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請如此看重「血統」,普通陸高學生如何規劃才能完美突圍?

陸高同學們的基礎很好,往往能夠取得較為不錯的標化成績,但是因為校內資源不足,而且課程設置以高考為主,很難抽出時間和精力來做更優質的課外活動。

那麼在如今標化成績區分度日益降低的情況下,我們又該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背景,讓自己的特質更突出呢?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Yanan導師,她將為你分析陸高背景學生申請規劃的優劣勢,並結合招生官錄取法則來為你分享9-11年級的規劃指南。

美本申請如此看重“血統”,普通陸高學生如何規劃才能完美突圍?

Yanan導師通過在美國工作了兩年多的時間,輔導美國本地學生和美高學生的大學申請和學術指導,而後接觸到很多在國內念高中的優秀的學生,能夠非常客觀、準確地向大家分享美國大學對於傳統陸高與美高、國際高中的不同參考點。

美本申請看重“血統論”

根據棕櫚2018年申請趨勢總結報告得出:高中名校和大學名校呈現“手拉手”的態勢,並且上海和北京名校瓜分大部分藤校和前15的大學錄取,特別是幾所非常有名的公立學校的升學優勢明顯。

哈佛大學去年錄取的中國籍學生共9人,2人分佈在海外高中,7位來自國內公立高中。如果你是在國內一線城市的這幾所公立名校,那麼你是有一個高中血統優勢的學生。

“血統論”在美國各類高中裡是很常見的現象,不同的高中名校都有自己主要的一個或幾個錄取方向,大學也非常配合、歡迎。

對於大學來說,如果從某所高中招了幾批學生,他們在大學表現得都很出色,素質也都很高,日後大學再看到這所高中的學生,就非常信任這所高中的學生能夠表現出色,這就是良性循環,從而在錄取中這些學校的學生自然就佔到了一定的先機。

如果來自相對陌生高中的學生,學校就會考慮他在校成績的含金量、他的老師評語是否真實、推薦信是否客觀、他的各類活動是否有足夠質量。

美本申請如此看重“血統”,普通陸高學生如何規劃才能完美突圍?

陸高的優勢

很多國內的知名高中通過這麼多年累積的數據,為後續的學生們打造了一個穩定可預期的平臺。所以這一點給我們的啟示是:如果你的目標是Top15、Top30的美國大學,那麼你就讀的高中有著什麼樣的歷史血統,就比較重要了。

並且與普通陸高比,雙語高中/國際高中作為介於公立和美高的“中間派”,優勢也很明顯。

1️⃣不必擔心海外安全。不必遠面對青春期在異國他鄉“叛逆”的風險,家長可以把學生放在身邊接受國際化的教育。

2️⃣保留本土文化特色。“在國內接受國際化教育”,能夠做到“出得去也回得來”,特別是當你在初期還有些猶豫是在國內讀本科,還是去美國讀本科的時候,去國際學校這個過渡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課程相對更多元化。美高僅開設榮譽課程或AP課程,有少數學校採用IB課程,國際學校可選擇的課程體系更多元,比如AP體系,IB體系,或者A level體系,選擇更多元。

4️⃣升學率越來越高。如18年上海WLSA連續有兩年被普林斯頓和斯坦福大藤校錄取,深圳的深國交、武漢的武外英中錄取情況很亮眼。

所以,對於那些自控力不強的孩子,或不放心孩子這麼小就出去的家庭,國際學校是很好的選擇。但是國際學校的質量良莠不齊,家長在擇校的時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找專業人士進行諮詢。

陸高的劣勢與應對措施

——劣勢——

國際認可度低

美國的大學非常熟悉自己國家的高中教育體系,包括高中的選課體系、活動資源等。所以在認可度方面,美高比國內高中要有優勢,相對而言這是國內高中的劣勢。

近年來中國學生頻繁傳出考試作弊、成績單造假、推薦信自己寫的新聞,招生官對我們的信任度越來越低。而美高的成績單的誠信度沒有出過問題,美高課程的難度和豐富性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美國大學對於陸高的信任度是不如美高的。

