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普洱茶的葉底辨別出茶的好壞?

韓延雷


『如何通過葉底辨別好茶,你需要知道這7點!(乾貨)』

普洱茶的葉底能夠提供很多參考信息,比如年份、倉儲、產地等,本文就和茶友聊一聊該如何通過葉底辨別好茶。

但評判一款茶,必須綜合各個方面的特徵,千萬不能只看某一個方面就下定論。

在評判茶時,很忌諱出現的一種情況,就是斷章取義,只從某個片面的特點就判定一款茶的好壞。其實茶好不好,最關鍵的還在於入口的味道讓不讓人喜歡,喝了以後能不能促進身體健康。


1、相同的茶,存儲地區不同,葉底不同

先說生茶,生茶的葉底,能結合倉儲地點大致推測出年份。

以南茗佳人2007年生茶《歲時》為例,至今已有11年陳期昆明幹倉存儲的茶,現今葉底轉化為黃褐色。

▲至今11年陳期的《歲時》葉底

由於昆明氣候乾燥,轉化相對較慢,如果是存在廣州,十年的生茶葉底色澤以褐色為主。

▲至今11年陳期的《歲時》茶湯

2、相同的茶樹,採摘時節不同,葉底不同

要想從葉底看出更多信息,需要“博覽群茶”的功力,我和你說古樹茶春茶的葉底比夏茶秋茶葉底肥厚,你沒見過秋茶葉底,對秋茶葉底沒有形成深刻的印象,也是白搭。

▲南茗佳人景邁500年秋茶葉底

如果同一茶區的春茶秋茶葉底放在一起,會發現春茶葉底更加肥厚,其葉梗的長度要小於秋茶;

▲南茗佳人景邁500年春茶葉底

秋茶葉片略薄,充分泡開之後依然顯的單薄細長,並且不如春茶粗壯飽滿。

▲南茗佳人景邁500年秋茶葉底

3、馬蹄腳和是否是古樹茶,沒有必然關係

也有茶友在掌櫃的私人微信(6480348)上詢問:馬蹄腳是不是判斷古樹茶的依據?

答案是:不是,古樹茶是會出現馬蹄腳,但並不是有馬蹄腳的就是古樹茶。

馬蹄腳實際上是破壞性採摘方式造成的,茶農採摘時採摘不規範,直接一把扯下葉芽,就會連葉梗連接處的枝椏一起扯下,就會出現馬蹄腳。

不論是古樹茶還是臺地茶,只要採用這種採摘方式,都會出現馬蹄腳。

且這種採摘方式,對古樹茶的破壞是顯而易見的,被扯斷的枝椏處來年不會再發芽,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極其難採摘的古樹茶身上,茶農才會採取這種方式。

所以說,馬蹄腳不是判斷是否是古樹茶依據,只是馬蹄腳在古樹茶上比較多見,如果有人採摘小樹茶時也採用這種拉扯式的方式,一樣會出現馬蹄腳。

▲圖為採摘不規範而出現馬蹄腳

4、葉片特徵明顯的茶區,可以通過葉底判斷

對於極少數葉片特徵明顯的茶區,看葉底也能夠輔助判斷是否這個山頭的茶。

比如說昔歸茶,在臨滄大茶區中,昔歸茶的葉底色澤更偏向於墨綠色,色澤較深,邊緣鋸齒明顯,葉片偏細長;

而冰島茶葉底葉片稍稍橢圓,鋸齒不如昔歸茶明顯,色澤沒有昔歸茶深;

▲2017年冰島古樹茶葉底

再比如景邁的古樹茶葉片大而偏橢圓,鋸齒圓潤,色澤偏黃綠。

▲南茗佳人景邁500年春茶葉底

5、葉底的柔韌度和彈性,也是判斷普洱茶後續存儲價值的指標之一

如果同年份同山頭的春茶和秋茶對比,春茶葉底捏在手裡會感覺韌性比秋茶好;

十多二十年的茶,葉底捏在手裡不容易碎、還有彈性,至少說明還有一定存儲價值和轉化空間。

▲至今11年陳期的《歲時》葉底依舊保持良好韌性

如果沖泡十泡之後,葉梗部分依然像是沒有完全泡開的模樣,並且細瘦有皺褶,十有七八(不是全部)是雨水茶(夏茶),如果再結合口感淡薄水味重而且寡淡、香氣弱,基本可以確定是雨水茶。

