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宏觀交易員Colm O'Shea:泡沫結束時才會明白流動性的寶貴

knowing when its raining

O’Shea的交易策略是全球宏觀。早在他19歲的時候就為一個諮詢公司做保加利亞的經濟學家,預測經濟數據和撰寫報告。在一年的宏觀經濟學家生涯中,他明白了作為賣方經濟學家,如何包裝報告比如何真正做研究更重要。於是當他92年從劍橋畢業後,他作為一名交易員加入了花旗,他在2003年離職前每一年都是盈利的,而且交易規模每一年都在增加。2003年他加入了索羅斯的基金,成為了這位宏觀交易大師的門徒,管理數十億美元資產規模。兩年後,他又去了多策略基金Balyasny,從那裡開始創立了自己的對沖基金COMAC。從2004年12月開始,到2011年底,他的複合回報率達到了11.3%,年均波動率8.1%,最差的單月虧損3.7%。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對沖基金業績整體下跌19%的情況下,他斬獲31%的利潤。

作為宏觀交易員,如果發現市場出了問題,該怎麼辦?O’Shea認為應該什麼都不要做。他說“只要沒有人在乎,就沒有趨勢”。你敢在1999年做空納斯達克嗎?你不能僅僅因為基本面被高估了而去做空。而是要去等到大家都開始在乎這個問題的時候。比如納斯達克的泡沫,需要等到從5000點跌破到4000點,趨勢確立後,在下跌的時候做空,而不是市場上漲中逆勢做空(偉大的羅伯遜就是逆勢做空而清盤了)。因為在泡沫中,沒有人敢預測這個泡沫能持續到什麼水平。

而2007年的金融危機也是如此,其實早在2006年時,市場就出現了明顯的泡沫。特別是在信用市場,Credit Spread早就大大超過了正常的水平。然而O’Shea依然沒有過早做空,他認為2006-2007年做空信貸就如同1999年做空納斯達克那樣預測。他認為在這種泡沫牛市中他們會跑輸市場一些,因為在泡沫中只有那些具有信仰的人(true believers)才能永遠獲勝。但這沒關係,只需要在牛市中獲得還湊合的回報,然後等待市場的反轉,那才是你大獲全勝的時候。關鍵是複利,所以千萬不能虧錢。所以在參與泡沫的時候,他只買流動性非常好的品種。他說一個常見的錯誤是 “所有的市場在泡沫時期流動性都很好,問題是泡沫結束的時候,流動性才真正變得重要。”所以在06-07年泡沫期間,他買入大量Carry Currencies的買入期權(就是利率更高的貨幣,比如澳元,這種高利率會被市場預期利率差未來縮小,所以買入期權價會被低估,而且流動性很好)。

同時,他還買入受益加息的宏觀產品,因為美聯儲不可能加息之後立刻降息,而市場總是認為每一次的加息都是最後一次。而金融危機真正的開始,不是2006年開始的房價下跌,也不是2007年開始的次級貸指數下跌,是2007年8月開始的貨幣市場流動性開始凍結,銀行之間互相不信任了。然而那時沒有人注意到趨勢已經發生了改變。標普甚至在兩個月後創了新高。然而Colm O’Shea就在07年8月從牛市倉位轉向熊市倉位,他認為“it started raining when money markets stopped working.” 基本面不是預測明天天氣如何,而是知道今天是否開始下雨了。索羅斯當初做空英鎊也是基於已知的基本面,事後大家都會說”這太明顯了”。其實大部分宏觀交易都是非常明顯的事件。

交易員不應該把基本面挖得太清楚後再去投資,只要你認為趨勢確立了,就可以投資一部分。索羅斯有一句名言:Invest first, investigate later.”索羅斯是著名的統計學“假設理論”的信徒。假設往往是一個重要的事件正在發生,雖然我現在還不知道是什麼,但我必須參與到其中一部分

回到之前說的納斯達克的例子。預測一個泡沫的頂部如同預測一年後的天氣,完全是猜謎。但是最搞笑的許多人在納斯達克從5000點跌到4000點大量買進,認為便宜了,便宜的唯一原因是:本來是5000點,現在才4000點,我拿到便宜貨了!許多人不知道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區別。風險就是俄羅斯輪盤賭,而不確定性是你不知道德國五年後脫離歐元區的概率是多少,如果硬要說一個6.2%,這是毫無意義的數字。而如果你的賭注基於這種無意義的數字,那你輸錢是大概率。

在O’Shea的交易中我們明顯看到他不喜歡猜測泡沫的頂部,在拐點之前不做逆勢交易,同時他認為如何交易的本身比交易想法更重要,他需要能提供安全邊際的交易策略。比如在07年8月他認為股市見頂了,他並沒有做空,而是認為美聯儲會降息,做了國債收益率的產品。他99年看到納斯達克將見頂,但沒有在高位做空,而是在跌破4000點才做空。他認為索羅斯的偉大在於他的靈活性(這點我個人印象深刻。1987年股災的大底部是索羅斯打出來的,那天德魯肯米勒給索羅斯打電話,說大哥,有一個大傢伙剛剛在底部全部砸完,市場見底了,沒想到這個大傢伙是索羅斯。但平息過來後,索羅斯反手做多,居然那年還賺了不少錢)。而著名的長期資本基金公司的倒逼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而在市場面前不夠靈活。即使有兩位諾貝爾經濟學家做的預測,但預測永遠是預測,真正的交易必須尊重市場。

故事之後的結局

對沖基金行業並不是童話故事,大部分人最終沒有一個童話般的結局。網上搜索了一下Colm O'Shea今天的結局,居然因為看空歐元虧損後,已經關閉了自己的對沖基金。2012到2014年,O’Shea在做空歐元區貨幣上連吃敗仗,幾乎沒賺到一分錢。而2015年初,壓垮眾投資人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到來,整個基金在做空瑞士法郎這一筆交易上虧損8%,隨後基金宣佈退還所有外部投資者資金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檢索一下去年1月瑞士央行做了什麼)。

2012年底,這隻基金鼎盛時期有45億美元的規模,而到了2015年初只剩下1.5億。

不管在書裡的O’Shea多讓人贊同,但現實投資世界是殘酷的,說成王敗寇也不為過。 那些能笑傲江湖幾十年的基金經理,畢竟只是少數中的極少數。

點拾最近熱門文章:

是什麼鑄就了萬億市值的亞馬遜?

這隻長線外資基金為何持有美團?

全球宏观交易员Colm O'Shea:泡沫结束时才会明白流动性的宝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