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何能得到蒙古人的重用?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例子颇多,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割据一方的政权,很少能够统一全国。十三世纪后期,以蒙古族为主建立的元朝,取代原有汉族政权,建立起大一统的王朝,应该是第一次少数民族真正统一中国。在这个巨大历史变化进程中,蒙古族由一个边远的游牧部落,逐渐壮大,统一部落,进而统一国家,究其原因不仅靠着强大的武力,更借助各个民族的优秀人才为自己所用的政策,这其中耶律楚材便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少数民族政治人物。

作为一个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何能得到蒙古人的重用?

耶律楚材出生在一个契丹贵族家庭。他出生在金章宗明昌元年,亦即公元1190年。他的父亲耶律履曾经在金世宗时当过尚书右丞,元人宋子贞撰写的《神道碑》中记载了他的名字由来:“文献公(耶律履)通术数,尤遽太玄,私谓所亲曰:‘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因取左氏之‘楚虽有材,晋实用之’以名字。”

虽然其中有封建迷信的说法,不过,文中所说的“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倒颇符合后来的发展,耶律楚材长大后果为蒙古人所重用,官至相当于丞相的“中书令”,其仕途与《左传》典故相似。

耶律楚材三岁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抚养下,他接受了良好的汉文化教育。他不但博学汉族的经史,而且旁及天文、地理、律历、术数,甚至连佛老医卜等知识,都有所涉猎,因而在他二十出头时,便得到了金朝政府的任用,出任开州(今河南濮阳)地方官。两年后,也就是公元一二一四年,金宣宗完颜珣为了逃避蒙古军南下的锋芒,迁都汴京(今开封),让皇族完颜福兴留守在中都(今北京),耶律楚材作为完颜福兴的佐僚而留在北京,从而经历了一场名都被毁,身为臣虏的变故。

作为一个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何能得到蒙古人的重用?

蒙古军包围北京城一年,金军不敌,最终城陷,成吉思汗进城后,听说耶律楚材的名气很大,专门召见了他。耶律楚材长得相貌堂堂,引起了成吉思汗的注意,也可能是出于收买人心抑或故意测试其内心真实想法,成吉思汗便对耶律楚材故意说道:“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

耶律楚材当即向成吉思汗表示,自己从祖父辈开始就已经成为金的臣下,所以不能因为金国灭掉辽国而向金国复仇。成吉思汗感觉到耶律楚材身上的那种忠君思想盛于亲仇的意识,就放心的把他留在身边,成为一名亲信顾问。有了成吉思汗的青眼加持,耶律楚材在蒙古的账幕下,开始了他辉煌的仕途。

作为一个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何能得到蒙古人的重用?

耶律楚材书法

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的账下时,身份只是一个顾问性质的随从,地位和大汗账下的一大批儒生、术士、和尚、道士,乃至工匠差不多。由于蒙古人非常迷信,每每有大事必须要预卜吉凶,耶律楚材颇信此道,又精通天象、地理、历史、音乐等,知识比较广博,每言必中,因此越来越被成吉思汗所信任。

在成吉思汗西征途中,他的占卜不仅替成吉思汗解决了不少疑问,也因为自己的医术挽救了不少士兵的性命。不过,耶律楚材毕竟与旁的随从不一样,当蒙古大军攻打东印度时,他曾经借助一头如鹿如马的怪兽,劝说成吉思汗班师,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的大屠杀。

成吉思汗没来的及大用耶律楚材,但已经看到他是个难得的栋梁之材,一次成吉思汗当面指着耶律楚材对王位继承人的第三子窝阔台说:“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事实上,正是窝阔台继承大汗位之后,耶律楚材逐渐进入军国中枢,开始发挥他的政治才能。

作为一个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何能得到蒙古人的重用?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拖雷以幼子身份监国,蒙古汗国面临在诸亲王中选择继承人的大问题。这在任何朝代都会是一个大问题,操作不好,国家立即会陷入混乱。耶律楚材以先皇旧臣的身份,在大汗的既定继承人窝阔台和诸王察合台、拖雷之间进行政治斡旋,他拿出汉族社稷为重的封建伦理进行劝说,终于使得窝阔台顺利登上了大汗的宝座,并且接受了尊属诸王的礼拜,避免了一场血腥的政治斗争,耶律楚材也正式的进入了蒙古政府最高的决策圈子。