如果葉底可以看出明顯的糊點,多半是炒茶時鍋溫太高而且不均勻導致;

葉片邊緣或者葉梗出現紅色,則是採茶之後鮮葉沒有及時攤晾,被捂了一段時間導致。

▲葉梗發紅的葉底

6、古樹茶芽葉不一定比臺地茶肥壯

有茶友問是不是古樹茶的葉片芽頭要比臺地茶肥壯,其實不然。

古樹茶和臺地茶對比,葉片肥厚度可能相似,但芽尖部分古樹茶反而精瘦;

臺地茶則更加肥壯,但古樹茶芽頭部分捏在手中韌性比臺地茶好,不易捏爛,有些臺地茶白毫密佈,芽頭看起來肥厚壯碩,喝起來滋味卻不怎麼樣。

▲南茗佳人2018年《巴達山》古樹春茶葉底

從葉底區別古樹茶和臺地茶,可以從葉脈區分,一般來說,臺地茶的主側葉脈對脈對數少,古樹茶主側對脈對數較多,而且古樹茶的葉脈更加明顯,這在同年份兩種茶同時對比的情況下容易看出來。

7、同一餅茶葉形不同,未必是拼配

也有茶友問同一片餅上出現不同葉形,是不是就是不同山頭茶拼配?

這種判斷不科學,一片葉子從芽到完整的葉片定形,每一個階段的形狀都可能不一樣,我們採茶時是在葉子尚未長成前就採下,從幼葉到成葉,有的是先長成小圓葉,再慢慢變尖;

有的則是先變尖,再慢慢變寬,這就導致從這個方向判斷的誤差很大,所以說,葉底只是一個輔助點,要判斷一款茶好不好,單憑葉底是不夠的。

葉底能夠提供很多信息,但如果單看葉底就下定論,其中的誤差是非常大的。

要判斷一款茶的好壞,要結合湯色口感、倉儲、沖泡方法等等因素來辨別,僅僅依靠葉底就做出判斷,只能說是一種儘可能的大範圍的經驗估計,不能百分之百準確。


文章來源|南茗佳人,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更多葉底、以及普洱茶選購、甄別知識,可關注今日頭條【南茗佳人】,或微信公眾號:nmjrcha


南茗佳人


如何通過茶底來判斷你購買的春茶是不是好料?


如何通過茶底

來判斷你購買的春茶是不是好料?

導讀

看茶底判斷茶料,不會完全準確無誤,只是“儘可能的估計”。大多數的情況下,好茶自有好料之相;少數的情況下,有可能因為看不見的製程或者是倉儲錯誤,導致好料沒能成為好茶。即便如此,研究茶底仍然是愛好普洱茶的朋友值得了解的知識。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徵:芽至初葉的距離很短,這是和秋茶、夏茶來比較而說的。

另外有四個輔助特徵﹝輔助意謂非必然﹞:

1.葉接梗處明顯變粗,有人稱為馬蹄。

2.梗較粗壯【葉厚梗粗與熟茶的關係】

厚的葉及粗的梗裡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澱粉,陳化後澱粉經過水解作用產生醣類,可以增加茶湯甜味,所以適當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之釋放更多含澱粉汁液。另外葉與梗的澱粉量多於芽,所以茶菁等級低作出來的熟茶更甜。

3.葉較豐厚

4.白毫密多【葉子為什麼需要白毫】

高山日光強烈白毫可以減少水氣蒸發。

這四輔助特徵就是經過一個冬天儲存的養份釋放的結果。

二、芽頭

輔助特徵是園地茶胖粗,大樹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芽至初葉的距離較長,葉的厚度比較單薄,但是也有馬蹄。

四、夏料﹝雨水料﹞

除秋料就有的特徵之外,梗長而無力,梗面會因水份過多又幹燥失水呈現凹痕,有點像芹菜梗。

五、臺地茶葉面

主要特徵:就是葉面薄弱,如薄紙易折;泡湯之後無力恢復彈性,甚至多次沖泡也不能展開,葉子愈薄當然愈差。

有三個輔助特徵:

1.主側葉脈較平或不明顯

2.葉緣有明顯密齒

3.大型茶園地有時候是用剪刀採摘(剪刀採茶的結果是茶梗斷面整齊如切,另外葉面大小無法成為判斷特徵,因為施肥也可以增大葉面。)

