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每年有80萬的醫學生畢業,然而成爲醫生的只有2.2萬」?

1234822987


眾所周知,臨床專業已經成為每年填志願時很多人爭搶的專業了,確實是個很熱門的專業。醫生,一個受人尊敬,薪資待遇高的職業。那麼,有人提出“每年有80萬的醫學生畢業,然而成為醫生的只有2.2萬”這樣的話題,該如何看待呢?




1、醫學生過多,競爭壓力大。

近年,醫學專業成為各種熱門專業後,很多人爭搶著想要學這個專業。醫學院也成為高考生眼中的“香餑餑”。但市場醫生的需求量不會變,醫生的供給量變多了,就會造成供大於求,很多醫學生辛辛苦苦學了五年卻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2、醫學生就讀時間長。

眾所周知,一般的醫學生就要讀五年,還有要考研的,考完研後還要規培、專培。很多學醫的同學一學就十幾年,當然,以後是要救命的職業,當然需要多學點知識。



3、醫生社會壓力大。

近年來,“醫患關係”在一次次被推向輿論高峰。醫生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要照顧好情緒不好的患者家屬,確實是個“高危職業”。只是希望社會上所有人對救死扶傷的醫生都多一份理解。



綜上所述,醫生是個奉獻社會的職業,但真正能從學醫路上堅持下來的人很少。也希望大家能謹慎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不難發現每年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報考臨床醫學專業的人都很多。很多人都覺得醫生是一個特別穩定的工作,福利好,待遇好,而且還受人尊敬,家裡如果有一個醫生也方便。但是似乎學醫的人很多,最後成為醫生的卻很少,那這是為什麼呢?

1.醫生太多


現在學醫的人太多,但是醫院崗位少,醫療人力供大於求。所以很多學醫的學生畢業後很難就業,因此不得不轉行換業。

2.學醫太難,過程太長


眾所周知,學醫本科就要5年,還要規培、專培。有些醫院還要求必須是研究生學歷或者是博士學歷。學醫真的非常辛苦,每次看到學醫的學生都是捧著厚厚的書在背。而且學醫持續的時間非常長。如今很多年輕人都覺得熬不起,因此很多人在畢業後就不想從醫了。

3.職業壓力大


醫生是一個要求非常高的職業。如果你誤診造成病人有什麼危險,或者是在手術中發生什麼失誤,那你的職業生涯可能就毀了。你還得面對各種各樣的患者和患者家屬。如今經常看到網上報道關於醫患關係的新聞。醫生並不是簡簡單單坐在辦公室裡看個病就可以了的。他們所面對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4.醫生休息時間少


很多醫生沒有節假日,有些科室分為“休班、白班、夜班和連班。”白班是一整天班,但是中午可以回家。連班也是一整天班但是中午不能回家。夜班是從晚上到第二天早上八點,八點以後休班。普通醫生平均每四天休半天,工作是非常辛苦的。

5.醫生基礎工資低


醫生的基礎待遇並不高,尤其是學歷不高的醫生,去了基層醫院待遇非常差。特別是剛入行的年輕醫生初始工資都特別低。只有慢慢實踐積累經驗,慢慢提升自己。但是同年齡的同學都開始掙錢了,很多學醫的人還要交著錢繼續學習。即使成為醫生了,後面還要繼續考評。

6.工作強度大


醫生帶病上陣的有很多,即使自己生病也不能隨便請假休息。我們經常能在新聞上看到,醫生一邊自己打著點滴,一邊給病人問診。還有很多醫生一場手術可能就會持續十幾個小時,一場手術下來,醫生都虛脫了。所以,醫生絕對是一個高負荷的職業。

綜上所述,醫生無疑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但能在從醫這條路上堅持下來的確實很少。

——END——

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這個數據不知道是怎麼來的,沒有參考性。



醫學醫學畢業生每年沒有那麼多,大約再十五六萬吧,每年高考人員也就二百萬左右,要是八十萬學醫,中國遍地都是醫學生了。

還有2.2萬成為醫生是如何來的。本科醫學生的去向有幾方面:

