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从小就立志要当和尚,一门心思到处求学,不逛街,不耍女朋友

唐僧从小就立志要当和尚,一门心思到处求学,不逛街,不耍女朋友


唐僧玄奘本来姓陈,名袆,是河南洛阳偃师县缑氏村人。他父亲名陈慧,是个美男子,身长八尺﹐美眉秀目﹐褒衣博带,喜欢儒家风范,生性恬静简单,州郡屡次举荐为孝廉,并曾拜江陵令﹐他竟然都解缨而返。

玄奘在家排行老四,二哥陈素早年出家,住在洛阳净土寺,法号长捷法师;他还有一个姐姐,嫁给河间府张家的。

唐僧从小就立志要当和尚,一门心思到处求学,不逛街,不耍女朋友

玄奘出生后,他母亲梦见他穿着白衣向西而去,母亲便问:“你是我的儿子,如今准备去哪里?” 玄奘答道:“为求法而去!”玄奘从小资质优异﹐聪悟不群,八岁那年,父亲在茶几前给他讲授《孝经》,讲到“曾子避席”句时﹐玄奘忽然整衣起立。父亲问他何故?他说﹕“曾子听到师傅的话离席起立﹐我今接受父亲的教诲﹐怎么适合安坐呢﹖”父亲听后大悦﹐心中暗料此子将来必有所成。

玄奘读书专心致志,非雅正之书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不交朋党,不逛街市,不逛戏园子,不耍女朋友。

唐僧从小就立志要当和尚,一门心思到处求学,不逛街,不耍女朋友

玄奘十多岁的时候,杨广下令在洛阳挑选二十七名优秀士子剃度为僧。那时学业优秀者有数百人,玄奘因为年幼而没有入选,他就立在衙门旁边不走。这时,大理寺卿郑善果看见了,就问他是谁家的孩子。玄奘报了家门。郑善果又问:“是来求剃度出家的吗?”玄奘道:“是!但因为学业微浅,没有达到预选资格。”郑善果又问:“出家准备干啥?”玄奘道:“从远来说,准备继承如来佛祖的事业;从近来说,准备光大佛法。”郑善果见他志向高洁,相貌非凡,就说“中!”特别录取了他。郑善果对同僚说:“诵经易成,材料难得,如果剃度此子,必然成为佛门大才,但恐怕我与诸公都见不到他飞翔云霄、普洒甘露、润泽苍生了!”

玄奘出家后,便与他二哥同住。玄奘天资聪敏,过目不忘,又废寝忘食的用功,凡是老师讲过的课文便可背诵出来,渐渐便与同门师兄包括二兄长捷拉开了距离。于是寺里师傅有时便让他升座讲法,俨然是一代宗师。

唐僧从小就立志要当和尚,一门心思到处求学,不逛街,不耍女朋友

玄奘十三岁那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勒死于扬州,天下大乱。玄奘就对二兄长捷说:“洛阳虽是父母住的都城,但乱成这样,怎么可以死守呢?我听说大唐皇帝已经带领晋阳义军占据了长安,天下人都去归附如同父母,希望与兄长同去投奔。”于是两兄弟一同来到了长安。这一年是武德元年。大唐国基初创,正在平定天下,顾不上普及教育和讲经这些玩意儿,更主要的是和尚的吃喝用度没人供应了,许多僧人都去了四川的绵阳、成都等地。于是玄奘对二兄长捷说:“此处无法事不可虚度,希望去蜀地游学受业。”于是兄弟二人又经子午谷进入汉中,再到了成都。

唐僧从小就立志要当和尚,一门心思到处求学,不逛街,不耍女朋友

到成都后,由于两兄弟入寺年龄不同,长捷住在空慧寺,玄奘住在多宝寺,后来又去了成都春熙路的大慈寺。此时蜀中相对丰裕清静,寺庙供应不断,所以四方僧人来投奔的很多,讲座之下常有数百人。玄奘就跟着道基、宝暹、智震法师学《摄论》《毗昙》《迦延》。

到了唐武德五年,玄奘年满二十岁,即在成都受持具足戒,相关经论也已研究完了,于是他又想回长安去学习,但二兄长捷不放心他前去。于是玄奘就私下与商人坐船经重庆三峡走了,后经湖北荆州、河南安阳,最后又回到了长安的大觉寺。

唐僧从小就立志要当和尚,一门心思到处求学,不逛街,不耍女朋友

玄奘很快就名扬京师,前来拜访学习的人很多。他在对经典进行考证时,发现各家说的都不一样,经本也不尽相同,因此怀疑原有译经有讹谬。此时,恰好有个印度僧人颇密多罗正在长安。颇密多罗向他介绍了印度的那烂陀寺和戒贤法师。这下玄奘决心要去印度阿三那里取回原经,主要是一本叫做《瑜伽师地论》的经书。于是玄奘就和同伴一起向大唐政府申请去印度取经,但唐政府不允许,因为当时边关不稳,突厥在西域控弦百万、虎视眈眈,朝廷严禁百姓出关。

唐僧从小就立志要当和尚,一门心思到处求学,不逛街,不耍女朋友

但玄奘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找机会。到了贞观二年,机会来了。这年西安大旱,接着又发生了蝗虫灾害,唐太宗李世民决定生吃一只蝗虫,以表示灭蝗的决心,这就是有名的“唐太宗生吃蝗虫”的典故。既然城内粮食不够吃,朝廷就鼓励大家出城找粮食,各安天命去吧。于是玄奘混在人群中出了城,开始了他西天取经的第一站。

小编在这里插一句:那时候和尚吃饭穿衣全靠朝廷供应和施主施舍,和尚都不参加劳动,一天只管念经礼佛,所以一个个吃得肥头大耳的。一到了战争年代,大家都没粮食吃,自然也就没人供应他们了,于是他们就出去化缘去了。要是人人都当和尚,既不种地,也不结婚,那么谁来种地?谁来传宗接代?

要是玄奘把他的聪明才智和意志力都去研究自然科学,那估计成就不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