六、大樹茶葉面

大樹茶指有明確範圍,定期採摘的古樹茶園。

主要特徵是葉面豐厚堅韌,豐厚是因為大樹茶的葉層的柵狀組織比臺地茶厚實;堅韌是因為大樹茶海拔較高的生長環境造成。

低溫時:高山上更低溫。日曬時:高山上紫外線更強。括風時:高的樹迎風更多。所以堅韌的葉質是大樹茶適應環境之後生命力的表現。

即使壓成茶餅,一旦泡湯後,葉面會很快的恢復彈性,摺痕通常不會存在,茶湯中的大樹茶葉面像皮革泡水般捲曲。

另外四個輔助特徵:

1.主葉脈粗,側脈明顯,葉脈看似魚骨架。因為葉子重,由側葉脈再分出的細脈會比較較靠近葉緣。

2.葉緣齒較疏較小,但是也有齒緣紅尖似蟻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樹的特徵。有時會出現蟲咬孔,也是大樹茶的特徵,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較混亂的臺地茶。

3.大樹茶葉子顏色,二葉及三葉比臺地茶深,近墨綠色。高山茶顏色為什麼更深口感反而不澀,向陽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葉綠素和光合作用而產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鮮爽不澀。

4.不大可能出現用剪刀採收,因為工人有時是爬上樹採茶。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馴化的近緣野茶,而是指因為路途偏遠,乏人管理,無法像大樹茶一樣定期採收的茶樹。這樣區別是市場上確實有別於易武大樹和班章大樹等定期採收的產品。

除了大樹茶的特徵之外,野生茶主副葉脈高冗明顯,看似洗衣板。葉顏色更加墨綠。葉面更加的油亮,高山茶葉子為什麼更油亮減少因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氣蒸發,反之,葉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

還有如果霧氣重的茶區,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氣蒸發的油光葉面。葉梗更加粗壯,葉緣齒更稀疏,或只有葉尖有或完全沒有。有可能因為樹形非常高大。較粗的葉與梗需要迎風生長。葉緣無齒有可能是因為海拔更高,樹形高大,人跡罕至。不必再防動物刮蹭,昆蟲咬食等情況。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餅茶,出現不應該同時出現的特徵時,就有可能是不同來源的茶葉拼配,出現二種不同的葉緣齒、葉脈可能是兩種不同生長地。例如大樹茶配臺地茶。出現二種不同的梗面、梗長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九、葉形

如果依照葉形來判斷出自那一個山區是否可能?雖然說易武茶、布朗茶及臨滄茶葉形各有區別,但是因為我們採茶時是在葉子尚未長成前就採下,從幼葉到成葉,有的是先長成小圓葉,再慢慢變尖;有的則是先變尖,再慢慢變寬。如此一來,判斷的誤差就會很大。所以如果同一餅茶葉底出現有葉尖稍圓與稍尖之別,不能認為是不同來源。

十、黃片

野生茶茶餅可能更容易見到出現幾片黃片,正式名稱是魚葉,也稱奶葉。氣候轉溫暖茶樹春芽冒出之後會有一片暫時輔育幼芽的葉片,稱為魚葉。在魚葉之後才會再長出真正的初葉、二葉。初葉開始能夠光合作用,魚葉立即開始變黃,而且容易脫落。如果採收時,魚葉還沒有變黃,就會一起進入製茶壓茶過程。出現魚葉是頭春料的特徵之一,但是若是當年氣候乾旱嚴重,魚葉出現也會多一些。

十一、葉脈

一般來說臺地茶的主側葉脈對數少,大樹茶的主側葉脈對數多。所以數葉脈對數是有效的辨識方式。

尤其大樹茶葉脈明顯,又都以全葉形壓餅。舉例說:臺地茶的優良種勐海大葉種是10~12對左右!臺地茶的主力雲抗10及14則在6~9對的居多。

再看大樹茶易武的落水洞主側脈10對。勐宋的曼松主側脈7~8對。勐海的賀開主側脈12~15對。勐海的曼糯主側脈12~18對。勐海的巴達主側脈11~13對。半坡老寨主側脈13對。帕沙主側脈11~13對。雙江勐庫主側脈9~11對。班章主側脈19~21對。﹝幸好想從茶底認出班章料好像還不太難﹞

十二、切碎

出現切碎的葉底通常來自高產量的大廠:大益、下關、瀾滄古茶等。切碎茶葉有助於不同來源的茶菁拼配,同時也節約了毛茶的細碎料。強調純料及少量製作的大樹茶通常不會切碎。


勐傣說普洱


百花吟旗下茶葉/茶具/茶生活美學知識分享專欄;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每天與您分享專業茶知識!