1.目前最大的應該是考研究生了,目前很多醫學院校的研究生數量要超過本科生了。並且有很多班級要有一半讀研究生了。而這些研究生將來大部分還是要當醫生的。

2.一部分改行了,但大多數是從事和醫學相關的專業的,比如:醫藥相關的專業,研發,銷售等。一部分留在高校做老師,還有極少數徹底改行了,但比例不高。

3.還有有就是直接做醫生,目前的情況本科生直接做醫生的一般很難留到大型三甲醫院了,一般是二級醫院和縣級醫院。

4.目前中國實行住院醫師培訓,還有一部分沒有找單位,直接聯繫規培醫院進行住院醫師培訓了。

但目前醫療環境不理想,的確改行的人員比以前多了,但絕對不像題目說的那樣聳人聽聞的。


快樂的小大夫


這兩個數字未必準確。但確實有一些醫學生畢業後沒有做醫生。

醫生在大多數人眼中是收入又高、工作又穩定、而且永遠也不會失業的職業,是好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但是,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不容易,就像我們永遠看見明星光鮮亮麗的一面,卻不知道他們在背後付出了多少,所以不當醫生就很難理解醫生內心的苦衷。

關於每年醫學生畢業人數和成為醫生的人數相差甚遠的情況,從我身邊的例子來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1、個人對醫學沒興趣。好多學生報志願的時候並不是按自己的意願報的,好多都是由於家人覺得當醫生不錯,就讓孩子報醫學院校,其實孩子並不願意學,導致畢業不從事醫生行業;另外就是報志願前自己沒有深入瞭解醫生行業,自己感覺挺好,但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學醫,所以畢業後也改行。

2、學生的對職業的要求太高。其實要說醫學生就業難,其實也不難,現在基層地區對專業醫生的需求很大,但是,由於條件艱苦,工資低,基層的設施也不齊全,發展前景相對來說稍微差一些,這和許多畢業生的理想差別太大,他們都想去大城市發展;現在幾乎所有的三甲醫院要求的最低學歷是研究生學歷,而醫學本來就比別的專業多念一年,這又要上三年研究生,好多學生都不想再堅持了,綜合這幾種因素,導致醫學畢業生寧願改行也不願再學醫。

3、繼續深造。為了能進入大城市發展,為了能進三甲醫院,為了能學到更多專業知識,一部分醫學生在本科畢業後選擇繼續深造,繼續讀碩士,而且,近幾年醫學生考研的人數逐年上升。

4、從事與醫學相關的職業。好多學生覺得自己不適合臨床,但又不想脫離自己的專業,所以他們選擇在醫藥研究所或製藥廠或在醫學院校當老師教書育人等等。

5、醫患關係緊張,醫療環境不容樂觀。隨著近幾年醫鬧事件及醫生過勞猝死的報道,大家對如今的醫療環境感到恐慌,誰都不想自己成為下一個被傷害的醫生,這也是讓醫學畢業生不想從事醫生的一個原因。

雖然有這麼多原因,但是仍然有很多不忘初心的學生,他們選擇進入臨床,選擇承擔起救死扶傷的使命,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貢獻給了醫學事業,希望大家能理解和尊重醫生,營造一個綠色的醫療環境。

本期答主:張曉玉 醫學碩士


杏花島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質疑“每年能有80萬的醫學生畢業?”依據在哪裡?看看每年的本科醫學院招生的數量有多少,每個學校招生人數不超過一千人,全國本科醫學院不超過100所,80萬醫學生從何而來?

