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企業如何擴展上下游 四大家族講述先進經驗

在世界工業機器人業界中,以瑞士的ABB、德國的庫卡、日本的發那科和安川電機最為著名,並稱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

全球機器人市場中,四大家族一直佔據著重要位置,總市場份額一度超過50%以上。

2015年以來由於細分領域新興機器人廠商的崛起,如丹麥優傲機器人生產的6軸串聯工業機器人和RethinkRobotics生產的機器人因輕巧靈活而廣受市場青睞,使四大家族量價齊降,市佔率遭受一定程度的擠壓。

但作為全球行業龍頭,四大家族總體上依然佔據主導地位,尤其是在需求量逐步放大的中國市場,根據OFweek機器人網的數據,2016年四大家族在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份額總和接近60%。

從收入規模來看,國際四大家族的體量處於領先地位,其中發那科2017年機器人業務收入為17.58億美元。

從盈利能力來看,兩家核心零部件企業納博和哈默納科的減速器業務2017年的營業利潤率分別為18%和26%,領先於四大家族和杜爾集團,核心零部件較高的技術壁壘也使得龍頭企業擁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庫卡運營效率較高,納博人均產值領先。

資產週轉率反映了一個企業的運營效率,體現了資產從投入到產出的流轉速度。

庫卡2017年機器人業務的資產週轉率為1.96次,顯著高於其他企業,主要原因在於庫卡生產的機器人大多運用於下游的汽車製造業。汽車領域自動化需求高,其流水線式生產的特點有利於將每個環節分解成基本的標準化工序,易於形成規模生產。

另外,庫卡受益於德國巴伐利亞的產業集群,客戶包括通用汽車、克萊斯勒、福特汽車、保時捷、寶馬、奧迪、奔馳等。

從人均產值來看,納博特斯克2017年減速器業務的人均產值為65萬美元/人,顯著高於安川、庫卡和杜爾集團,反映出核心零部件企業較高的製造效率。

兩種路徑,佈局全產業鏈的發展經驗

四大家族在機器人領域的絕對領導地位來自業務先發優勢和全產業鏈佈局優勢。

細究四大家族的發展進程,早期均從事機器人產業鏈相關的業務,雖然起步業務和發展路徑各不相同,但最終都實現了從應用開發、前端銷售、系統集成到客戶服務的全價值鏈業務模式。

對四大家族全產業鏈形成路徑進行分析,將其劃分為以下兩種方式:

自上而下的發展路徑:

四大家族中發那科、安川和ABB採取自上而下的發展路徑,初期深耕零部件領域,後期向機器人本體及下游集成應用領域擴展。

發那科以數控系統起家;安川專注伺服、變頻器;ABB運動控制技術在業內領先。

後期三大巨頭本體與解決方案同步推進,佈局方式主要是合作或收購,佈局領域以高端應用汽車、3C行業等為主。

根據公司官網的披露,ABB2015年收購Gomtec加碼協作機器人業務,2016年收購瑞典系統集成公司SVIA,2017年收購貝加萊與GE工業系統業務;安川2015年與北京東方昊為在噴砂、塗裝機器人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同年攜手恩耐NLIGHT開創機器人激光應用高端市場;發那科2014年與羅克韋爾簽訂合作協議,實現無縫集成製造,2016年聯手科勒集團引領衛浴行業智能製造。

自下而上的路徑:

不同於其他三家的成長路徑,庫卡由焊接設備起家,以下游的汽車領域系統集成為切入口,到本體制造,再到後期的控制器、伺服電機自制,實施了一條從下游系統集成向上遊核心零部件拓展的逆向產業鏈一體化佈局模式。

業務層面,不同於ABB涉足電工電網、發那科涉足數控機床、安川涉足電機和其他工業設備,庫卡是四大家中唯一一家全部業務都集中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企業。