蒙古统治的贵族集团,从落后的游牧地区,进入了较为先进的封建农业区,对于如何管理中原这片广袤的土地,简直束手无策。一些贵族、官吏更是肆无忌惮的在其所辖地区聚敛搜刮,而国家的财政收入,却是愈来愈枯竭。大汗窝阔台身边的王公贵族,见识短浅,只会提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定其人以为牧地”。

此时,耶律楚材上书,认为应该以吸收汉族文化、恢复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活为首要任务。只要在中原地区厘定地税、商税,以及盐、酒、铁、山林、河泽等税,一年就可以有白银五十万两,丝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的财政收入。

在窝阔台的支持下,耶律楚材一年后就如数把各路征税区的税务账册和征收来的金帛奉呈在大汗的金帐之前。一二三一年秋天,窝阔台南下到山西,看到各地财货丰盈,国用充实,不禁大喜,对耶律楚材说道:“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者乎?”当即任命他为中书令,“事无巨细,皆先白之。”几年后,窝阔台在一次中央的盛大宴会上,亲自为耶律楚材祝酒,再一次感叹道:“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中原无今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

一个异族人,在蒙古宫廷中受到如此的重用,应该是不多的,除了说明耶律楚材确有治国之才,更重要的是,蒙古统治者对于人才的大胆放手使用政策。

耶律楚材的政绩不仅在经济上,也在其他方面很有建树,尤其是反对蒙古军队的滥杀与屠城。当时的蒙古军滥杀无辜是常事,甚至有审问人犯,已经释放,正好有人来进献把刀,为了试刀而把已经放走的犯人杀死的事例。耶律楚材从西征回来,为了制止燕蓟地方长官“杀人盈市”的暴虐行为,通过监国皇子拖雷,严厉的制裁了这一带的贪暴之徒。屠城更是蒙古军的“旧制”,凡是蒙古军所攻城池,稍有反抗,城破之后立即进行斩尽杀绝的屠城。一二三四年,蒙古军攻下金朝的南都汴梁时,意欲屠城,耶律楚材竭力以大军征伐,“所欲者土地人民耳”,“若尽杀之,将无所获”的道理,劝止大汗窝阔台,挽救了城内一百四十七万的百姓性命。

耶律楚材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应该与他尊孔崇儒有关。他自小浸淫儒家学说,对于治理国家的理解,也与普通的蒙古贵族大不相同,在强大武功之外,还要加上文治才是建立稳固的统治,是他一直极力倡导的思想。蒙古军攻下汴梁,耶律楚材立即奏请寻觅孔子后裔,封为衍圣公。接着又让儒生为蒙古贵族子弟讲解儒家九经,还在燕京设置编修所,在平阳设置经籍所,籍以网络儒家知识分子。到了一二三七年,他又以“守城者比用儒臣”的观点来打动大汗窝阔台,首次开科举,通过“经义”、“词赋”、“论分”三科考试,录取了文士四千多人。这里面有四分之一的是奴隶身份的,从而使他们摆脱了为奴的命运,有了上升通道。另外,耶律楚材还改革户丁税制,实行军民分治,形成了类似于汉族地区通行的统治格局。如果说早期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统治属于带有强烈异族性质的统治,那么此时,蒙古人的统治方式已经在耶律楚材的改造下变得更加中国化了,这也为后来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使得元朝不外于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二四一年,大汗窝阔台去世,三年后,耶律楚材也死在中书令的任上,身后家中仅仅藏有古琴和一些字画、金石而已。

作为一个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何能得到蒙古人的重用?

耶律楚材在蒙古汗国任职三十余年,他所推行的政治措施,是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都可能会考虑实施的,这些措施也与汉唐以来每个王朝的常规措施相似。但是,耶律楚材实施的对象与其他朝代不同,它是一个刚刚从落后的漠北进入先进中原地区,还处在奴隶制时期的蒙古汗国。它能够迅速封建化,从而保护了一个本来比较先进的地区,使之减少了遭受了破坏,并且交流愈来愈紧密,这样的功绩,放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都是熠熠生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