所以80萬隻不過是誇大其詞而已,每年畢業的醫學生不超過十萬人。醫學院的開辦不同於別的學院,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購買設備,建立實驗室。這筆資金費用不是誰都能夠承受得起的,所以醫學院沒有遍地開花。



再來說一說然而成為醫生的只有2.2萬人這個問題。如果像題主所說的有80萬醫學畢業生,只有2.2萬人成為醫生,那麼就說明很大的問題呢。但是事實上並沒有這麼多醫學畢業生,每年不過十萬人。那麼只有2.2萬人成為醫生那就很正常了。

醫學生本科畢業以後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繼續考研深造,因為本科畢業出來沒有任何的優勢,只有不斷的提升自己,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機會。所以考研深造佔去了大部分人。


學醫不易,做醫生更加不易。以前都說做醫生救死扶傷,現在都說做醫生辛苦不掙錢,所以又有一部分人畢業出來以後就直接改行了。學醫出來不一定就要進醫院裡去做醫生,還可以從事美容,醫療器械,保健品等行業。


有很少一部分人高不成低不就,所以索性就沒有去找工作,待在家裡或者出去遊學。這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選擇在觀望,在思考自己以後的人生道路。

所以每年只有2.2萬人成為醫生這就很正常了。今天你流的淚都是當初你填志願時腦子進的水,什麼事情都有因果關係,所以在當初做出選擇的時候需要更加慎重小心。


大三老學長


寫完醫你就會知道,學醫太苦了。

我說句不誇張的話,我國醫學專業的老師,是大學裡面出現盡心盡責老師最多的地方了!

為什麼呢?因為醫學這門專業就決定了,你教要好好的教,你學要認真的學!

考試! 你要正兒八經的過! 因為你以後從事醫療行業啊!


所以,很多人雖然報考前很想做醫生,但是學完發現,真的太苦了!

特別是臨床醫學! 真的苦,比高考都要苦上一倍!



大環境下,學醫過後,改行了!

我們的醫患關係很緊張,這個大家知道吧,所以很多事情裡面很複雜!

你盡心盡責,有時候還會被誤解!

而且吧,對於學醫的來說,動不動就是五年制,而且普通考研的三年的多,因為學著幾年就給你保研了!你保還是不保!

等出來當醫生,都26、27了,還不能正式報效父母,有的時候還要找父母要生活費!

壓力大,加班是常態!

過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問有對象了沒有啊,自己想想天天忙的,心裡最牽掛的就是自己的病人吧!

休息日基本上就是睡覺,忙的有時候飯都吃不上!




結語:

我希望有更好的人來到醫生這個行業,畢竟沒有了醫生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向所有學醫的同學致敬。


由我答


“職入龍門”觀點:醫生之所以“越老越吃香”是因為健康醫療是各個國家高頻剛需的“民生剛需”!只是醫生的待遇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薪資待遇會有所區別,但是高需求量、高強度、高壓力的職業特性確是全球一樣,也註定是想要當醫生獲得高社會地位光環背後需要承受和付出的代價。而做為輸送人才的學校普遍存在一個“弊端”,就是僅輸出理論知識和要求學歷教育,卻很少讓每位自願或被迫選擇職業的人才明白,以某一種職業身份獲得職場生存空間的真正代價以及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這就是包括醫學生在內的絕大多數高校人才輸出到社會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選擇轉行的核心原因。



1 我國的教育和就業從來都是兩條並行且不產生交叉的軌道,這是我們從校園步入社會,當千辛萬苦應聘上自己心儀的職位,比如,醫生時。現實、殘酷又難以想象的工作環境大大超出了我們對於課本和理論上對於某一職位的職業價值的解讀。這才是絕大多數人質疑10多年寒窗苦讀的真正意義、產生職業迷茫,進而選擇轉行的很重要的原因。



我們從上學開始,每一步學業都是由家長“強制”規劃的。你永遠會聽到家長們“強制”規劃你的說辭都是這樣的:醫生這個職業社會地位高、是即體面又穩定、薪水待遇又好的工作!其實,他們也就認為這是一份應該很輕鬆的工作而已。

而我們對於醫生這個職業的瞭解也僅限於肯本上無私奉獻的白求恩、醫聖孫思邈、本草綱目李時珍……近代醫學泰斗……,當你真正進入醫院工作的那一刻開始,你會發現,課本和學校對於工作環境、醫患關係、職業道德以及醫生職業幸福感到底在哪裡的解讀都是少之又少的!

