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符合環保標準的再生塑料產業?

塑料誕生近100年來,給人類社會生活、生產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導致大量的廢舊塑料垃圾,其難降解性對環境的影響也愈加明顯,亟需正確處理。尤其是近年來國家一直積極推行環保治理,對於企業排汙以及垃圾的處理上緊抓嚴防,廢塑料行業更是環保的重點關注對象。

1、頂層設計層層推出,步步規範廢塑料行業

為規範廢塑料資源綜合利用行業發展秩序,促進企業優化升級,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和管理水平,引導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工信部於2015年12月4日製定了《廢塑料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廢塑料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公告管理暫行辦法》。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國內固體廢物無害化、資源化利用,保護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2017年12月31日生效的《進口廢物管理目錄》中,將來自生活源的廢塑料(8個品種)、未經分揀的廢紙(1個品種)、廢紡織原料(11個品種)、釩渣(4個品種)等4類24種固體廢物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整列入了《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

2018年1月1日,中國正式啟動禁止洋垃圾入境新方案,停止進口包括廢塑料、未分類的廢紙、廢紡織原料等垃圾在內的24種洋垃圾,到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

如何打造符合環保標準的再生塑料產業?

2、廢舊塑料產生大國,難以規範回收利用

據統計,我國每年廢塑料產生量約3413萬噸,再生利用量達到2487.8多萬噸,佔我國塑料消費量的30%左右。廢塑料回收利用在節約資源、減輕環境汙染的同時,也提供了大量工作和創業機會,為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國廢塑料綜合利用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是:再生塑料產業整體規模大,小企業數量多,企業規模小;技術開發應用能力弱,工藝技術落後,裝備水平低,資源利用率低;存在二次汙染,危害環境;分類分選技術落後,資源浪費,產品附加值低。

而且多年來,我國對於廢塑料行業一直採取的是溫和的治理手段,治理和關停也只是小範圍進行,期望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每次的小範圍治理只能讓一小部分企業引起重視,進行轉型升級,提升塑料再生工藝,減少汙染,並不能觸及根本。

“當前的環保形勢日益嚴峻,一些企業面臨停產、關閉、整改、升級等問題。十九大報告也明確指出了環保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廢塑料行業也要把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綠色發展才能讓企業走得更遠,走得更好。”北京環境衛生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李書潤博士說道。

如何打造符合環保標準的再生塑料產業?

3、小而散、髒亂汙必須向高值化轉型升級

在公眾視野中,廢塑料回收利用常常被等同為收破爛,給人“散亂汙”的不佳印象。不過目前這種形式正在逐漸改觀,“像以前一樣粗放式生產,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取利益的廢塑料回收處理企業必將被淘汰。”在業內專業人士看來,今後的廢塑料行業必將從小而散、髒亂汙,向高值化發展。

《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中要求:到2020年,國內廢塑料回收利用量要達到2300萬噸;要加快推動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及產業規範發展;圍繞廢塑料等主要再生資源,加快先進適用回收利用技術和裝備推廣應用;建設一批再生資源產業集聚區,推進再生資源跨區域協同利用;構建區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促進行業秩序逐步規範。

行業人士認為,行業的轉型升級可走以下幾個方向:

提高廢塑料分揀技術水平,促進再生料集約化、梯級化、高效化利用,提升回收利用率。

鼓勵通過兼併、重組、聯營等方式,從隨地、小規模、低水平建廠轉向高水平、集中化、規模化的園區建設;共享基礎設施,降低投資強度;促進汙染集中處理,便於汙染控制與監管。

從簡單加工到深化產業鏈,廢塑料高值化利用,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提升產業競爭力。

如何打造符合環保標準的再生塑料產業?

推廣“互聯網+”的新模式,通過信息技術,優化資源,減少行業中間環節,提升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廢塑料再生行業,既可為國家節約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又可為環境保護作出巨大貢獻,是一項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綠色環保事業。

但是,熟知廢塑料行業的人都知道,處理廢塑料的環保設備科技含量高,工藝過程複雜,研發成本費用高,而產品利潤卻處於低段,這樣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資金壓力。

因此,也需要政府加大對廢塑料處理企業的支持力度,對形成規模的企業集群,從稅收、研發費用、技術專利補助、資金扶持等多方面出臺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對新建廢塑料處理項目,從土地、報批、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