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华文化之《道德经》第五章

感悟中华文化之《道德经》第五章

第 五 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译文:天地无私心,对万物不会有偏爱。

原文: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圣贤之人无私心,面对百姓才能一视同仁,处事公平公正。

原文: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译文: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大风箱吗?

原文: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译文:中间空空,却有源源不断的空气充斥其中,拉动风箱就会出风不绝,生生不息。

原文: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动静之间玄妙无穷,非言语所能完整表达,不用随动静之变左右摇摆,静观玄妙变化。

有仁爱就会有憎恨,就会有偏爱偏恨。天地大道没有偏爱偏恨,世间万物都在无情冷酷的规律下孕化繁衍。圣贤的治世之道,同样在公平公正。

中国古语就有“铁面无私”之说。铁面就是冰冷无情,无私就是不掺杂个人感情。人都有七情六欲,也就有爱恨情仇。但作为一个管理者,在管理中抛开个人感情的程度,决定了管理的高度。当管理者出于仁爱之心,制定所谓保护“弱者”的制度时,就会不可避免的制造另一种“弱者”。这种偏爱的制度,会打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界限。最终造成秩序的崩坏。

以风箱来形容天地间动静交替产生的无穷变化。静止的状态,中空的风箱充满空气。当推拉风杆时,静止的空气就变成风吹出来。而这风可以加大火力,可以炒菜、可以炼钢…妙用无穷。而这风箱,在动静之间,可以出风无穷。

静则蓄势,动则如风。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在其中。久静则怠,久动则疲。懂得动静结合,才能散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