由於醫學對於生命負責的嚴謹性,醫生這個職業的學習要遠高於其他職業的學習時間。本科學歷也要5年以上(理論+臨床經驗)。對於文化課的基礎要求也大大高於很多專業。這其實變相說明了能夠進入醫學院學習的學生本身就是全國各個高中很優秀的學生,他們也當之無愧是天之驕子。但同時,這些年輕人也是物質生活豐富的95、00後一代。他們基本生活條件都較為優越,且個人自理能力都很欠缺,在城市裡的孩子又會相對“嬌生慣養”。請問,即便他們可以刻苦突破學業的瓶頸,但對於醫生或護士這種高強度的“服務”性的工作,這一代年輕人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是否能夠接受呢?因為學校和課本里從來對於實習醫生低薪、高強度工作、沒有正常作息時間、基本沒有休息(就算休息也要被不斷需要惡補的臨床經驗和技能提升、各種考證所填滿)這還只是身體上的壓力。讓很多醫學院畢業生選擇轉行的是來自對於生命的負罪感和患者質疑產生的緊張醫患關係以及就業後就一直困擾自己的結婚、生子等家庭問題。心理的巨大壓力才是促使年輕人就業沒多久就轉行的直接原因。

不是這些勵志成為白衣天使的年輕人不想堅持“救死扶傷”的職業理念,不想完成父母的殷切希望、不想出人頭地!而是大家從家庭到學校的教育中對社會和職業的認知中就欠缺“我這麼拼命的付出到底是為了什麼?”的價值觀的奠定。特別是醫生這樣使命感非常強烈的職業,如果從業者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為什麼做醫生?且獲得職業幸福感的話,是很難長久堅持做下去。長久的堅持支撐的元素包括犧牲個人的身體健康、個人家庭生活、個人想要享受的生活……

2 一名真正意義上的醫生能夠在某一專科領域獨當一面又能獲得職業幸福感,這是醫生這份職業應該賦予從業者們真正的職業目標。而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兩個環境的塑造:



A 學校理論的紮實基礎。儘管我們的學歷教育一直在完善,但也只能解決步入社會的門檻和基礎知識環節。我們需要從學校開始就要對於步入社會有一個客觀、現實的認知:我們在職場體現的價值就是能夠適應崗位的職位要求且承擔崗位背後的身心壓力!因為我們要在一線直接面對消費者和公司的需求,不是演習也不是職業體驗、沒有人會把你當成孩子,你獲得的報酬哪怕再低,也是要通過勞動價值換取的!

B 就拿醫生這個職業來說,你再高學歷、高背景,嚴格來說從進入醫院(職場)開始,你就從事了一份“服務”行業的工作!你需要做的是用自己的學識和醫療經驗去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這個過程中對於實習醫生來說,心理上需要接受從學生向普通職場新人轉變的過程。

在職場,特別像能夠進入醫院的每一位新人,他們都是付出巨大艱辛努力才有資格進入某醫院當實習醫生,殘酷的競爭從應聘就開始了,更何況是在醫院實習獲得留下的資格。

對於醫院來說,他們每天面對無數患者的治病救命需求,他們任何一個人都沒時間教新人從0做起,他們需要的就是能夠在一線馬上為患者服務的成手。

對於患者來說就更沒有理由包容這些職場新人,因為人家是拿命來給你“陪練”,所以誰都不會給一個無能又拖後腿的職場新人機會的。

所以,做為實習醫生,你需要做的就是謙卑放下身段的學習、惡補臨床超越課本知識體量的病例、提升個人的醫療技術。我們沒有時間抱怨、哀嘆和焦慮。因為我們要對自己選擇的職業規劃負責且付出行動並學會承擔後果!“適者生存”才是真正能接近職業目標的真理。而職業道德和挖掘自己職業價值的過程就是通過不斷在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在職場工作的時間越長,你越會體會到獲取職業幸福感的能力才是真正支撐你在你選擇的職業領域走的長久的終極力量!

