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寫得好不好和毛筆是否有關係呢?

鍾舒漫shersher


字寫的好不好和毛筆也是有一定的關係的,這個主要還是看你處於學習的哪一個階段,不同的階段對於毛筆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就拿我個人為例子吧。

剛開始練習書法的時候,我對於毛筆的要求很高,用熟練了哪一支毛筆就很難換筆,即使換了一支新筆,也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而且還必須要使用某一個牌子的毛筆,我們都把自己的毛筆保護的很好,都成稱自己的毛筆是“神器”,我要是用別人的“神器”就會感覺不好用,有時候換了別的毛筆,就會感覺很不舒服,甚至都不會寫字了,也寫不下去。

後來隨著學習的書法字體越來越多,毛筆的數量也在增多,有專門寫小楷的小楷筆,寫篆書、隸書的羊毫筆,寫行草書的狼毫筆和兼毫筆,每一支筆都有專門的用途,換了其它的筆,就感覺寫的時候不在狀態。

現在,隨著練習書法的時間不斷的增長,我隨手拿起一支筆就可以寫,即使是禿筆也無所謂,禿筆能夠寫出拙的效果,新筆能寫出巧的風格,能夠自由的順應和駕馭毛筆了,雖然還沒有達到隨心所欲的程度,但已經能夠不太在意毛筆了。

所以,無論是處於哪個階段,毛筆都會對於書寫產生可大可小的影響,這個影響也可能是壞的,也可能是好的,這個就看書寫著的個人能力了,沒有必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這個上面,好的毛筆用不習慣也不好用,壞的毛筆,習慣了也會覺得好用,好好練習就是了。




不二齋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字寫得好不好與毛筆有一定關係,但關係不大。

晉人陸機用禿筆蘸墨隨手寫出了一幅章草《平復帖》。就是陸機用禿筆寫出的《平復帖》,卻被人們尊為“如錐劃沙”的傳世的經典之作!

(上圖為陸機用禿頭毛筆書的章草《平復帖》)

據說唐人懷素也時常用禿筆習字,直到筆毫不能含墨才棄之。

相傳王羲之也用禿筆寫過草書,但他只是一種嘗試,並不是他買不起毛筆。因為王羲之家裡還是很殷實的。

據相關史料記載,被人們譽為草聖的張芝,也時常用禿頭毛筆寫字。

當代的書家劉洪彪、張繼,也經常嘗試用禿頭毛筆寫草書,寫隸書。有時候,張繼還專門用長鋒羊毫和中狼毫毛筆寫隸書。



以上僅舉幾個例子。主要是說明字寫的好不好與毛筆沒有半點關係,而且與書者的功力有直接關係。

有的人寫不好字時,總是報怨說:“筆用久了,該換毛筆了,還沒來得及去買呢。” 實際上這只是為了照顧自己的面子而找出的理由,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當然,初學書法者還是要選擇好的毛筆的。

前年的夏天,我就嘗試用麻皮自制了一支毛筆,用於習隸。當時,我也是出於好奇,圖個新鮮而已。誰知後來,還真派上用場了。

上圖為答主用自制的麻皮筆臨摹的漢碑(選字)

以上為個人觀點,經驗之談,僅供參考。


中州耕牛堂主


是的,有關係,而且有很大的關係。

在世界上所有的藝術形式中,書法藝術,是對工具的依賴性最強的一種。

有多強呢?--大概工具的重要性佔據三分之一的權重。

一千多年以來,人們不停地猜測王羲之寫蘭亭序的時候,用的是什麼筆。他用的是什麼筆真的非常重要。

筆重要,紙同樣重要。幾十年來,許多糊塗的師傅教學生用宣紙臨蘭亭序,不知道害苦了多少學生。蘭亭序,絕不可能在生宣上摹寫出來。

毛筆是軟的,但並非越軟越好。毛筆越軟,表現力越好,但同時響應速度也越慢。創作的時機瞬息而逝,毛筆的響應速度跟不上可不行。這是一對矛盾,只能折中選擇,沒有兩全之道。

為了這艱難的折中選擇,人們發明了筆法。筆法主要是為了解決表現力和響應速度之間的矛盾。你不可能為了表現力而犧牲速度,因為書法是凝固的音樂,有強烈的韻律要求。韻律,是在時間上展開的,它給你處理細節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且絕對不會讓步。

這樣說就清楚了:書法是空間藝術和節律藝術的統一。為了塑造完美的空間形象,要求我們把筆越做越軟;為了滿足節律對於時間的嚴苛限制,我們要求毛筆的響應速度越來越快。真的沒有一支毛筆能同時滿足這兩個要求。所以,才會有人十分傷感地說:一個書家的一生,是時時尋找合適和筆和紙的一生。


莫遇559


肯定是有關係的啊!字寫得好不好與紙,筆,墨,人都有關係!

寫不同的書體,就需要選擇不一樣的筆,寫楷書,這種兼毫的最好,寫行草,就要軟一些的羊毫筆了。


水邊綠地31664269


寫字屬腦眼手三結合運用字態,才能出字樣,筆是十分之三功底。


餘立國8


寫行草和毛筆關係不大 什麼樣的筆寫的字都有它的特點 寫楷書 初學必須筆好寫 學會之後和筆的關係就不大了


小陳書法


關係不大。毛筆字寫得好不好,主要還是應該有個真正的好老師,其次,要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再次,還要有一定的悟性,這樣才有可能有一定的成績。而毛筆只是書寫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