根據公司財報的數據,2017年庫卡系統集成業務佔收入的45.4%,機器人本體佔34.5%,同時瑞仕格與庫卡產生了良好的協同效應,佔收入比穩步提升至22%。

2017年庫卡公司被美的收購,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擴張力度。

下游逆向拓展的優勢在於:

1) 廣泛接觸下游客戶,瞭解終端用戶的實際需求。庫卡受益於德國汽車工業的繁榮發展,逐步由提供系統集成服務向本體生產拓展;

2) 庫卡藉助其在汽車工業中積累的技能經驗,為其他領域研發自動化提供解決方案,例如用於醫療技術、太陽能工業和航空航天工業等,易於形成本體制造和下游集成優勢。1985年庫卡去掉工業機器人中的平行連桿結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多關節控制,並逐漸成為機器人行業的默認準則。

國產企業全產業鏈佈局之道

整體而言,國內機器人企業技術和市場集中度低,對產業鏈掌控能力相對較弱。上游零部件一直處於進口狀態,對上游零部件廠商不具備議價優勢;本體和集成企業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於產業鏈低端,產業集中度低、總體規模小。

對於已經具備一定的資金、市場和技術實力的機器人企業來說,打造產業鏈成為企業擴大市場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目前國內領先機器人企業也已經陸續通過合作或併購的方式加緊擴展自己的產業版圖,結合本土系統集成的服務優勢,已經具備一定的競爭力,未來有望實現對國外品牌的進口替代。

根據產業鏈理論分析和國際先進廠商生產經驗,我們認為機器人企業佈局產業鏈有如下的可行方式:

由核心零部件向下拓展:生產數控系統、運動控制系統或伺服電機等自動化零部件的廠商,可依託技術優勢向全產業鏈佈局,能夠發揮業務的協同性。

以埃斯頓為例,埃斯頓早期深耕於金屬成形機床領域,依託成熟的伺服系統技術,同時收購TRIO進入高端運動控制領域,形成了貫穿全產業鏈的兩大業務模塊:智能裝備核心功能部件和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系統。

2017年埃斯頓實現營收1076.50百萬元,毛利達33.44%,其中工業機器人業務營業收入489百萬元,同比增長132%,增速是國內同行業中最高的。

庫卡類似的成長路徑。通過早期對特定行業製造工藝的瞭解,運用豐富的客戶資源積累初始資本,繼而通過合作研發、併購等方式進行產業鏈的溯源方向整合,提升行業集中度。

當前,易行成規模效應的汽車領域已被外資品牌佔領,下游集成向細分化和專業化發展,以面板、半導體、鋰電池製造為代表的3C電子加工行業空間廣闊,自動化率需求大,有足夠的空間誕生系統集成龍頭廠商,深耕下游行業應用的廠商有望率先突圍。目前較為成功的國內企業包括拓斯達、埃夫特等。

拓斯達以注塑機輔機設備起家,從系統集成入口切入機器人產業,掌握大量終端客戶的數據,後期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控制技術,並通過與武漢久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掌握了伺服驅動,目前業務領域已逐步延伸至整個產業鏈。

而非上市公司埃夫特主要採用“本體+系統集成”模式,作為工業機器人的用戶,埃夫特深耕汽車領域,依靠對終端需求及工藝的充分了解,進行核心零部件的研發,逐步向全產業鏈模式轉型。

其成長方式主要依靠併購,2015年收購意大利CMA公司,強化噴塗領域競爭力;2016年收購意大利EVOLUT公司,切入高端機器人集成應用;2017年收購意大利運動控制領域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生產商ROBOX。

四大家族的起家皆是從事機器人產業鏈相關的業務,如ABB和安川電機從事電力設備電機業務,發那科研究數控系統,庫卡最初從事焊接設備。最終他們能成為全球領先的綜合型工業自動化企業,都是因為掌握了機器人本體及其核心零件的技術,並致力投入研究而最終實現一體化發展,這才有了今日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的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