大家身邊是不是有學醫的朋友,他們對於未來當醫生有怎樣的觀點和經歷呢?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END----

“職入龍門”分分鐘輕鬆解決職場問題,秒秒間溫暖努力向上的你!關注“職入龍門”頭條號,獲得更多職場升職加薪的實用經驗!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評論、轉發。“職入龍門”粉絲朋友們獲得高薪工作、升職加薪是我們最開心的動力!

職入龍門


假設說醫學畢業生每年八十萬,就業二十萬的數據是準確的,那麼剩下的六十萬流向了這幾個地方:

一:醫藥代表,全國數萬家醫藥生產企業,醫療器械廠,保健食品廠,這些企業大量需要具有醫學專業學歷的業務員,大的企業省市縣均有醫藥代表,這些代表分走醫院和走市場兩種渠道,尤其是負責向醫院推廣新藥的,向市場推廣會演講的基本上都有不同的專業學歷,有的省市級代表還是二本以上本科生。假設按樓主說的有六十萬沒進醫院的畢業生,上述企業起碼能分流三分之一以上。

二:剩下的三四十萬到哪裡了,不要忘了星羅棋佈的城鄉小診所,和滿大街都有的大小藥店,都有專科以下學歷的畢業生辦診所和藥店。

所以說六十萬畢業生轉行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真正轉行或回家當農民的是為數不多的醫學專業畢業生。


瘦馬180


這是必然趨勢。

醫生的收入和醫生數目絕對相關。

一個科室人員越多,醫生收入越少。

招進來不少醫生。

目前這些醫生已經開始分流原有醫生收入。

在床位數不變的條件下,一般科室都會限制人員了。

為什麼?

收入低大學生不愛去唄。

要想解決目前情況:

1.合理控制醫學生總數。

2.對於缺醫生的科,如兒科加大招生力度。

3.儘快調整基層醫院人員構成及收入。

現在各個醫學院校為了能找到人,有些再玩文字遊戲,只統計畢業當年就業率,畢業2-3年沒有工作的也有。另外有很多人考研,考研一是因為工作難找,二是因為各醫院硬件要求高,現在有些醫院在建全博士科室。博士和看病毛關係沒有。

總之,現在還學醫的都是真愛,或者家裡有礦。



眩暈頭暈茶屋


根本原因是不受尊重。社會人從根本上需要別人的認可和尊重,可以說,這是一個社會人生活下去的根本動力。一個行業是不是能夠吸引人才,關鍵要看他是不是受人尊重,這是根本。尊重是多方面的,需要多方面衡量。其表現就是社會地位。醫學行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被國家定義為服務業,其實忽視了知識分子,尤其是專業型知識分子的那股傲氣,行業對新人的吸引打了很大的折扣。當下社會環境崇尚的金錢和權利,導致了各個行業的扭曲,加劇了對知識的不尊重,進一步降低了行業吸引力,行政手段的干預又導致體制內不能開放招人。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增長,而行業後備新人的減少,出現了醫患供需的嚴重不平衡,出現了大量的醫患矛盾。另一方面,現代醫學是伴隨著大量的知識和技術手段更新而進步的,這些知識和技術手段因為創新保護,往往都有高額的知識產權保護,加之研發成本的居高不下,行政因素等,使現代醫學的診療手段成本居高不下,成為了普通人,低收入群體也無法逾越的高消費場所,從而加劇了醫患矛盾。所謂中產階級,在國內保險行業並不健全、不成熟,且沒有深入人心的情況下,隨時面臨因病返貧的囧境。方方面面,無不加劇著矛盾。矛盾的積累需要出口,導致這樣一個知識密集型的、從業者都是文弱書生的行業成了高危行業。這樣一來,離職的每年已不再是少數,參與進來的也在減少,而病人穩步增加,每一個醫療個體的工作量就會穩步增加,在同樣的出錯幾率下,錯誤量就會增加,就醫的風險也在增大,而一旦出現錯誤,往往又會出現離職。如此反覆成為惡性循環。如今在職的醫療個體,主動參與的已寥寥無幾,大多是被迫負重前行,短期內現狀可能不容易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