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农耕民俗收藏达人在乡村

金寨:农耕民俗收藏达人在乡村
金寨:农耕民俗收藏达人在乡村

作为一个民间农耕文化的家庭博物馆,我想,收藏的工作进门容易坚守难,近二十年的坚持,感到自己所钟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难以两全,有一句话“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我真的体验到了这就是我的心身疲倦,但有妻儿的支持与共同相依苦撑而同行,成为了收藏之家。

金寨:农耕民俗收藏达人在乡村

其实,很多人来关注我、同情我、支持我!

书法家朱德奎挥毫写下“痴心遗存披肝胆,倾囊文化沥苦辛”,写出了我收藏的心酸苦辣。并书写了“大别山民俗博物馆”。

金寨:农耕民俗收藏达人在乡村
金寨:农耕民俗收藏达人在乡村
金寨:农耕民俗收藏达人在乡村

我家有两子,四口之家,喜庆的2015年国庆之日长子成家,儿媳走进穷家。有幸的是她是知书识礼的文化人,擅钢琴,喜古筝,优美音乐一同走进了我的家。有书香,又有了音乐!

遗憾的是我长子成婚时我的父母都已不在,此时,更想我的父母!可喜的是我有嫂娘,嫂娘为我的家庭而欢喜、而祝福!她还为我家送来特好的藏品——官箱!好多人都说:这是好兆头!

喜期之时的前一天,上海滩上的贴金大王、金禾农业体验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董金合先生,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国家一级古筝演奏家俞晓冬女士都走进了我的家,为我的长子漆磊、儿媳文玲祝福!

有人说,我是大别山的农耕收藏达人,为金寨的民俗农耕作了一定的贡献,为此,金寨县人民政府县长汪冬、副县长蔡黎丽来指导我的农耕收藏工作。

我作为一个民间农耕收藏者,有幸让大军旅作家徐贵祥走进了我的家。金寨县副县长汪洪涛、六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史红雨、县人大副主任阎荣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斌先同行。

2013年,词作家、毛泽东的扮演者施泳之从北京来金寨,创作《重回大别山》,也走进了我的家。

让我想不到的是,国际人士、瑞士银行的工作人员艾先生也来我家观摩我的农耕收藏。

金寨:农耕民俗收藏达人在乡村
金寨:农耕民俗收藏达人在乡村

收藏是个艰辛的的工作,我走村入户,走过了大别山中的鄂豫皖,真的痴迷太深。

这个工作有辛苦,也有乐趣,要收藏,更要学习。这是一个浩繁的工作任务,藏品有生产类、生活类、民俗类等等。要把藏品分类、整理、安放、保护、修复。个人的心酸甘苦只有自知。

我家属的一大家人也因为我喜欢,他们也喜欢;长子、长媳结婚时,他们兄弟姊妹,都高兴团聚在我的藏品前。

孩子们说,父亲的工作,改变了我家的发展走向,也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他跟着更多地学习知识和了解历史。

安徽省青联十届界别工作委员会企业管理界副主任、安徽省香福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中南先生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五次走进我的家,给我最大的支持。我想我成功与否,都要将他永记心中。报答只在迟与早!

一人之力好难前行与成功,很多任务,当时我想真的难以做成,可总一步步地走了过来。

有人说,什么人是民间草根,有人回答说:农耕文化痴心不改的漆威就是一位真正的民间草根,一沉到底,把千年传承的农耕作为大别山的宝贝而薪火相传!

近二十年的心血,得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的认同,一批批各界人士走进我的家,使草根之家篷筚生辉!

金寨:农耕民俗收藏达人在乡村

朋友走进我的家,她好想回忆农耕,来“穿越时空,凝固历史” 体会已逝去曾经的主角,看从远古走来的每一个小物件,听每一件大故事,了解每一件藏品来诉说历史。

2015年8月17至23日,中央电视台7套编导毛竞杨在金寨期间,数次走入我的家采访民俗农耕文化。

在该次采访中,当记者们了解到烈士漆承棻就是我的祖父,我还是烈士后代,毛竞杨女士亲自编导了我爷爷奶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分别的场景。爷爷奶奶的故事得以重现,我看到了80多年以前年轻的爷爷、奶奶,我思绪万千!我的家庭要深深感谢编导、摄影师、还有扮演者!

我想,作为一名烈士后代,我和孩子已是我爷爷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人了,爷爷的血脉、还有爷爷的精神永远在我们的身体里流动和心中激荡!我和我的子孙就是爷爷生命的延伸!作为大别山人,我要为大别山农耕文化的历史传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好事。我会永远行走农耕文化收藏与传承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