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研究之四:所有壽命長的都有周期嗎?

前兩篇文章始終在解釋壽命與週期的關係,但仔細推敲的話就會發現,有很多壽命長的商品,看不出週期來。比如圖書、雨傘、乒乓球拍、皮帶、包包等等,很多家用物品,其銷量體現不出明顯的週期性,那之前一直說的壽命與週期的理論還成立嗎?

這裡還是繼續沿用存量與增量的框架來解釋吧,上一篇文章中拿來用作案例的重卡、挖掘機、船舶都屬於生產資料,用戶買過去是用來賺錢的,至少是自己用的,不用的話肯定不會買的,土豪除外。而書籍、雨傘、球拍、皮帶等東西,單價都不高,大家買的時候可能不會顧及家裡是否已經有足夠多的存量了,比如我現在每期比較雜誌都是買兩本,家裡放一本公司放一本。比如出地鐵發現下雨了,那就買一把吧,也不會去管家裡還有幾把,一個家庭是這樣,放大到全社會也是如此,全社會的雨傘存量,多一點少一點,並不會成為大家的關注點,就算多了,也不會有人會故意忍著淋雨不買,少了也不會有人在沒下雨時就著急去買。全社會的雨傘存量,看起來是個被動的、無意識的結果,存量與增量的關係中,增量是因,存量是果,而在前面的生產資料案例中,存量是因,增量是果,這裡有著明顯的對立邏輯。由於前面文章分析過,在存量天然波動的情況下,壽命長的商品,其增量被迫週期性波動,這就是存量決定增量的週期來源。對於增量決定存量的這些低價商品,銷量即增量變成因了,即使壽命長,那也不存在由於存量波動帶來的週期性波動了。

在80年代物質仍舊匱乏的年代,孩子們的新衣服都得等到過年才買,平時很可能就兩件衣服過冬,來回換著穿的。這個時候全社會的冬衣存量,基本上取決於人口數量,假設就是人口的兩倍吧,那冬衣的銷量就會隨著存量的變化而變化,大致等於這個存量的一階導數,這種情況下存量是因,增量是果,冬衣銷量自然就存在週期性波動。如今物質極大豐富,衣服不再受限於只能兩件來回穿了,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當作大件採購似的,其結果就是存量決定增量的因果關係慢慢弱化,逐步過渡到增量決定存量的關係,比如低價值的襪子,我相信肯定是增量決定存量了,正裝西服可能還處於存量決定增量的階段。

企業在處理研發支出的時候,有兩個選擇,一是資本化,二是費用化,前者是變成長期資產留待以後攤銷,後者是變成當期的管理費用,全部抵扣利潤。借用這個思路,可以把重卡、挖掘機、船舶等壽命長,存量決定增量的商品,在會計上視為客戶的固定資產,因為可以使用很多年並且用戶期待使用很多年。而把圖書、雨傘、球拍、皮帶等壽命也長,但屬於增量決定存量的,在會計上可視為管理費用,因為用戶並不指望能用很多年,明年需要明年再買過也行。

至此,可以引入一個會計上的概念,來區分這兩種不同的因果關係。既然說過壽命長的,存量決定增量的東西是週期性的,在會計上可以視為客戶的固定資產或固定成本,而像圖書、雨傘、球拍、皮帶等壽命也長,但屬於增量決定存量的,在會計上可視為管理費用。

一家企業的收入,就是客戶的支出,我們要預測這個企業的收入會如何變化,一個思路就是去預測客戶的支出會如何變化的。而客戶的支出,會計上有兩大類,一是成本,二是費用,成本額又包括了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費用包括了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

我們可以暫時概括一下,某個企業生產的產品壽命超過1年,如果在客戶那裡被會計記為固定資產,那可以說這個產品的銷量天然是週期性波動的,如果被會計記為管理費用,那這個產品的銷量大概率是不存在宏觀週期層面的波動了。這樣,就可以拋開產品壽命來識別週期性了,不管是醬油、醋這種壽命不到1年的,還是球拍、雨傘、圖書這種壽命超過1年的,只要在客戶那裡被視為管理費用,那就是非週期的。

那麼問題來了,企業的可變成本支出對應的產品呢?是不是週期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