而大陸學生連年刷分,個個都是高分種子選手,這點在招生官眼中也是屢見不鮮,一些“高分低能”的學生讓他們更加不敢單純相信分數,所以同等分數下,他們會更青睞美高的學生。

申請資源少

通常美國高中都會有自己的一個Naviance系統,這個系統會記錄以往三年這所高中的畢業生情況,如有多少人去了什麼學校、他們的平均績點、他們的活動情況等。通過這個系統,學生就會很容易定位自己的優勢,然後找到和自己能力、學習成績相匹配的本科學校,但是國內的高中幾乎都沒有用到這個系統,所以就很難通過這個大數據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定位本科選擇。

因此,陸高生在選校的過程中也顯得更加盲目,更需要有經驗的老師來指導。

推薦信和麵試不容易被接受?

美高的counselor對升學的瞭解會高於我們國內的升學老師,他們對推薦信的重視程度也遠非國內老師所能及,尤其國內普高的一些老師甚至讓學生自己寫推薦信,他們直接簽字就可以,這樣如何能證明你的可信度?美國曆來有招生官去美高宣講的傳統,同時也會伴有學生的在校面試,這些面對面的實際體驗比第三方面試來得更真實更讓人有感觸。

活動資源少

美國的高中本身學校內部就會有很多club(社團)、association(協會),在校的學生可以利用校內的資源參與活動,可以從一個非常初級的參與者,慢慢成長為校刊的首席編輯,甚至在高年級能夠成為一個leader(領導者),只要你投入了足夠的時間和經歷,你都可以展現自己的實力。

比如,一個考入MIT的美高生,她高中在緬因州讀書,然後橫掃緬因州的數學大獎,然而真正國際級別的獎項並沒有其他的。如果跟大陸很多數學學霸對比,可能毫無異彩,但是她獎項是在美國本土拿到,對美國大學來說可信度高,也是招生官比較熟悉和了解的。

然而,國內高中的學生,除非你本身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美國大學會知道一些這些城市的活動,如果你是在二三線城市參加的本市的比賽,這個認可度其實就沒那麼高。

並且國內高中,尤其是公立學校,可能活動方面的資源和機會會相對比較少,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學生需要找更多課外的資源來補齊活動方面的表現。

——如何應對劣勢——

針對國際認可度低

1.努力保持高GPA,尤其注意爭取在年級排名名列前茅

對於在國內就讀高中的同學來說,非常重要的是你要有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學術能力,這個就主要是從平時成績GPA來體現,因為你的競爭對手其實就是你身邊的同學。

哪怕美國大學對你所在的高中不夠了解,懷疑你GPA的可靠性,GPA再高可能對於招生官來說參考性也沒那麼強。但是,相對來講排名就比較有參考性了,不管你們學校的總體背景或者打分的鬆緊情況怎麼樣,你能在裡面排名前三或者前五,就能證明的學習能力了。

2. 重視標化成績

因為美國大學對一些國內高中確實存在誠信度以及可靠性方面的質疑,如果你只是高中成績夠好,那他們可能會覺得是否有一定的水分,或者評分標準和美國的學校是否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標化成績這種全球統一的考試,就是一個能體現你真實實力,也是能被招生官認可的一種方式,這也可能是在成績方面唯一的一種認證方式。

所謂的標化成績,我們主要是指的SAT、SAT II、ACT以及託福,這些都在標化成績的範疇,這些成績是決定你學校等級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這是我們能做的第一步,保持標化成績,具備足夠的競爭力。

3.自己建立自己的credibility

如果你的高中認可度、知名度沒那麼高,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去參加一些由美國舉辦或被國際認可的活動,包括競賽、夏校、夏令營,甚至國際交換項目。

交換項目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對於準備申請美國本科的學生來講,交換項目不僅是一個你可以熟悉美國高中的學術環境的機會,你也可以利用這個契機去得到一些美國高中老師的推薦信,同時也可以安排大學訪校,和大學的招生官或者你想讀的這個專業的professor建立一個聯繫。所以參加一個認可度高的項目是第三點我們可以做的。

