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uber,看滴滴做順風車不死心的邏輯

似乎還沒有從上次的事故中吸取教訓,滴滴的順風車業務又出事了。即使背上無數罵名,為何滴滴還是不願放棄順風車業務呢?其中邏輯就和uber再虧損,不願放棄研發無人駕駛技術一樣;投資者估的夢想價,你得擴張,你得畫餅,以兌現它的高估值。

對比uber,看滴滴做順風車不死心的邏輯

如果我們將滴滴定位於一款打車軟件,那麼它的估值至少縮水三分之二,遠遠無法撐起數百億美元的估值。投資者想看到一個產業帝國,那麼最具有社交屬性的“順風車”業務砍不得,即使它的訂單數僅佔8%,即使它可能招致很多問題。

恰巧,uber和滴滴都計劃在近期上市,兩者選擇了不同的路徑。Uber潛心研發無人駕駛,滴滴擴張至外賣,新能源汽車,自駕租車服務等等。

對比uber,看滴滴做順風車不死心的邏輯

撐起一家公司收入,利潤的可以是其他,但是撐起估值的,只能是夢想和擴張。這是滴滴做順風車不死心的邏輯;這是小米,美圖等堅稱自己是互聯網公司的邏輯;這是支付寶頂著風險引入“社交”功能的邏輯......

對比uber,看滴滴做順風車不死心的邏輯

一個巨大的泡沫在形成,在變大,輕輕一觸並不能戳破。

前不久看股票,“暴風科技”準備ALL FOR TV,我還有點兒詫異,這個曾經做過文娛,做視頻,做秀場,做VR,做遊戲,市值一落千丈的公司,終於確定下來了要做互聯網電視,即使上半年就虧了大幾千萬。不曾想,沒有幾天,CEO馮鑫又在宣傳“暴風小魔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