、宋宝锋。

阿里边关|离天最近的我们与他们

向文军。

阿里边关|离天最近的我们与他们

刘晓东。

阿里边关|离天最近的我们与他们

曹雨。

我觉得新闻工作者,就是如同融合剂一般的存在,融入到他们的群体当中,和他们谈笑风生打成一片,消除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感,你才能了解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这也是我这些年从事新闻工作最大的收获。

记得刚到阿里的时候,荒芜的山丘、皑皑的白雪、湛蓝的天空,还有那群山之中孤立的哨所和营盘。这一切曾让我感到孤独与恐慌,但如今我却对这片热土爱得深沉,我在这里经历的点点滴滴都让我无法忘怀,我忘不了战士们满是期待的眼神,忘不了风雪中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更忘不了老乡手中洁白的哈达。我爱阿里、我爱我的祖国、我的脚下是边防线,而我,便是界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