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你可能是餓壞了

心情不好?你可能是饿坏了

近日,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飢餓時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突然下降,以至於會影響人們的情緒。該研究解釋了飢餓與情緒之間的聯繫,並於近期發表在《精神藥理學》雜誌上。

“我們發現血糖水平的變化會對情緒產生持久性影響,”心理學系教授Francesco Leri表示,“以前當人們告訴我,如果他們不吃,他們就會感到不高興,我對此持懷疑態度,但現在我相信,低血糖是一種強烈的來自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壓力。”

“當人們面臨負面情緒狀態和壓力時,更多的是心理因素,而不是代謝因素,”負責這項研究的Thomas Horman博士生說,“但我們發現不良的飲食行為會產生影響。”

研究人員向大鼠注射葡萄糖代謝阻滯劑,使其產生低血糖症,然後置於特定的腔室中。

隨後,在另一次試驗中,它們被注入水並放在不同的腔室裡。當選擇進入哪個腔室時,它們會主動避開經歷過低血糖的腔室。

“這種避免行為是一種壓力和焦慮的表現。”Leri介紹道,“動物正在避開那個房間,因為在那裡經歷過一種很大的壓力,它們不想再次體驗。”

研究人員在經歷低血糖症後測試了大鼠的血液水平,並發現了更多的皮質酮。皮質酮是從腎上腺皮質中提取出的對糖類代謝具有最強作用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屬於糖皮質激素的一種,作為一種生理應激的指標。

當給予葡萄糖代謝阻滯劑時,大鼠的行動也顯得更緩慢。“你可能會說這是因為它們需要葡萄糖才能使肌肉發揮作用。”Leri說。

但是當研究人員給它們一種常用的抗抑鬱藥物後,卻沒有觀察到這種緩慢的行為。有趣的是,因為大鼠的肌肉仍然沒有得到葡萄糖,但它們的行為發生了變化。

Leri表示,這一發現表明動物在低血糖時經歷壓力和情緒低落。

“對於經歷焦慮或抑鬱的人來說,該研究結果可能對治療有一定影響,”Horman表示,“導致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因素可能因人而異,通過了解營養是一個因素,我們可以將飲食習慣納入治療中。”

Horman還表示,這些研究結果還提供了對抑鬱症與肥胖、糖尿病、貪食症和厭食症等疾病之間聯繫的相關證據。研究人員計劃著手研究慢性、長期的低血糖是否會成為抑鬱行為的危險因素。

“雖然錯過一頓飯可能會讓你感到飢餓,”Horman說,“但如果經常性錯過某頓飯成為一種習慣,你的情緒會受到影響。”

“如果一個人沒有很好地進食,他們可能會情緒下降,這種情緒下降會使他們不想吃飯,從而使得情緒低落、飲食不良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如果有人經常不吃飯,不斷經歷這種壓力源,飢餓會經常性地影響他們的情緒狀態。”Horman解釋道。(編譯:一木)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注: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回覆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近期熱文TOP15(統計週期:2017.2.1-2017.12.20)

直接點擊文字即可瀏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