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剛結束假期,駕車安全就會被格外關注。
“酒駕”“毒駕”的危害早已深入人心,
但還有一種“藥駕”卻常被忽略。
國外的研究顯示,交通事故中有10%-30%存在藥物因素。美國在2010年已有37個州通過法律來禁止藥後駕駛。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等指導,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單位之一的騰訊全民較真,為大家做了科普。
北京友誼醫院西藥劑科衛紅濤做科普說,世界衛生組織(WHO)一共列出了七類對駕駛有影響的藥物。
1)中樞神經系統鎮靜催眠藥;
2)抗過敏藥;
3)鎮咳藥(包括部分感冒藥);
4)胃腸道用藥;
5)抗高血壓藥;
6)降糖藥;
7)抗微生物藥(老百姓俗稱的“消炎藥”)
1
鎮靜催眠類藥
這一類的常見藥有: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勞拉西泮、艾司唑侖、阿普唑侖、三唑侖、唑吡坦、佐必克隆、右佐匹克隆等。對於存在焦慮、失眠的人群,多少都接觸過這些藥物。
以睡前服藥來說,對第二天上午駕駛影響較大的藥物有: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勞拉西泮、艾司唑侖和阿普唑侖等。
對於初始服用或僅偶爾服用這些藥物的人,因身體對藥物的不耐受,可能導致睡醒後存在昏沉感、反應變慢、判斷力下降等問題,對駕駛可能有較大影響。
所以,服用這些藥物的人,儘量不要安排在服藥次日上午或者服藥的當天開車。
2
抗過敏類藥
包括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撲爾敏)和賽庚啶等老一些的藥物,容易引起醒後睏倦、頭暈和乏力等;而新型抗過敏藥氯雷他定(開瑞坦)、西替利嗪(仙特明)和依巴斯汀(開思亭)相較前幾種藥,鎮靜的不良反應要小,但在部分人群或過量服藥後仍然會引起反應遲鈍,故仍然不建議在駕駛前服用。
所以,外出旅行遇到花粉或者食物過敏,服用了抗過敏藥物,儘量不要安排自己駕駛上路。
3
胃藥
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很難意識到胃腸道用藥還會影響駕駛安全。其實這一類藥物的作用,不可忽視,這裡面又分為兩個小類。
第一小類為胃腸解痙藥,包括阿托品、東莨菪鹼和山莨菪鹼,主要用於解決胃腸道急性絞痛。服藥後20分鐘即可出現焦躁、幻覺等中樞神經不良反應,同時容易造成瞳孔散大、視物模糊等症狀,非常影響駕駛安全。
第二小類為“替丁”類抑酸藥,包括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和雷尼替丁等。這些藥會引起類似抗過敏藥的鎮靜和嗜睡症狀,從而影響人的判斷力與決策力。
所以,正在治療胃腸道疾病的人需關注自己正在服用的藥物裡,有沒有以上成分,如果有,請謹慎安排自己的駕駛活動。
4
鎮咳藥
這一類藥中往往含有可待因、美沙芬和右美沙芬等成分,有中樞神經鎮靜效果,可能導致精神不集中和頭暈等症狀。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複方感冒藥中也含有的鎮咳成分——苯海拉明或氯苯那敏,如白加黑裡的黑片(苯海拉明25mg),複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氯苯那敏3mg)。日間服用含有這些成分的感冒藥,也容易引起嗜睡和睏倦等症狀。
鎮咳藥和感冒藥通常都是一日兩次或三次服用,日間服藥對駕駛影響較大。所以,一旦服用,建議即便是老司機也要好好休息,不要上路行駛。
5
抗高血壓藥
這一類藥包括利血平(降壓0號,複方利血平片)、硝苯地平、吲達帕胺等,主要起降壓作用,但血壓過低,會造成頭暈、黑蒙等不適,尤其對於初始服藥的患者,因為身體對藥物耐受力差,更容易發生心悸、體位性低血壓等,造成頭痛、眩暈、和視力模糊等後果,繼而影響駕駛安全。
對於長期規律服用的患者,人體會逐漸適應藥物,故服藥後可以駕駛車輛,但連續駕駛的耐受力可能會變差,建議每2小時最少休息一次(20分鐘以上)。
6
降糖藥
這一類藥物能影響駕駛安全,主要與降糖藥可引起低血糖反應,導致頭暈、心悸等症有關。胰島素、格列本脲等容易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藥,在駕駛期間應謹慎使用;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和西格列汀等較少引起低血糖的藥物,對駕駛的影響就較小。
一旦發生低血糖症狀(心慌、手抖、出虛汗、頭暈、眼發花等),務必儘快停車進食,糾正血糖,待不適症狀完全緩解後,才能繼續駕駛車輛。
7
抗微生物藥
這一類藥通常是大家俗稱的“抗炎藥”,比如氧氟沙星,可引起中樞興奮性增高,但耐受力下降,在持續駕駛情況下容易出現疲乏;慶大黴素、鏈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菌藥,服用之後容易導致平衡失調等不良反應。
如果是在出遊中生病,用藥上可儘量選擇替代藥物(比如頭孢類、青黴素和紅黴素類),如果必須使用氧氟沙星、慶大黴素和鏈黴素等藥物,建議謹慎駕駛。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藥物也會對駕駛產生影響,包括抗抑鬱藥、抗癲癇藥、抗精神分裂症藥等對精神神經系統有影響的一些藥物。請一定注意“藥物”對駕駛的負面影響。
採寫記者:蔡賀涓
聽北京新聞廣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聽廣播:FM100.6 AM828
看微博:北京新聞廣播
閱讀更多 北京新聞廣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