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大戰out了,2018美團滴滴展開更高級出行大戰,來圍觀了

近幾個月來,關於出行領域的變數異常頻繁,抱團取暖的、併購合作的、異軍突起的、倒戈相向的以及各種戰略援助……不同方式的聯合站隊或是分崩離析,這都意味著移動出行領域已經進入到加速洗牌期。出行領域的龍頭老大滴滴正式接入了小藍單車,未來用戶可在滴滴APP內免押金騎行小藍單車。這一消息也都得到雙方的證實。而就在近期,又有傳聞說,近期一些共享單車在與滴滴接觸,包括優拜單車和1步單車,他們希望接入滴滴平臺,甚至不排除更激進的合作方式。 

眾多單車企業資金鍊斷鏈導致的押金難退問題環繞耳邊。現下能存活下來的單車企業也都如履薄冰,積極尋求抱團其實是不難理解的,加之此前滴滴曾表示過,除現有的ofo、小藍單車和自有品牌外,未來還將接入更多單車品牌的話,那麼對於這一業界傳聞結果不得而知,但作為主角,滴滴目前未予置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在社會治理中,企業也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創業失敗的爛攤子留下了很多社會治理難題,滴滴託管小藍雖是一種企業行為,但同時實現了社會治理的目標,在更大的視野下又何嘗不是另一種雙贏?

滴滴諸多的業務範疇裡目前還尚未涉及到單車出行,針對託管小藍單車或是此前投資ofo的這些舉措都是向外界釋放出滴滴在全面佈局自己的"出行聯盟"。從網約車市場起家,再到如今的無人駕駛技術領域、新能源,共享單車等佈局,顯然,滴滴在不緊不慢的延伸其在網約車平臺的多項全面發展。

共享單車大戰out了,2018美團滴滴展開更高級出行大戰,來圍觀了

美團自從南京實驗成功之後,接下來要在六個城市上線,從大家的反饋來看,用戶希望滴滴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出現,自從uber被收了之後,滴滴的口碑下降很厲害,涉嫌壟斷的呼聲此起彼伏,主要是因為用戶的叫車體驗不太好了,司機也是怨聲載道。美團進來之後,勢必也會釋放一波紅利,對用戶和司機都是好事。

滴滴做了單車,摩拜做了汽車,而美團則做了打車,本來是合作關係的,現在卻成對手了,本來沒競爭關係的,現在也成了敵人。是不是都是錢多了鬧得?滴滴有120億美元現金,不擴張市場,讓錢在銀行生利息嗎?美團據說也有40億美金呢,最窮的是摩拜,但是,估計300億的押金,也是壯膽的底氣啊。

所以,對於滴滴,摩拜來說,出行是一個場景,至於汽車,自行車,電單車,還是租車或者打車,都是一個品類而已,品類是為場景服務的,只要是出行場景,用戶能用到的工具,最好都能連接上,這樣,當用戶處於這個場景的時候,就會最先想到你,而用戶在你這裡流轉的時間越長,自然打開你的次數越多,你就越值錢。

共享單車大戰out了,2018美團滴滴展開更高級出行大戰,來圍觀了

如果只做一個品類,比如單車,你就會比較被動,很容易被圍攻;其次,營銷和運營的成本與效率都不划算;再次,你的用戶結構就會比較單一,滴滴雖然號稱是日單2100萬,但是,這個用戶量級,還是差很遠,很多不打車的人,比如自己有車或者沒錢打車,兩個極端方向的用戶,你就很難影響的到。

滴滴已在杭州成立代號為"黑馬"的事業部,主攻共享電單車市場,進一步完善共享出行大生態。據悉,滴滴的共享電單車業務至少開展了半年,今年上半年,滴滴還計劃在至少三城上線共享電單車,並且已經得到了當地交通運輸部門的支持。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消息基本屬實,"黑馬"項目是滴滴單獨孵化的一個項目,已經開始很久了,只是進展相對來說慢一點。

從滴滴方面來看,共享電單車的出行範圍在 2-8 公里,此舉將為其填補中短途出行版圖的空缺。而目前進入北京市場的共享電單車企業有小蜜單車、芒果電單車、7號電單車、小馬單車。摩拜單車已在部分城市上線共享電單車,哈羅單車的共享電踏車也已經問世,ofo小黃車的共享助力自行車也在醞釀階段。

共享單車大戰out了,2018美團滴滴展開更高級出行大戰,來圍觀了

  "美團打車北京站何時開通,你說了算!"2017年12月28日,美團吹響了進軍網約車市場的號角,宣佈開放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等城市的報名活動。美團打車給司機的政策優惠要比滴滴更多。"前5萬名完成註冊的司機有三個月免抽成,據說以後抽成也不到滴滴的一半。"雖然已是寒風凜冽的冬天,美團的加入卻讓人回想起殘酷的網約車"補貼大戰"。

  在網約車補貼潮逐漸退卻的背景下,無論是網約車司機還是用戶,都有些失望和茫然。"現在政策越來越嚴格,而滴滴平臺的抽成又高達20%。"坦言"補貼大戰"時那種高額獎勵是"不可持續的"。另一方面,自從2016年8月滴滴與Uber宣佈合併後,用戶關於"滴滴漲價"的吐槽聲屢有出現。

  然而,此次美團招募司機的"拉攏"手法也印證了一個道理:在無人駕駛、智能交通技術尚未出現突破性進展的情況下,網約車"燒錢補貼"是迅速聚集客戶的唯一方法。

美團入局意味著網約車市場的新一輪競賽已經開始。無論是攻擂者美團,還是守擂者滴滴,都將不得不正視"燒錢補貼"的前車之鑑。如果不在無人駕駛等智能移動出行技術研發領域加快腳步,註定將陷入早已寫好劇本的新困局。

新的一年互聯網大佬們又開始了新的大戰,共享單車大戰已經out了,現在叫做出行大戰,美團滴滴先開始互相攻伐,哈羅背後的馬雲,摩拜背後的馬化騰也是虎視眈眈,不知道今年的戰況會發展到什麼地步哪?一年之後再看誰倒閉,誰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