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A股投資方向、策略和戰術安排

總結前面多篇文章所述,我們仍然認為,節後A股市場,可以採取低接佈局的策略,其方向還是應偏於藍籌,同時考慮市場間的差異性結構,其分化過程也必然會帶來相互牽扯和影響,波動不可或缺,如此則依然要有反覆拉鋸預期,為了避免因為倉位過重而在波動中影響操作情緒和行為,還是應主動控制總體倉位,不必激進。

在投資方向上,憑藉對市場間優劣程度的比較,我們依舊確立上證50市場的優先性,其成份股票也就是優先考慮的對象。由此觀察50成份股票,可以確立,上汽集團、新華保險、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興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鐵建等等個股,均不易在短期波動中丟失技術性優勢,具有一定的穩定效應,從而具有可低接佈局操作的結構特徵。

依照同樣的方式可以來觀察滬深300市場中的成份股票,也都可以獲取類似的標的股票,雖有差別,但關鍵在於對短中長期結構的分析。通常而言,可以積極跟蹤短中長期結構確立漲勢的個股,且在過去一段時間裡頭,積極釋放量能推升股價形成突破態勢的標的,都具有較強的再參與條件。

另外,消費升級方向的股票,也是可以在震盪中尋求參與的方向。主要體現在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具有稀缺性、唯一性的企業,就更具有長期跟隨參與的條件。這個情況,猶如大家熟識的愛爾眼科、湯臣倍健、片仔癀、涪陵榨菜、分眾傳媒、視覺中國、中國國旅等等這樣的品種,都具有類似的道理。

再者,還有科技類股票,的確會因為全球科技股在過去一週裡大幅下跌,這勢必會引發A股市場科技股票的動盪,但依然要能夠從大格局上深度思考,我們未來經濟的成長基石,仍然要依靠科技振興。這在過去幾年以來的政策上支撐力度超強,也是明確的方向指引。信息科技類股票,具有自主性、獨創性、替代性的標的,仍然要主動跟蹤其後續具備的參與機會。

而考慮到當前股市仍然所面臨的動盪格局,個體風險會長期存在,這會使得許多投資者在投資選擇上難度加大。所以我們會繼續建議大家考慮ETF的配置安排,這尤其適合相對較大資金量的投資者,具有一定的配置價值。可以確判,未來許多個人投資者跑不贏指數,參與ETF就已經足以跑贏股市。

按照目前交易活躍度來看,具有比較強的流動性的ETF,當是上證50ETF、滬深300ETF、中證500ETF、創業板ETF、創業板50ETF等等。這些都是可以作為指數化投資方向的配置品種,策略上可以採取定投,或者網格化投入。其邏輯基礎,也是對於股市再度持續向下空間的有限,而反轉向上則空間相對較大的積極預判。

還有則是期權的投資思路,但因為是放大槓桿交易,所以具有較大的風險性。不過由於可以行使或放棄權利,而使得最大損失可控,但一旦產生利潤,則空間無限。這使得期權具有明顯的“有限損失,無限利潤”的特點。不過也是一種合約化交易,其規則和股票略有不同,不明白其中道理的投資者,也自然不能盲目參與。對於熟識其交易原理的投資者,倒是可以選擇參與,但也應控制好風險。

綜上所述,節後A股開局所面臨的震盪過程,仍然需要採取組合策略來應對,不必激進,考慮到任何衝高還有回落預期,而且各大指數的三不結構,本身就需要震盪調整,以及主板市場的顯著優勢格局,都要強於創業板市場走勢,其操作性更佳。

所以投資方向,依然偏於主板市場,並選取優質優勢的個股,採取低接的策略,並繼續控制總體倉位,來進行合理的佈局。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可以從股票、ETF和期權中任意組合,採取有效的戰術安排,能夠為投資帶來更穩健的效益。

具體到標的物的選擇,任何時候都要明白,不和跌勢股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題材,不玩概念,不聽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線為主,唯量是問,四個條件,趨勢為王,汰弱留強,每日歸零”的原則,來審視和積極應對市場的變化與發展。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聲明:文章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及理論論證說明,僅是提供您參考不應該構成投資建議;個股的分析說明不是推薦、點評,也不是建議操作,投資者要自行研判,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