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突發利空或跳水後,要反思兩點

盤面突發利空,個股大幅跳水了;或者個股上午走勢好好的,下午突然閃崩了;個股本來處於反彈通道,一個長陰殺下來,是跑,還是堅守?這是股市操作中經常碰到的因素。而且沒有人可以避免,只要在股市一天,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如何處理呢?今兒來聊聊,我經歷過的一些操作,供大家參考。

碰到突發利空或跳水後反思兩點:

一般分析大的跳水原因,第一招:我們要看一下,是該股跌了,還是板塊其他個股也跌了,即個股因素,還是行業因素;有的時候更特殊是市場本身系統風險,比如說千股跌停,市場整體重挫等因素這些都是要考慮的。玉名認為如果是單純個股因素,往往相對好處理,也很容易判斷是利空消息,基本面因素等。複雜的是後兩個,如果是市場系統風險,類似2015年股災,2016年初的全球市場跳水等因素,一旦出現就是儘快撤離,不能猶豫。而如果是行業因素,就要仔細研究了。

碰到突發利空或跳水後,要反思兩點

移除

比如說次新股,是群體跳水很明顯的,也是“次新股實戰系統”中提到過的,不能以單一個股作為監測指標,要群體監測風險因素。因為遊資博弈是一個群體,是一個面,而非一個點。所以,一旦資金撤離,那就是群體性的資金出逃,必然多隻個股聯動,那麼股民提前發現風險,就可以避免大的損失,明確調整的性質。比如說次新股今年6月和7月底兩波次新股跳水就是典型的群體性,包括6月那一波我們看到貴州燃氣、華森製藥、九典制藥等一批大牛次新股集體跳水就是典型,面對這樣的情況,股民就要明白,次新股行情大風險來了。

碰到突發利空或跳水後,要反思兩點

移除

不僅A股如此,港股也是類似的。這幾年在港股方面,內地民營教育板塊是一股新興力量,教育新標的持續在港股上市,作為具有防禦性的可選消費,在市場波動中受資金青睞;另一方面,從基本面來看,K12教育(基礎教育階段)需求端快速發展,盈利能力也逐漸提升,進入2018年後,港股市場開始回調,教育板塊卻依然受到了資金的持續追捧,我行我素地反彈,楓葉教育、中教控股、新高教集團、宇華教育、睿見教育等個股都走出了慢牛的格局。

碰到突發利空或跳水後,要反思兩點

移除

而一波反彈過後,在8月13日出現了集體的閃崩跳水,上述個股單日大跌20-30%以上,這就是典型的群體砸盤,資金撤離,也就導致了隨後的走弱,所以這種風險警示信號還是很明顯的。當然,也有一些群體跳水的錯殺行為,後面還會詳細分析到,具體行業不同,走勢也不同,這就是複雜的一面。接下來會具體詳解,個股被套之後,如何進行分析,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解套,供大家參考,可參考玉名微博文章《全球股市均欺負散戶?結構型分化成新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