當然,對於這些項目的質量我們要進行嚴格把關,哪些項目是好的、適合學生的,最好諮詢專業的人員,告訴你在什麼時候或者在什麼年級的學生,比較適合參與哪項活動。

我們比較建議低齡段如9年級的學生,參加一些夏校、夏令營,或者一些海外的志願者活動。這樣可以培養他們建立一種國際的眼光,成為一個Global Citizen,也就是世界公民,這是很多美國大學尤其是排名比較靠前的大學看重的品質。

對於10年級、11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就未來職業的相關發展來選擇參與的活動,因此我們會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專業匹配後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

針對申請資源少

美國高中有Naviance系統,大數據會客觀地體現你的信息,所以很多的錄取信息都可以顯示在系統的數據中。而國際高中或者國際部的學生沒有這樣的資源,我們就要人為地去做這件事情。比如,在10年級或者11年級時,我們就可以與申請國外學校的學長學姐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聯繫,在他們申請結束後,我們可作為一個採訪者去採訪他們,並收集他們的申請信息。

這些信息可以包括:他們在整個高中是如何選課,他們參與過哪些課外活動或者競賽類項目夏校,甚至如果你和學長學姐關係較好,你還可以讓他們分享GPA、標化成績、申請文書,看一看他們在文書中是怎樣表現自己的特質的。尤其是當你想要申請的這所學校,而這位學長、學姐就在這所學校的時候,他們的經驗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對於你未來一年的申請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當然,學長學姐是一方面的資源,同時你也可以非常積極、主動地和自己的College Counselor 建立聯繫。從他這裡可以獲得一些往屆的招生信息,如果他對你足夠了解的話,也可以給你更加精確的選校意見。並且在12年級正式申請的過程中,可以避開你與同學校水平相當的同學去競爭同一所學校

針對推薦信和麵試不容易被接受

我們鼓勵學生,利用好國內的一些資源,尤其是在你身邊的資源,如父母、朋友、老師。

其實國內也有一些非常不錯的資源,與國外的學生相比,做個人項目時在國內讀高中的學生可能不需要自己去挖掘這些資源,因為父母、其他長輩都在身邊,可以從自己的父母這獲取一定的資源,包括實習資源、搭建個人項目的資源等。相對美高學生,從父母家長的角度,陸高學生的這個優勢非常大。

為什麼美國大學錄取你?

陸高從九到十一年級,我們應該如何規劃?首先我們要來看一下美國大學對於申請者的這個要求。

美本申請如此看重“血統”,普通陸高學生如何規劃才能完美突圍?

根據美國大學對於申請者的要求,我們倒推來看我們從九到十一年級應該要做些哪些準備。

首先,美國大學對於申請者考量的因素主要有五點:

第一個就是學術成績,一般來說,大學會讓你提交九年級到十一年級的成績。因為GPA是最能體現學生的努力程度和學術能力。

第二個就是標化成績,SAT、託福以及SAT II、AP這些考試是申請美國大學的敲門磚。

第三個就是活動,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參加的活動能否體現你的領導力和創造力。這也是美國大學所看重的一些能力,尤其對於一些優秀的學生來說。

第四個文書、第五個對大學的瞭解程度和興趣會在後文詳細講解。

如何完善規劃要素?

根據美國大學招生的要求,我們在9到11年級的規劃期間,一定要注意學術成績、標化以及課外活動這三個非常重要的申請要素。

美本申請如此看重“血統”,普通陸高學生如何規劃才能完美突圍?

關於學術成績

學術成績包括GPA以及年級的排名和課程體系。對於國際學校和國際部的學生來說,有些學校提供了好幾個課程體系,一般來說,美國大學對AP、IB和A level都是接受的。

關於GPA走勢,我們一定是要穩中有升。有些同學在10年級和11年級,鼓勵自己去選擇一些難度較高的課程。這時會存在一個風險,你的課程難度提高,但是因為任務量會增加,作業也比較難,你的GPA就會受到影響。

我建議在你保證自己GPA不會下降前提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挑戰較難的課程,而不要以犧牲GPA為代價,這樣會得不償失。

關於標化

標化包括SAT、AP或IB這些考試,根據你選擇的體系來決定你考試類型,而託福是國際學生的語言考試,這些考試都越早準備越好。

關於課外活動

從含金量、高低來分類,包括個人項目、科研經歷、領導力、競賽經歷、夏校工作經歷、體育方面的活動、才藝方面的活動、社團活動和志願者活動。

9-11年級如何規劃?

