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说说青岛的清明节


民俗——说说青岛的清明节

民俗——说说青岛的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青岛是个移民城市,各地的人常年居住在居民拥挤的里院,因此,清明节的习俗比较丰富多彩,记得童年时代院子里的邻居大娘,大爷们总是在清明节的前几天就互相商量清明节的过法,当然我们青岛所有的学校必须这一天到烈士陵园扫墓,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青岛基本属于“和平”解放的城市,每年都到湛山烈士陵园祭奠,听取老革命讲述烈士的故事,因此,那些烈士英雄的事迹都很熟悉。

多少年以来,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们青岛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记得我的奶奶死后埋在马兰顶公墓(早已经平了)在六十年代的清明节我跟着父亲多次去扫墓。后来,我的父亲,母亲都已经去世,埋在百陵园,我们兄弟姐妹总是在清明节前去扫墓,带上酒食果品、纸钱,鲜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青岛人在清明节要吃单饼卷葱,就是把面擀成薄饼,烙饼或者蒸饼都可以,把刚刚发芽的嫩葱卷在饼内吃。也可以用小葱炒鸡蛋,然后用饼卷着吃。据老人说:清明节要吃单饼卷葱,那样会聪明。

还有一个讲究,清明节要吃煮鸡蛋,理由是清明开始,天气转暖,清明节这天每人要吃两个煮鸡蛋,必须早上太阳升起来前吃完。我们家比较现代,每年清明节都用小葱炒鸡蛋,妈妈蒸些单饼,熬一锅稀饭,孩子们吃吧。我们大院的邻居们也是如此。

在清明这天,除祭奠,踏青等活动外,植树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在学校,每年都要在清明前后到园林种树。

清明踏青,传说这一天踏青游玩,一年不生脚病,所以这一天,院子内的大人孩子都去爬山,贮水山上,樱花路上,到处都是熟人,很热闹。

我们家在贮水山下,大院里有好多会扎风筝的人,在清明节这天,我们院子的孩子都带着大人给扎好的风筝去贮水山放风筝,记得我弟弟自己做了个八卦,在吉林路小学的操场上放的很高,很高,院子里的孩子们特别羡慕。当然,有的孩子放的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还有的孩子放的是老鹰,在清明节这天,让自己的愿望和风筝一起放飞到自由的空间。

记得我们的小学教材有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能很简洁,明快的把二十四节气记在心里。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民俗——说说青岛的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民俗——说说青岛的清明节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民俗——说说青岛的清明节


青岛是个移民城市,各地的人常年居住在居民拥挤的里院,因此,清明节的习俗比较丰富多彩,记得童年时代院子里的邻居大娘,大爷们总是在清明节的前几天就互相商量清明节的过法,当然我们青岛所有的学校必须这一天到烈士陵园扫墓,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青岛基本属于“和平”解放的城市,每年都到湛山烈士陵园祭奠,听取老革命讲述烈士的故事,因此,那些烈士英雄的事迹都很熟悉。


民俗——说说青岛的清明节


多少年以来,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们青岛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记得我的奶奶死后埋在马兰顶公墓(早已经平了)在六十年代的清明节我跟着父亲多次去扫墓。后来,我的父亲,母亲都已经去世,埋在百陵园,我们兄弟姐妹总是在清明节前去扫墓,带上酒食果品、纸钱,鲜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民俗——说说青岛的清明节


青岛人在清明节要吃单饼卷葱,就是把面擀成薄饼,烙饼或者蒸饼都可以,把刚刚发芽的嫩葱卷在饼内吃。也可以用小葱炒鸡蛋,然后用饼卷着吃。据老人说:清明节要吃单饼卷葱,那样会聪明。

还有一个讲究,清明节要吃煮鸡蛋,理由是清明开始,天气转暖,清明节这天每人要吃两个煮鸡蛋,必须早上太阳升起来前吃完。我们家比较现代,每年清明节都用小葱炒鸡蛋,妈妈蒸些单饼,熬一锅稀饭,孩子们吃吧。我们大院的邻居们也是如此。


民俗——说说青岛的清明节


在清明这天,除祭奠,踏青等活动外,植树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在学校,每年都要在清明前后到园林种树。

清明踏青,传说这一天踏青游玩,一年不生脚病,所以这一天,院子内的大人孩子都去爬山,贮水山上,樱花路上,到处都是熟人,很热闹。


民俗——说说青岛的清明节


我们家在贮水山下,大院里有好多会扎风筝的人,在清明节这天,我们院子的孩子都带着大人给扎好的风筝去贮水山放风筝,记得我弟弟自己做了个八卦,在吉林路小学的操场上放的很高,很高,院子里的孩子们特别羡慕。当然,有的孩子放的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还有的孩子放的是老鹰,在清明节这天,让自己的愿望和风筝一起放飞到自由的空间。


民俗——说说青岛的清明节


记得我们的小学教材有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能很简洁,明快的把二十四节气记在心里。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民俗——说说青岛的清明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