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國字號球隊層面,中國足協只能提參考意見

U25國家集訓隊在昨日正式集結,今天出版的《中國青年報》撰文表示,

在國字號球隊備戰層面,體育總局將佔主導,足協提出的意見只能“僅供參考”。

中青报:国字号球队层面,中国足协只能提参考意见

文中提到,這支從中超、中甲各俱樂部抽調的55名U25球員將要參加的長達80天的“大集訓”才是當下中國足球的最大“痛點”——55名球員大規模長達80天的集訓在國際足壇史無前例,這一次中國足球“另闢蹊徑”的決心顯而易見。

荷蘭人希丁克接手U21國足後,沈祥福得以成為這支歷史上人數最多的U25國家集訓隊主教練,楊晨作為國家隊新任訓練總監輔佐主帥沈祥福,前國腳徐亮也以訓練助理的身份被安排進隊。該媒體認為,中國足協已經在國家體育總局的要求下成立“2022備戰小組”,在國字號球隊備戰層面,中國足協有些意見也只能“僅供參考”。

《中國青年報》也舉出了10年前國奧備戰北京奧運會失敗的例子,以此來說明“棄聯賽保集訓”的做法確實值得商榷。當年,為了在北京奧運會上“爭取最好成績(四強)”,中國足協險些“暫停聯賽”,最終國奧隊2007年各段集訓時間相加長達4個月之久,再算上2008年奧運會之前的集訓,國奧隊成建制集訓時間超過半年,海外拉練足跡也跨越了歐洲、非洲,由於主教練塞爾維亞人杜伊對球隊的掌控能力糟糕,球隊實力在長期集訓過程中並未得到增長。到2008年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奧運會小組賽前一個月,中國足協用資深本土教練殷鐵生替下杜伊,但這批彼此間無比熟悉的“85精英”3場小組賽1平2負慘遭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