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會戰後,南昌的戰略地位有多重要

從整個戰場態勢上看,佔領武漢之後,日軍沿著長江已深入中國海岸線內一千二百多公里的區域內。

由岡村寧次指揮的日軍第十一軍猶如一個伸入中國腹地的大腦袋,如果把沿長江部署的部隊比作它的脖子的話,因為腦袋伸進得過於遠了,脖子又長又細因而顯得十分脆弱:

武漢會戰後,南昌的戰略地位有多重要

長江以南是陳誠指揮的中國第九戰區,擁有五十二個步兵師;長江以北是李宗仁指揮的中國第五戰區,擁有三十四個步兵師又一個騎兵師和一個騎兵旅,再加上游擊部隊,佔領武漢地區的日軍第十一軍實際上已處在中國近一百個步兵師的夾擊之中——這條又長又細的脖子隨時都有被折斷的危險。

儘管岡村寧次在武漢周邊不間斷地進行“掃蕩”,但依舊無法改變這種戰場態勢,唯一的辦法就是徹底清除危險因素,而卡在日軍脖子上的最為重要的城市,就是長江邊上的南昌。

江西省會南昌,坐落在南潯鐵路與浙贛鐵路的交會點,不但是中國第九戰區和第三戰區的後方聯絡線以及補給線樞紐,還是中國以有限的空軍利用南昌機場襲擊九江附近長江江面上的日軍艦船以威脅其後方補給線的作戰前沿。

武漢會戰後,南昌的戰略地位有多重要

因此,日軍如果能夠攻佔南昌,不但可以利用南昌機場縮短航空兵對中國南方進行戰略轟炸的航程,切斷中國軍隊於浙江、安徽、江西經過浙贛鐵路至大後方的交通線,更重要的是可以解除長江航道上的威脅,保持武漢佔領軍的後勤補給,穩定佔領區的安全形勢。

武漢會戰後,南昌的戰略地位有多重要

軍決定攻佔南昌,還有政治上的目的,即配合汪精衛的賣國投靠:“蔣政權即已喪失中原,逃竄內地,失去主要水陸交通線及豐富資源和居民之大半,則我方若適時採取措施,加速其內部崩潰過程,至少使之成為一個地方政權,當非難事。故從戰略上看,可以這樣說,帝國已經摧垮了抗日的中國政權。下一階段為實行政略進攻,以抵於成。因此,今後軍的重要任務為給將要誕生的中國新中央政權創造良好的溫床,扶植其成長,以完成戰爭目的……然而,如對本來已被壓縮的蔣政權採取放任,也將成為嚴重禍根帶來後患,因而適當地進行促使其崩潰的各項工作,為支援此等工作,必要時應進行一部分作戰。”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