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村”十几年的恩恩怨怨

南稻要求北稻立即停止侵害商标权的行为,并要求北稻立即停止在其生产销售的糕点商品包装上使用“稻香村”文字标识,同时,赔偿苏稻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人民币115万元。

“稻香村”十几年的恩恩怨怨

“稻香村”十几年的恩恩怨怨

《南方饮食掌故》一书中记载:乾隆皇帝南巡至苏州时,某日闲暇无事,微服私访遇到“稻香村”,顿觉店名颇为雅致,遂信步走进店门。品尝店内蜜糕后赞不绝口。回行宫即责令苏州府台日后将稻香村蜜糕进贡至京。乾隆在宫中吃到蜜糕,龙颜大悦,特御赐稻香村一块葫芦招牌,上写“稻香村”三个大字,字体飞金。

那这个稻香村的名号是怎么“流传”到北京的呢?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握有稻香村食品制作绝技和经营谋略的金陵人郭玉生,带着几个伙计来到北京,在前门观音寺打出了“稻香村南货店”的字号,自此,稻香村落户京都。鲁迅先生寓居北京的时候,经常前往购物,《鲁迅日记》中有十几次记载。稻香村,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创立于苏州,并在清朝就已经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是中国糕点行业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

南北稻的恩恩怨怨到底是从多久开始的呢?

在2005年之前,两家稻香村彼此的市场之间并无太多交叉,苏州稻香村主要在南方市场,而北京稻香村则深耕北京,两家相安无事。

2006年7月的时候,苏州稻香村就已经提出“稻香村”商标注册申请

2015年9月开始,北京稻香村再次就苏州稻香村商标侵权行为提起民事诉讼

2016年3月28日,北京稻香村又将苏州稻香村的三个公司告上朝阳法院,要求判决被告在其企业名称和商店牌匾等处增加“苏州”两字,以便消费者容易识别。

2017年10月26日讯,近日,北京稻香村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申请的行为保全,又让“稻香村”商标战硝烟再起,也引发了大众对商标权问题的再次讨论。

希望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能够给苏州稻香村一个说法,不要让苦心经营的中华老字号寒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