如何通過普洱茶的葉底辨別出茶的好壞?

茶渣的專業術語叫做“葉底”,茶葉在沖泡之後吸水膨脹,葉片露出“本來面目”,茶的採摘、加工、存儲過程是否合理都能從葉底看出來,普洱茶也一樣。可以從嫩度、色澤、勻度、舒展度四個方面來入手看普洱茶的優劣。

一、看嫩度——捏葉底,看茶質。

看一款茶中芽頭、嫩葉的多少和總體葉質的老嫩。分辨的總體原則是:手指捏葉底柔軟有韌性、葉脈不隆起、葉子邊緣鋸齒平和、葉肉厚軟的嫩度好,多為優質茶原料。質硬,放手後鬆開、葉脈隆起、葉邊緣鋸齒狀明顯的為老。

二、看色澤——能直觀反映茶原料。

看茶葉色面是否油潤光滑、反光強,而枯的則是有色無光澤或光澤差。新茶色澤鮮豔、鮮活,成品新鮮,初制及時合理。老茶色暗,為茶色深,無光澤,鮮葉粗老,初制不當。

三、看勻度——能暴露採摘情況。

看一款茶的大小、厚薄、老嫩、整碎是不是統一,看採茶做茶夠不夠規範,有沒有經過拼配。

四、看舒展度——能顯示茶葉活性。

葉底的舒展度越好,說明活性越好。質量好的茶葉或新茶,在開水沖泡後葉片會十分平整。而陳茶或者質量差的茶只能部分展開,不平整。

所以葉底能真實反映茶葉原料的“本來面目”。從葉底,我們能看出茶葉生長是否旺盛、茶葉的採摘特點、判斷製茶技術優劣。

圖為百花吟-高級評茶員丨青衫


百花吟茶學院


瑞廣號匠心普洱,每一片茶,都是匠心作!關注瑞廣號,與您分享更多茶知識、文化和資訊!

一、看葉面能否展開

茶葉泡過以後,攤平後如果能完全展開,說明茶葉耐泡度高,陳化穩定。如果展不開或者小程度展開,則說明茶葉製作失敗或者儲存不當。

二、看葉形完整與否

葉底形狀越整齊葉面越完整,說明茶葉品質越好,如果太細碎,雜質較多,只能算次級品。


三、感受葉底彈性

用手指輕輕捏葉底,如果彈性較強,表明茶葉品質極佳,不管是在生產製作還是後期陳化都處理較好,反之則不是好茶。

四、看葉底顏色

普洱生茶剛開始顏色表現為新鮮翠綠,隨著時間的延長,陳化越久,會變得橙紅鮮豔。葉底也是一樣,由新鮮翠綠變得紅亮。



普洱熟茶的葉底多半呈現暗慄或黑色。


五、聞葉底香

茶葉葉底都會有淡淡茶香,任何異味都說明茶的品質不佳。

歡迎各界茶友點贊、評論,喜歡別忘了關注喲~


瑞廣號匠心普洱


面對這類問題,我一般會說,茶還是用來喝的。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兩款價位相似的、同品種茶“雙杯對飲”,高下立判。

通過葉底是能看出一些問題,但不是主要的評判標準,普洱我所知道的最主要還是要講究“適口性”,越平和越好,越沒刺激越好。好普洱,香氣會裹著茶湯往下走,不單是香氣只會留在口腔裡。


小吳說巖茶


通過葉底,可以看出茶樹品種、芽頭肥壯或瘦小、含芽率、葉底活性、葉底色澤等,從而推斷茶葉原料、等級、採茶季節、採摘方式、工藝、年份、存儲狀況、拼配情況等。

看一款茶的品質,一般要從外形、氣息、湯色、口感、滋味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判,葉底只是外形的一部分。

在茶葉審評分值中,所佔分值最高的是口感、滋味,葉底所佔分值較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