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暗送秋波,民国政府欲拒还迎,二战时期的欧洲霸主和中国

希特勒的中国印象

1929年,美国开始爆发的经济大萧条很快蔓延到了欧洲和日本,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在此后的几年里不断遭受着强大的冲击而最终土崩瓦解,在希特勒于1939年4月28日单方面宣布终止《洛迦诺公约》后,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即爆发。

希特勒暗送秋波,民国政府欲拒还迎,二战时期的欧洲霸主和中国

大萧条时期的暗流涌动

在西方及日本,高速发展的工业化体系正遭受经济危机带来的苦难时,1929年后的中国似乎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1930年到1931年之间的外贸量增加了20%,从1929年到1933年,国民政府大幅调整了《海关进口税税则》,大幅提升税率的同时以黄金替代白银征收进口税。很多学者认为当时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中国经济是避免了此次大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

希特勒暗送秋波,民国政府欲拒还迎,二战时期的欧洲霸主和中国

一战后的德国

但希特勒却并没有这么去看中国,他认为当时的中国统治者的思路与他不谋而合,德国的法西斯政策很多地方与1927年后的国民政府十分相似。德国人尝试突破《凡尔赛和约》限制的努力从未间断,正如中国此时也在不断努力扯去列强贴在她身上的各种条约一样。当希特勒看到当时中国产生的进步时,仿佛也看到了德国人自一战失败以后能冲出囚笼的希望。

希特勒暗送秋波,民国政府欲拒还迎,二战时期的欧洲霸主和中国

希特勒与孔祥熙

德国政府开始无偿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向中国发放贷款,尽管这种贷款是几乎不可能被偿还的。希特勒觉得,当时的中国已经落后到不堪一击,但这个潜在的盟友却能带给德国长远的利益,只要国民政府能在德国人的帮助和控制下去寻求区域和国际关系中的平衡,那德国将会逐渐摆脱欧洲和美国的干预,走出自己的强国之路。

半路杀出的日本军国主义

希特勒暗送秋波,民国政府欲拒还迎,二战时期的欧洲霸主和中国

满洲

1930年11月,日本首相滨口雄幸在东京火车站被刺杀身亡,军国主义正式主导日本的政治走势,接下来的满洲军事行动不仅让中国措手不及,也使得德国人十分恼火。日本人的大东亚政策明显是不符合德国人利益的,因为强弱搭配的成本远远要低于强强联合。德国人更愿意与落后中国合作而不是与强大的日本人谈条件。

希特勒暗送秋波,民国政府欲拒还迎,二战时期的欧洲霸主和中国

德军与苏军

但是希特勒此时在东方还有一个敌人,此时的斯大林正极力扩张着苏联人的势力范围,1920年苏联入侵波兰之后,东欧已经逐渐被苏联人控制。这时在亚洲抱有野心的日本成为了希特勒拿来制衡苏联的合作伙伴,尽管日本人后来的做法可能令希特勒忍不住要说出三个字“猪队友”,但在当时,日本人在远东的军事行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苏联人的力量。

希特勒暗送秋波,民国政府欲拒还迎,二战时期的欧洲霸主和中国

另一个世界

是选择与中国合作的长远利益?还是选择向日本人妥协获取眼前利益?希特勒迷茫了,因为一把双刃剑就摆在他面前。

结语

国民政府与希特勒在1937年之后,还期待着美国与英法等国的干预来解决中国与日本的问题,但这里的另外一层矛盾却是那么的明显,因为美国,英法乃至日本都明白希特勒肚子里是如何盘算的,抗战早期欧美对中国的冷处理正是他们针对德国人的一项策略,他们默认日本的侵华正是在扑灭希特勒留在中国的希望之火。

向读者致敬,谢谢阅读,不足之处恳予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