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又作妖,從經濟上來看,中國能制裁它嗎?

前幾天,中國遊客在瑞典遭遇粗暴對待,還在半夜被扔進墳場,引發網友熱議後,更是驚動了外交部。

相信不少人都有一個疑惑:我們能不能從經濟上制裁瑞典?

小編查閱和分析了大量資料之後,發現很難辦到這一點,也難怪這個北歐小國有恃無恐。

為什麼呢?下面細說。

首先來了解一下瑞典。

瑞典又作妖,從經濟上來看,中國能制裁它嗎?

瑞典地圖

瑞典相對而言地廣人稀,但擁有豐富的優質鐵礦,已探明儲量達36.5億噸,且森林遼闊,覆蓋率54%,木材蓄積量26.4億立方米。

國土面積大約45萬平方公里,和甘肅一樣大。

人口900多萬,其中難民24萬,上個月瑞典發生了一場騷亂,就是難民問題沒有解決好,瑞典現在是歐洲的強姦之都。

同時,瑞典的治安也極其不好,中國駐瑞典大使就明確指出,在瑞典每天都會發生兩起搶劫中國遊客的事件。

再來了解一下瑞典的經濟。

瑞典又作妖,從經濟上來看,中國能制裁它嗎?

2017年數據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瑞典的經濟實力還不是不錯的,人口不到一千萬,GDP卻高達5418.89億美元,人均GDP5.47萬美元,如果和中國對比,中國GDP大概是瑞典的22倍,但是人均GDP只有瑞典的六分之一。

如果要制裁瑞典,那就得看雙邊貿易額。

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7年瑞典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152.4億美元,增長15.3%。其中,瑞典對中國出口68.2億美元,增長27.9%;自中國進口84.2億美元,增長6.8%。瑞典與中國的貿易逆差16.1億美元,下降37.1%。

瑞典又作妖,從經濟上來看,中國能制裁它嗎?

瑞典的出口市場,中國只排到第八位,金額只有德國的一半。

從貿易的角度來看,似乎中國還略佔點便宜,同時,瑞典對中國出口額只有68.2億美元,佔GDP比例不到1.5%,即便同中國的貿易額歸零,對瑞典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所以,採用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基本是不可能了。

有人會問,關稅行不通,那能不能進行精準打擊呢?就像之前美國製裁中興一樣。

小編也同樣收集了一些資料,發現同樣很難。

提起瑞典,相信軍迷都會有點印象,瑞典的鷹獅戰鬥機在國際上可是小有名氣,瑞典作為一個北歐小國,居然還有軍工,實力貌似還不錯,竟然能開發出一款第四代戰鬥機,軍工水平起碼比印度要強得多。

瑞典又作妖,從經濟上來看,中國能制裁它嗎?

鷹獅戰鬥機

鷹獅戰鬥機與美國F15,F16,俄羅斯蘇27,蘇30,中國殲10,殲11,殲15,殲16等都屬於同一代戰鬥機。當然,瑞典的軍工水平是沒有辦法和中美俄比的,鷹獅戰鬥機的發動機,雷達電子系統,以及外掛武器都是其他國家生產的,瑞典只是做了設計集成而已。

軍工方面,中國和瑞典沒有交集,如今殲20已經服役,鷹獅這種落後一代的玩意,咱們也看不上。

那麼,民用領域,有沒有交集呢?

瑞典區區不到一千萬的人口,GDP達到5400億美金,足以說明它在民用領域上的實力。

有沒有瑞典公司在中國發展呢?還真有!

