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朝廷重臣,他們的所作所爲,反映出西晉王朝當時社會的現況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荊州一帶的搶劫大案發生了數十起。人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些案子的主謀人就是荊州刺史石崇。石崇靠殺人、越貨發了橫財,成了當地的富翁。後將軍王愷以濫殺無辜聞名於世。不同的是,石崇殺人是為錢財,王愷殺人是為排場。

一天,王愷設下酒席,宴請王導、王敦等達官貴人。席間,有婢女吹笛助興。王愷一邊飲酒,一邊得意洋洋地哼著曲子。忽然,笛音頓了頓,略略有些走調。王愷為失了面子勃然大怒,“忽”地站了起來,將手中的酒杯摔在地上,命人將她拖出去活活打死。

身為朝廷重臣,他們的所作所為,反映出西晉王朝當時社會的現況

凶神惡煞般的衛士走上前,扯著她的雙臂拖了出去。杖擊聲、婢女撕心裂肺的悲號聲從外面傳來,賓客大多變了臉色,只有駙馬都尉王敦照樣飲酒,絲毫不為所動。

“換過酒來”王愷手一揮,僕人們忙不選地上前換盞。“讓美人來勸酒!”兩名婢女強作歡顏來到席前,依次給客人斟酒。依將軍府中的規矩,美女不能勸來賓飲酒,就算作美人侍候不周,立時砍頭。

婢女先給王導斟上酒。“大人請。”婢女細聲相勸。王導一向不善飲,但怕無故送了美女的命,只得勉強喝下去。

身為朝廷重臣,他們的所作所為,反映出西晉王朝當時社會的現況

婢女給王敦斟上酒。“駙馬大人請。”王敦故意不理睬,端坐不動。婢女很是驚恐,趕忙跪下,雙手捧著酒盞,悲聲哀求道:“駙馬大人,請飲下這盞酒。”王敦還是不理睬。

“拖下去砍了!”王愷大聲咆哮。兩個武士跑上來,把嚇暈了的婢女拖出去。“再給駙馬大人勸酒!”王愷下令。另一名婢女嚇白了臉,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顫抖著雙手重新斟上酒,跪下。

“請駙馬大人賞臉飲酒。”婢女哀求道。王導看不過,使勁扯扯他的袖子,說:“莫要造孽,把酒喝了吧!”王敦若無其事地說:“後將軍愛殺自家人取樂,讓他殺去,與我何干!”

身為朝廷重臣,他們的所作所為,反映出西晉王朝當時社會的現況

王愷漲紅了臉,又吼了一聲:“拖下去砍了”說完,恨恨地朝王敦看了一眼。兩個武士跑上來,把悲嚎著的婢女拖了出去。

“來人,再給駙馬大人斟酒。”又有兩名婢女給武士推了出來。王導看著發抖的婢女,站了起來,向王愷拱手為禮道:“駙馬都尉偶有不適,不勝酒力,望後將軍不要再勸。”王導當時名望很高,王愷不願得罪他,再說,有他打圓場,自己也好藉機下臺,於是站起來還禮道:“大人吩咐了,哪敢不從。”說完,朝婢女一瞪眼,道:“退下!”婢女向王導投過感激的一瞥,躬身而退。

身為朝廷重臣,他們的所作所為,反映出西晉王朝當時社會的現況

賓客沒有興致再飲,起身告辭。酒宴不歡而散。時隔不久,荊州刺史石崇奉調入京。王愷聽說石崇富可敢國,決心把他比下去。王愷吩咐家人,以後不再用井水洗鍋,改用飴糖水。消息一傳出去,人們都說王愷錢財無數。石崇付之一笑,吩咐廚房,以後不再用柴草燒飯,改用蠟燭。這事一傳開,大家都說石崇比王愷闊氣。王愷知道了,要泥工用一種名貴陶土——赤石脂粉牆石崇得知後,要匠人用花椒粉塗屋,房裡香氣四溢。

王愷連敗兩陣,很是氣憤。他讓人在出遊的路上設下四十里長的紫絲布屏障,這件事轟動了洛陽城。石崇財大氣粗,立即要人用更加名貴的錦緞鋪設五十里的屏障,真是滿眼錦繡、豪華無比。

王愷連連敗北,還是不肯罷休。好在晉武帝是他的外甥,於是進宮去見晉武帝,請皇帝助他一臂之力,務必把石崇比下去。晉武帝聽說兩位大臣比闊,覺得有趣。他讓太監拾出一枝二尺多高的紅珊瑚,讓王愷拿回去跟石崇比試比試。

身為朝廷重臣,他們的所作所為,反映出西晉王朝當時社會的現況

王愷大喜,回家後襬下酒宴,請石崇和其他大臣來赴席。席間,王愷讓人抬出紅珊瑚,得意洋洋地說:“這枝珊瑚是皇上賜給我的,今天特地請大家來觀賞觀賞。”大家看了,讚不絕口。有的說:“這麼大的珊瑚,我可從來沒見過,確實是天下珍品。”有的說:“這枝珊瑚的枝條疏密相間,賞心悅目,真是天造地設的寶物。”

石崇冷笑著走了過來。他順手拿起桌子上的鐵如意,向珊瑚擊去。只聽嘩啦一聲,珊瑚被擊得粉碎。王愷立時變了臉色,吼道:“好!好!你擊碎了御賜的珊瑚,又當何說!”石崇笑了笑,說:“王大人,彆著急,我賠你一枝就是。”說完,他吩咐隨從,把家裡的珊瑚拾來,讓王愷自己挑選。不一會,珊瑚抬來了。

王愷見了,大吃一驚。最大的一枝有四尺左右,三尺來高的有六、七支,至於二尺多的,有好幾十枝。“王大人,請自選一枝,算是我賠你的。”石崇帶著得意的微笑向王愷說。王愷羞得滿面通紅,結結巴巴地說:“這……這就不必了。我的那枝……我的那枝,說不上什麼……那就算了。”

身為朝廷重臣,他們的所作所為,反映出西晉王朝當時社會的現況

來赴宴的大臣也都看呆了,一個個張大了嘴,說不出話。經過幾次比試,王愷知道石崇比自己富有得多,只好認輸。石崇也因此出了名,被認為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但後來他終於失勢被殺。

由此看出,西晉統治者們如此驕奢淫逸,使得西晉朝廷迅速腐敗下,西晉走上滅亡之路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