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人工智慧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劉興亮|人工智能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01

最近蘋果有個好消息,延期多日的 Homepod 開始發貨,一款搭載了Siri和Apple Music的家用音箱。這是蘋果發佈半年後才交付的一款智能音箱產品,蘋果預計第一年銷售500萬臺,次年倍增,售價327美元。價格也延續了蘋果產品的一貫特點:貴。

蘋果需要一個好消息,哪怕是一款音箱。

不久前,Facebook也宣佈發佈一款帶有顯示屏的智能音箱產品Portal,除了內置自家的人工智能助理,還接入音樂平臺Spotify和視頻大戶Netflix。

至此,亞馬遜、谷歌、蘋果、微軟、Facebook這世界互聯網五大高手悉數到場。誰也沒有想到,人工智能領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小小的音箱裡打了起來。

02

1)亞馬遜突破領跑

挑起這場戰爭的是亞馬遜。2014年,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發佈,獲得了出人意料的巨大成功。而在剛剛過去的2017聖誕假期,亞馬遜賣出了超過800萬臺Echo,成為人工智能頭馬,一掃手機失利的陰影。Echo內置的智能語音開放平臺Alexa,不但植入自家的機頂盒、平板等硬件產品中,同時向業界家電和智能設備製造商開放,Alaxe生態目前已經支持上萬個功能。

2)谷歌巨人覺醒

亞馬遜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谷歌。

谷歌在人工智能領域有非常多的優秀產品,特別是聲名顯赫的圍棋天王AlphaGo,但是在大眾應用領域,並沒有找到特別好的突破點,Echo的成功啟發了谷歌,順勢把之前對標蘋果 Siri的產品Google Assistant移植到音箱中,推出Google Home智能音箱。

Google Assistant平臺其實是2016年才推出的產品,憑藉東家的號召力和開放基因,松下、索尼、JBL、安橋等一票硬件廠商植入,谷歌迅速拿下超過20%的市場份額,企圖重現安卓平臺圍剿蘋果手機的成功故事。

3)遲鈍的蘋果

Siri原公司成立於2007年,與iPhone同齡,2010年被蘋果收購,並整合進iOS,成為操作系統的一部分。Siri雖然名氣很大,但口碑並不好,因為智能水平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另外一個問題是蘋果的封閉文化,沒有iOS的地方,就沒有Siri。

4)「謙卑」的微軟

微軟在互聯網時代就只剩下了抄襲和跟風,跟著Google出必應,跟著蘋果iPad 出Surface,2014年,在Google Now(Google Assistant前身)和 Siri的影響下, 微軟推出智能語音平臺Cortana。接著,在Google Home和亞馬遜的Echo之後, 微軟有樣學樣,找來音箱王牌哈曼卡頓置入Cortana推出智能音箱Invoke。

5)神秘的Facebook

扎克伯格在2018年展望中,重點提到了人工智能,在過去一年中,Facebook平臺上關於智能新聞推送的爭議一直持續,甚至上升到了「干擾」總統選舉民意的高度。但是目前為止,Facebook的人工智能產品始終保持在後臺工作,並沒有進入大眾使用範疇。隨著智能音箱市場的爆炸和喧鬧,小扎也技癢難耐,決定下場玩玩。

Facebook的首款智能音箱產品定名Portal, 有顯示器和攝像頭,定價400美金,目前最貴。好個小扎,果然出手不凡。

03

小音箱,大學問。2017年市場3000萬臺容量,亞馬遜一家接近一半,在2017年聖誕大戰中,亞馬遜和谷歌打起了價格戰,Google Home Mini,30美金,還返了10元的優惠券,亞馬遜也壓到了29美金,市場瘋狂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前端,價格遠遠不是產品的全部。音箱成為智能產品第一個爆款,因為他集中體現了多個層面的競爭:

1)內容

音箱的本質還是音頻內容的載體,在這點上,互聯網大平臺有天然的優勢,谷歌、蘋果都有自身的內容體系支撐,亞馬遜作為網絡書店鼻祖和Kindle電子書發明者,內容優勢突出,Facebook接入Netflix和Spotify也具備了參賽資格。

豐富的內容供應是智能音箱戰場的基本要求。在這點上,亞馬遜並不特別佔優,而微軟明顯處於劣勢,Facebook 有社交媒體內容支撐,谷歌和蘋果的平臺戰略都具有足夠後勁。

2)人工智能技術

谷歌與亞馬遜佔有領先地位,蘋果基於Siri的語音智能技術平臺,多年未見突破,在媒體評分中也處於劣勢,甚至有被微軟趕上的趨勢。至於Facebook的語音智能水平,還是個謎。

3)開放平臺

亞馬遜Echo的崛起,一方面源於技術成熟,另一方面是開放的姿態,小小音箱鏈接了無數的技術功能和第三方硬件設備。智能音箱的主流場景在家庭中,利用語音來控制家裡的各種功能電器是非常重要的功能需求,智能音箱成為人與電器溝通控制的工具,也是人與世界交互的中繼。

在這點上,微軟因為自身體系弊端,處於下風,從未涉足智能家居行業的Facebook似乎也難以憑空建立鏈接通道。而谷歌天然的開放基因成為亞馬遜最大的競爭對手,蘋果則要看自身智能家居體系的推廣和普及。

4)人性化產品設計

智能音箱是在人們的普遍質疑中迅速崛起的奇蹟產品。

這種質疑是有原因的:在手機不離身的今天,還需要一個音箱作為智能交互終端嗎?亞馬遜曾經做過一個應用調查,Echo的使用場景50%在廚房,還有30%多在客廳。

這說明,在家庭應用場景中,人們需要解放雙手並與智能平臺實現高效互動,在廚房和客廳,雙手經常是被佔用的,在你放下手機忙家務的時候,一個能聽懂語音指令的音箱就更好用了。

這是智能音箱產品設計的出發點,也是亞馬遜成功的起點。今天,Echo音箱已經系列化,包括各種配置以及帶有觸摸屏幕的單品,在一個家庭中可以部署多個節點,並實現智能連網,彷彿一個無處不在的「虛擬助理」隨時供你差遣。這種充滿了未來感的家庭場景,讓用戶真正體驗到了科技的奇妙功能和溫暖陪伴。

這也是亞馬遜產品非常顯著的競爭優勢,谷歌蘋果以及微軟的產品,都是手機平臺智能語音助理的移植,場景不同的差異還沒有體現在產品端。雖然谷歌的Home Mini和蘋果的Homepod都在產品名字上加入了Home,內核中的交互體驗是否一樣能到達到Echo的水準,還有待時間考證。

04

從希奇古怪的趣味新聞到風起雲湧的創業焦點,今天的人工智能以及智能音箱,不再是那種三天過期的時髦話題,而是下一場技術革命的序幕。

五大高手的入場雖然有先有後,但目前還沒有到下結論的時候。人工智能是技術含量很高的賽道,是長跑。亞馬遜谷歌的領先是暫時的,希望蘋果微軟及時趕上, 也期待Facebook的驚喜。

最後,八卦下:這五個音箱擺一張桌子上,會吵架嗎?如果智能到一定程度,她們會不會戀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