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缺愛而長時間過分戀物,父母應該如何干預?

雖說關愛無處不在,但是,我卻發現很多人都缺愛。大到老人,小到小嬰兒,都會缺乏愛,得不到足夠的愛,就會缺乏安全感。如果此時父母經常與孩子分離,孩子得不到足夠的愛,就會缺乏安全感,戀物也就會隨之產生,變得對某樣物品特別依戀,實際上這是孩子將對父母親人的依戀轉移到物品上的表現。孩子因缺愛而長時間過分戀物,那麼作為父母的你,就需要提高警惕啦。

孩子因缺愛而長時間過分戀物,父母應該如何幹預?

擁抱孩子

糾正嬰兒過分戀物的行為

“戀物”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是孩子從“完全依賴”轉變為“完全獨立”的過渡期所產生的行為。通常情況下,孩子從6個月開始就有了依戀的情感需求,希望得到父母的撫摸和疼愛。如果此時父母經常與孩子分離,孩子得不到足夠的愛,就會缺乏安全感,戀物也就會隨之產生,變得對某樣物品特別依戀。

最容易讓孩子產生依戀的物品

奶瓶或媽媽的乳房:這也是為什麼給孩子斷奶那麼困難的原因。

自己的手指或拳頭:孩子喜歡吃手除了是對事物的探索外,還有一定的缺乏安全感,想尋求依賴的原因。

柔軟、溫暖的物品,如被子、毛毯或毛絨玩具:有些孩子會整日抱著毛絨玩具或小毯子,髒了也不讓洗,如果誰跟他要,就會哭鬧不止。

孩子因缺愛而長時間過分戀物,父母應該如何幹預?

孩子抱毛絨玩具

照顧者的身體:有的孩子睡覺時總得抱著照顧者的胳膊或腿,不然就不能入睡。

如何幹預孩子的過分戀物行為

一般情況下,孩子戀物並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 父母也不需要過分干預。因為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當他們有了足夠的精神力量來適應和麵對社會的時候,就會自然放棄所戀之物。但是,如果孩子過分依戀某樣東西,比如小毛巾一刻也不離身,誰也不能碰不能洗,而且這種戀物行為持續很長時間,一直到上學甚至更久,那就說明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這樣下去有可能會對孩子將來的社會交往帶來障礙,有必要進行心理干預。

父母在幫孩子戒除依戀行為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千萬不能採取強硬的手段。

儘量多和孩子在一起,減少孩子獨處的時間。

平時多擁抱孩子,多拍撫孩子的後背和頭頂。

孩子因缺愛而長時間過分戀物,父母應該如何幹預?

擁抱孩子

不要硬性要求孩子獨睡,睡覺前父母陪伴並給他講故事。

孩子因缺愛而長時間過分戀物,父母應該如何幹預?

睡覺前父母陪伴並給他講故事

多準備幾個“遷移物”,如幾個相似的毛絨玩具或一兩個小枕頭,讓孩子無法對某一個“情有獨鍾”。

多和孩子做遊戲,帶孩子到戶外玩耍,拓展視野、豐富玩耍對象,引導孩子把注意力和興趣朝更廣泛的方向發展。

孩子因缺愛而長時間過分戀物,父母應該如何幹預?

戶外玩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愛的環境下健康成長,多關愛陪伴孩子,讓愛無處不在,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就不會因缺愛而過分戀物了。

歡迎大家關注“海晴天”,多評論、轉發、點贊,為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為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經驗!大家閱讀我的文章後,有何想法都可以給我留言,一起交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