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華文化之《道德經》第五章

感悟中華文化之《道德經》第五章

第 五 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譯文:天地無私心,對萬物不會有偏愛。

原文: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譯文:聖賢之人無私心,面對百姓才能一視同仁,處事公平公正。

原文: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譯文:天地之間不就像一個大風箱嗎?

原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譯文:中間空空,卻有源源不斷的空氣充斥其中,拉動風箱就會出風不絕,生生不息。

原文: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文:動靜之間玄妙無窮,非言語所能完整表達,不用隨動靜之變左右搖擺,靜觀玄妙變化。

有仁愛就會有憎恨,就會有偏愛偏恨。天地大道沒有偏愛偏恨,世間萬物都在無情冷酷的規律下孕化繁衍。聖賢的治世之道,同樣在公平公正。

中國古語就有“鐵面無私”之說。鐵面就是冰冷無情,無私就是不摻雜個人感情。人都有七情六慾,也就有愛恨情仇。但作為一個管理者,在管理中拋開個人感情的程度,決定了管理的高度。當管理者出於仁愛之心,制定所謂保護“弱者”的制度時,就會不可避免的製造另一種“弱者”。這種偏愛的制度,會打破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界限。最終造成秩序的崩壞。

以風箱來形容天地間動靜交替產生的無窮變化。靜止的狀態,中空的風箱充滿空氣。當推拉風杆時,靜止的空氣就變成風吹出來。而這風可以加大火力,可以炒菜、可以鍊鋼…妙用無窮。而這風箱,在動靜之間,可以出風無窮。

靜則蓄勢,動則如風。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在其中。久靜則怠,久動則疲。懂得動靜結合,才能散發出無窮無盡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