美本申請如此看重“血統”,普通陸高學生如何規劃才能完美突圍?

9年級

9年級是國內中學階段的初三,這個時期每個學生應該都是在奮戰中考。但是,準備中考的同時也要注重學校裡面各個學科的期末考試,因為9年級的成績也是需要提交給大學的。

另外,國內的9年級屬於初中,然而在美國大學看來這是美國的高中第一年,所以我們從9年級開始就得做好規劃。我的建議是:學術前置。

9年級中考完的暑假就要進行託福模考,要對自己的英語水平進行定位。中考的英語跟托福考試形式不同,對學生的英語水平定位不太有說服力,所以中考完後先客觀檢驗一下自己的英語水平,然後開始準備託福學習。

我們可以在10年級就把SAT、託福課程都完成,當成績足夠高,我們也能贏得時間在11年級專心提升GPA、學習更難的課程以及開展個人項目。

同時,我們要注重英語讀寫能力的提升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許多學生髮現,一旦進入10年級後,最明顯的感受是閱讀量突然上去,在這之前,可能你一天的閱讀量是10-20頁,但突然間變成了50-60頁的原文書。

而且這僅是閱讀量向上走的一個起點,以後會越讀越多,同時,英文寫作的要求也會比以前高,很多課上的作業變成了寫英文的essay,一個不留神可能就得了B和C的成績,這非常影響你的GPA成績。

對於英文寫作、閱讀能力的培養,其實也是需要抓緊訓練。我建議9年級的學生可以參加一些批判性閱讀和寫作的課程。

對於活動方面,9年級需要體驗生活、開拓視野、尋找興趣,並循序漸進地培養個人愛好。

【如何行動】

每個月參加校內外志願者活動;

參與2-3個學校社團,成為社員;

參加2-3個體育/藝術類活動;

發展至少兩項個人興趣愛好(藝術、科技、閱讀等);

至少參加兩次學校以外的課外活動,如博物館開放日,動物保護募捐等等;

利用暑期參與志願者/暑期學校

10年級:

學術上開始修一些少量的、有難度的課程,從10年級開始,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術標準開始準備標化考試,選擇自己複習或選擇培訓班,包括託福,SAT、以及SAT科目考試,要規劃好考試時間。

課外活動方面從現在開始也會慢慢將範圍縮小,自己專業的興趣也慢慢顯露,活動也越來越精細化。這個階段的活動需要精準。

如果你長期在一個社團裡,很大的優勢就是你可以慢慢成為這個社團的核心人物,然後逐漸地會接觸到一些管理類的工作,這樣會幫助你到11年級去成功當選領導的角色,這樣你的領導能力就可以充分地體現出來。

10年級也可以去參加一些比賽。可能有一些競賽是能夠獲得獎項,即使沒有得獎也是一段非常難得的經歷。你拿一些小範圍的獎,比如你拿到一些在學校或社區當中獲得的任何榮譽,這些都是10年級前我們可以考慮的。

11年級:

不論是從學術、標化還是課外活動等方面來看,11年級都是非常至關重要的一年。首先這一年的課程會加大難度,學生可能會修很多AP課程,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持住GPA穩中有升是第一要務,不要因為挑戰有難度的課程而導致GPA下滑,在GPA沒問題的情況下,我也會根據學生能力的評估、時間的安排,來幫他們選擇一個最合適他們的工作量。

同時在11年級這一年,一定要把託福、SAT搞定,在完成學校學業的情況下不斷地提升自己SAT分數,爭取在11年級放暑假之前,最晚在暑假期間拿到一個非常滿意的標化成績。

在這個階段,你對於自己將來申請的專業方向應該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並且如果你在社團裡積累了一定的群眾基礎,你對於這個社團的管理、運營、如何招募新成員這些工作你都要非常的瞭解。如果說你在科研領域做了一些科研的活動,在11年級這個階段你應該做得比較深入了。

