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有新人:不是演員「貪」, 是節目組「貪」

郭德綱是喜劇界的大拿,本身就代表了收視率和關注度,因此《相聲有新人》能火一點都不奇怪。

即使面臨苗阜姜昆的兩面夾攻,《相聲有新人》依然無所畏懼,郭德綱功不可沒。

相聲有新人:不是演員“貪”, 是節目組“貪”


經歷李宏燁懟郭德綱事件,張伯鑫“讓”孟鶴堂事件,《相聲有新人》的收視達到高峰。幾乎隔斷時間就有熱點爆出,將話題度推到新高。

作為電視節目《相聲有新人》很成功,但作為選拔新人的平臺,《相聲有新人》並不成功。

說是讓新人露頭,實際露頭的都是什麼人?李宏燁一個交大博士,沒有基本功還目中無人,靠過激言論博出位;孟鶴堂還用出頭嗎?已經是德雲社隊長了。

相聲有新人:不是演員“貪”, 是節目組“貪”


之所以說它不成功,在於一個“貪”字。張國立在指出張伯鑫的毛病:快板這塊給的多了。說白了就是一個“貪”字。

其實《相聲有新人》大多數節目都有這個毛病,張伯鑫貪的是基本功,孟鶴堂貪的是包袱,李宏燁貪的是出洋相。

李宏燁不多說,張伯鑫可是娃娃腿,當年跟郭德綱平起平坐;孟鶴堂打小跟郭德綱學藝,商演打著他的旗號就能賣票,他倆會有這個毛病嗎?

相聲有新人:不是演員“貪”, 是節目組“貪”


其實病根在節目組上。是節目組太貪,導致了演員的貪。

節目組一貪“多”:參賽選手多,參賽節目多;二貪收視率,拉德雲社猛將過來博收視。

最要命的就是貪“多”。一個節目只給你幾分鐘,管你什麼大羅神仙打小學藝全沒用,什麼鋪平墊穩三翻四抖根本施展不開,甚至連個主題都沒有,演員急於展示只能堆砌包袱,割裂式的炫技。張伯鑫死就死在這方面。

相聲有新人:不是演員“貪”, 是節目組“貪”


節目組貪德雲社這棵大樹,拉來這麼多演員,結果就是“黑幕說”滿天飛。導師之一又是郭德綱....

《相聲有新人》要想把節目做好,就得尊重相聲的創作規律,否則只會搞的一片雞飛狗跳,沒有作品留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