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

智慧养老是依托先进技术,通过构建平台聚集人、物、信息及服务,综合利用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智慧养老将养老服务由传统的人工化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变,提高了养老服务的便捷性与准确性,及时、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多样性养老需求。智慧养老产业是互联网与物联网赋能传统养老企业所引发的产业变革和升级。

智慧养老,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

中国的智慧养老尚处于发展初期,面向未来需长远规划

智慧养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但中国的智慧养老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着多重困境。首先,中国智慧养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信息数据共享体系尚未建立,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技术无法充分利用所采集的有效数据信息,不能实现多元化的服务对接,智慧养老能够探索的功能和场景受到限制。其次,目前推出的大部分智慧养老产品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能力和生活习惯,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产品设计。操作复杂的终端产品导致多数老年人无法自行熟练使用,最终产品搁置一旁。最后,中国的智慧养老产品仍过于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积极应对老龄化,采用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缓解养老压力被政府提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日程。近几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表明对发展智慧养老产业的支持,肯定了科技助老、科技惠老的成果,为智慧养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智慧养老发展共经历三个阶段,从语音呼叫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发展。中国最早以"数字化养老"的概念在2007年被提出,随后于2010年运用"信息化养老"概念,2011年出现了"科技养老"概念,2012年又提出了"网络化养老"的概念,经过一系列概念的变迁,2013年后最终以"智慧养老"受到各界的认可,成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新思路。

智慧养老行业发展历程

智慧养老,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

总体看,中国的智慧养老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所提供内容更集中于日常生活照料和健康管理服务,各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缺乏长远规划,行业整体缺失行业制度和相关规范。但受政策利好影响,中国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将在未来逐步成熟和完善。

人口老龄化催生养老产业大量需求,利好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面对的养老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关注,也成为社会一大热点民生问题,养老产业亟需升级,而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智慧养老将是解决养老产业服务不足的一大力量,有助于养老体系的完善。老年人群使用智能设备与互联网的能力会越来越强,这为智慧养老的发展做下铺垫。全国老龄办《中国养老产业规划》提出,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总产值要突破10万亿,养老产业需求旺盛,智慧养老势在必行。

2017年2月份,工信部、民政部、卫计委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计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使居家养老、健康管理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得到基本普及;同时提出加强部门间在产业中的协调合作和体制研究等合作,保障了计划和方案的实施;并且鼓励智慧养老产品的推广,起到培育和规范智慧养老市场的作用,推动市场良性发展。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加强部门合作协调

智慧养老,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

此外,民政部、发改委、财政部、卫计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政策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与养老产业发展,支持民间资本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发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发展老年电子商务。

家庭诊疗设备发展奠定居家养老基础,养老大数据积累反向推动行业完善

居家智慧养老的一大应用为家庭诊疗设备的应用。家庭诊疗设备具有操作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等特征,家庭诊疗设备使用方便,对慢性病的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家庭诊疗设备小型化、网络智能化,使得患者操作更加简单和轻松。家庭诊疗设备连通到智慧养老网络中,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居家智慧养老服务提供的养老服务多注重于身体健康照护方面,同时满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以及情感交流等方面的需求,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智慧养老,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

现代化智能医疗设备的另一重大突破是为智慧养老积累重要的医疗数据。智慧养老通过数据和信息的实时传递,打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与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之间的无缝对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也得到提高。

核心技术尚未成熟、产业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行业发展

智慧养老技术架构包括基础层、中间层及应用层。智慧养老的平台设计重点在于发展:

(1)适用于智能健康养老终端的低功耗及微型化传感技术;

(2)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

(3)大容量、微型化功能技术;

(4)低功耗、高性能微处理器和轻量操作系统。以及要突破产品终端的生理监测及监测技术、支持多接口、多交互的平台集成设计。

然而当前智慧养老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各技术发展尚未成熟,智慧养老产品供给不到位,相关技术仍待研发完善,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养老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以及养老数据管理服务系统等大量应用仍需要改进,健康状态实时分析以及健康大数据趋势分析等智能分析技术仍待发展。

智慧养老技术架构

智慧养老,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

此外,目前中国智慧养老服务中极度缺乏既具有老年人医疗护理、心理健康、营养学等专业知识,又具有信息数据处理的复合型人才。当前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大多是非专业性人员,通过养老服务平台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养老巨大的人才缺口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不愿从业的消极心态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智能养老服务的巨大瓶颈。

智慧养老行业应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出更多人性化的服务产品

互联网技术赋能养老产业,能够形成以平台+医生+患者+检测硬件为切入点的互动模式,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障。目前,养老行业中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机构及企业较少,健康管理平台线上咨询服务尚未形成成熟良好的互动模式。此外,老年人群对于互联网医疗服务及产品的认可度较低,因此线上服务渠道存在缺口。未来,可基于老年人认可的上门问诊模式建立线上医疗服务平台,医生借助问诊平台向待诊人群提供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基于养老需求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现阶段的养老服务产品较难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为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求及其丰富晚年生活的愿望,未来的养老产业应推出满足医疗护理、精神慰藉、自我尊重和价值实现等多方面需求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产品,在注重老人物质和医疗护理方面满足的同时,重视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

智慧养老,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场战略规划副总裁兼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指出,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对智慧养老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受政策利好和资本涌入驱动,中国智慧养老行业在未来几年内增长潜力巨大,将成为"人工智能+""互联网+"落地场景的新风口。但由于核心技术尚不成熟、行业人才匮乏的制约因素的存在,因此加强相关技术研发能力,加速落地应用,培育专业人才团队等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