國人所熟悉的,主要有這麼幾家:沃爾沃、伊萊克斯電器公司、H&M、宜家家居、SKF集團,愛立信。

先說沃爾沃吧。

沃爾沃汽車,這個大家肯定熟悉,原本是瑞典的汽車品牌,經營不善後,被幾經轉手,最後到了吉利汽車的手裡。

2017年銷量57.16萬輛,營業利潤實現了創紀錄的141億瑞典克朗,營業額達到2109億瑞典克朗;換算成人民幣,營業收入1626人民幣元,淨利潤108億人民幣。

2017年沃爾沃在中國共銷售汽車11.41萬輛,中國市場是沃爾沃汽車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沃爾沃如今算是半個自己人了,需要吉利做的,就是儘快將沃爾沃的技術吸收,轉移回國內,發展自主品牌才是硬道理。

H&M和宜家肯定是大家最熟悉的。

H&M主要經營服裝和化妝品,去年在中國市場的收入是88.5億人民幣。

宜家肯定最有名的瑞典品牌了,2017年,宜家集團零售銷售總額達到341億歐元,宜家中國銷售額約為132億元人民幣,宜家集團銷售額位列前五的零售市場依次為:德國、美國、法國、英國和中國。

H&M和宜家這兩家公司的產品都沒有多大的技術含量,主要靠品牌,設計,質量和營銷來賺錢,不過同行業內,國內尚沒有哪個公司能達到它們的水平,還需要努力。

下面說一個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公司:SKF集團。

SKF國內的名稱叫斯凱孚,成立於1907年,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滾動軸承製造公司之一, 擁有80餘家工廠,主要生產各類軸承,密封件,軸承用特種鋼,佔全球軸承產量的20%,業務遍及130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斯凱孚在中國上海、北京、大連、濟南、平湖、蕪湖、常州、常熟、青島等地擁有18個生產基地。

2017年斯凱孚淨銷售額779.38瑞典克朗,約合600億人民幣,其中淨利潤66億人民幣。

數字很空洞,來一張圖,看看斯凱孚的地位。

瑞典又作妖,從經濟上來看,中國能制裁它嗎?

SKF集團在軸承領域,暫時排名第一,前十名中,沒有一家中國企業,那麼,國內軸承企業是什麼水平呢?

瑞典又作妖,從經濟上來看,中國能制裁它嗎?

兩相對比,SKF集團2017年收入是600億人民幣,國內最強的人本軸承2016年軸承業務收入才79.5億,2017年即便增長10%,距離SKF也是7倍的差距,而且國內的軸承產品大多還集中在中低端,在技術上還需要努力。

伊萊克斯

知道伊萊克斯的人可能不多,伊萊克斯的業務主要在家電市場,不過在國內家電市場沒伊萊克斯什麼事。

伊萊克斯的空調,銷量最高的產品都是1599元和1899元的產品,而格力的暢銷產品則是3000多元的空調,消費者並沒因為伊萊克斯是“洋品牌”就更加青睞,可想而知伊萊克斯的產品有多垃圾。

市場調查機構中怡康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二季度,伊萊克斯冰箱在中國市場的零售額市佔率為2.7%,冰櫃為0.9%,洗衣機為1.8%,空調為2.4%,電熱水器為1%。

愛立信

索愛手機,想必用過的人不少,是索尼和愛立信合資推出的手機品牌,不過現在已經銷聲匿跡了。

愛立信也是瑞典的公司,曾經通訊行業裡的老大,不過現在已經被華為取代了,華為在通訊市場的份額從2016年的25%增加到28%,取代愛立信成為第一名。

同時,在收入規模和利潤水平上,華為也秒殺愛立信。

華為公司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6036億元,淨利潤475億元,反觀愛立信2017年收入約255.92億美元,淨虧損44.76億美元,在收入規模上,愛立信已經不到華為三分之一,況且以華為在手機市場蒸蒸日上的表現,用不了幾年,收入規模就能達到愛立信的四倍。

分析了這麼多,如何對付瑞典,結論只有一條:還是得靠自己家的企業爭氣才行。

像H&M和宜家,他們的門店到處都是,同行業內根本看不到國內企業的身影。

SKF集團也同樣如此,收入規模世界第一,技術水平也比國內軸承企業強太多。

沃爾沃汽車被吉利收購了,未來如何,還不好說。

再看看伊萊克斯和愛立信。

伊萊克斯在國內根本競爭不過格力,美的,海爾,可以忽略了。

最慘的是愛立信,曾經通訊行業的老大,被華為和中興打得鉅虧,去年虧了44.76億美金,什麼時候能夠緩過氣來都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