在11年級,你可以去競選這些活動leader角色,並且你可以參加一些比較有競爭力的夏校,或在你曾經探索的領域繼續做研究性的實習或一些科技活動。同時,如果你的時間允許,你還可以參加一些未來想要申請的專業的工作或者實習,積累一些工作經驗。

11年級也是發展個人項目的關鍵時期。這時,棕櫚導師會根據學生9、10年級和11年級上半學期做的一些活動、蒐集的資源或經驗來幫助他構思,確定個人項目並在11年級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活動金字塔代表了你的活動含金量

美本申請如此看重“血統”,普通陸高學生如何規劃才能完美突圍?

這張圖是活動金字塔,裡面把高中階段我們可能開展的活動進行了含金量的一個排序。

從含金量來講,學生的社團或者是志願者活動都是最基本的。在美國,如果你完成不了一定的社區服務,你沒有辦法畢業,這是有學分要求的。像這類活動由於只要你感興趣都可以參與,並且沒有參加的要求、門檻,因此此類活動的含金量不算高。

第二層是個人特長,比如你會畫畫,或者你會Beatbox,都可以作為你個性的特點。

第三層就是與學術相關,包括自己寫的paper(論文)或做研究、打工實習也是可以包括在這一層。

最高層就是個人項目,這是你區別於其他學生最主要的一個活動類型。最高級別的個人項目並不是高不可攀的,簡單來講,它是結合你自身的特長在某一個傳統的活動中脫穎而出。

對於在國內高中的學生來說,爸爸媽媽和身邊的親戚朋友可以提供給你的資源應該比孤身在美高唸書的同學會多一些,這些資源都是可以好好利用的。

學生個人項目回顧

曾經,我的一個學生,她媽媽是一家特殊學校的校長,她以前經常到學校做義工,從以前只是為了滿足社區服務這個任務,到真的開始關心這群身患殘疾的孩子,從開始的不喜歡提起這段經歷,到後來非常喜歡與我分享,我覺得她的這個活動可以作為獨一無二的個人項目來向大學展示。

於是我鼓勵她在學校裡面去開設一個社團,組織學生定期來這裡做義工,可以嘗試管理和運營這個社團,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群孩子,同時開設了一個公眾號平臺和網站記錄學生們的生活,這也能引起社會更廣泛的對這些學生的關注。

隨著公眾號粉絲的增加,她後來跟社團的同學們一起在兒童節的時候為特殊學校組織了一次義賣,為學校籌錢,籌集的錢用於給那些孩子們提供兒童節的禮物。並且這個活動後來得以延續,每年兒童節都會籌款。

同時,在管理社團的同時,她發現了一個問題:社團成員總是在開始的時候充滿熱情,到了後來一些人就會懈怠、退社,或者僅僅為了滿足社區服務小時數才堅持參與。

這時候這個同學已經大致決定了大學的專業是人文社科方向、社會學或者心理學方向,因此她把這段時間的經歷寫成3000多字的reflection,並且查閱資料來思考怎樣解決志願者只有三分鐘熱情的問題。

個人項目講究循序漸進

從一開始只是去媽媽的特殊學院做義工,到後來創辦社團,自己做領導來管理社團,然後發起並且運營籌款活動,到後來寫出自己的reflection,最後發展成一個學術活動,這個項目會通過這個過程發現自己身邊的問題,並將自己的特長、志願、學術集合一體的活動,而這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項目。

個人項目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其實都是從最基礎的開始,然後一點一點地成為特長,再成為學術上的有力力量,最後成為個人項目,所以早期的規劃是十分重要的。

個人項目,說到底並不是高不可攀,每個同學其實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有自己不同的個性,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項目。我們需要將最適合自己的個人項目,並且把它實現出來,只要是你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並且在早期就做好規劃,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實現的,也將對美本申請有著極大的幫助。

* 棕櫚大道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希望這篇內容可以幫到大家。如果喜歡記得點贊和關注哦。當然如果您有獨特的見解或者有其他問題,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